李白与杜甫(第3页)
喝醉了想你——《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
连做梦都想你——《梦李白二首》(其二):“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你的文采令我倾倒——《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为了你,我愿与全世界为敌——《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就连写给八个酒鬼的《饮中八仙歌》里,也流露出一种不一样的感情。不信你数数,描写另外七个人,每人有的两句,有的三句,只有李白一个人是四句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在杜甫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再看李白,两人刚分别的时候,李白对杜甫也还有回应,比如《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比如《沙丘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寄南征。”
天宝五年(公元七四六年),李白与杜甫最后一次相遇时,看到杜甫形容枯槁,出口成章的李白不禁调侃道:“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还有呢?没了。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有据可查的一共就只有这三首。
不是斤斤计较,友谊这东西讲究对等,讲究有来有往,剃头挑子一头热不行,你这边说一大堆,人家那边回复一个字:“哦。”试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是不是李白比较深沉,不喜欢表达内心的感情?
其实分人。
李白跟杜甫分手后,又在河南一个酒局上认识了一个叫元丹丘的人,结账的时候钱不够,元丹丘特别够朋友,很豪爽,把自己的马和裘皮大衣拿去当了,不但付了酒钱,还带着李白和岑夫子一起去唱KTV,一直折腾到后半夜。此举令李白对元丹丘刮目相看,将其引为同道中人,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此事详见李白《将进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后来呢?后来,李白陆陆续续给元丹丘写了十四首诗。比如《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至于河南巩县的那个阿杜,早就被他忘到九霄云外了。
这之后,杜甫再也没有收到过李白的微信,写给李白的那些诗,也没有了回应。
除了对元丹丘特别上心之外,李白写给各种其他朋友的诗也不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
最让人伤心的是那首《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让阿杜心里怎么想?
还有,《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能再直接点吗?
杜甫一生只跟李白见过三次,每次都发朋友圈,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你再看李白的朋友圈,跟杜甫一起的那几次,就感觉他是一个人去旅游了。
李白的朋友遍布大半个中国,一只手根本数不过来:元丹丘、孟浩然、汪伦、高适、贺知章、王昌龄、岑夫子……
没有人知道杜甫在李白的心目中是什么位置。
地位悬殊、三观不同、性格迥异的两个人不可能真正志同道合,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
在杜甫的天空中,李白是唯一闪耀的明星;而李白的天空里,群星灿烂,浩若烟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