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骆宾王(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从出身的低微到私生活的混乱,从人性的灭绝到谋权篡位的政治野心,引经据典,逐一谩骂,言辞无所不用其极,怎么狠怎么来。后世评价:“前半妩媚奸雄处,字字足令彼心折;中幅为义旗设色,写得声光奕奕,山岳震动。”

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看的时候并没有生气,反而面带笑容。

有道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流泪,贱人会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天下不知道多少人在骂她,这点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的。何况文章写得确实好,字字珠玑,有理有据,读起来酣畅淋漓,差点忘了是在骂自己。

当手下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武则天忍不住拍案叫绝,问道:“这是谁写的?”

手下回答:“出自骆宾王之手。”

武则天长叹一声:“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被我大唐所用?这是宰相的过失啊!”

檄文写得好,固然可以鼓舞士气,提振军威,却于战事无补。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叛军就被朝廷剿灭,首领徐敬业被杀,株连九族;反动文人骆宾王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新唐书》中说:“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骆宾王少年成名,一首《咏鹅》,力压“床前明月光”,勇夺亚洲小学生最喜爱的十大唐诗之首,连续一千三百多年入选华语地区学龄前儿童教育启蒙读本,奠定了骆宾王在唐诗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骆宾王才华横溢,著作颇丰,是“初唐四杰”中流传作品最多的一个,如果没有加入叛军,潜心创作的话,他本可以在文坛有更高的成就。

是的,毕竟七岁就开始写诗了,李白在他那个年纪,还蹲在河边看老太婆铁杵磨针,杜甫还在村里爬高上低调皮捣蛋,跟骆宾王相比,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

只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大唐诗坛从此失去了骆宾王的锦绣文章。

多年以后,诗人宋之问游历至杭州,夜宿灵隐寺。一天夜晚,皓月当空,宋之问失眠,就在殿外长廊漫步吟诗。

当他吟出“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两句之后,一时想不出对应的下句,正苦思冥想抓耳挠腮,旁边走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随口对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连声称妙,接着往下写,五言诗《灵隐寺》就此创作完成,后来成为宋之问的成名之作: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纵观全诗,就数老和尚那两句最为精妙,堪称点睛之笔。

第二天一大早,宋之问去答谢老僧,遍寻不见,问方丈,才知道那位老和尚是云游挂单到这里的,天不亮就离开了。

宋之问不死心,觉得老僧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追问是何来历。方丈四下张望了一番,压低声音悄悄告诉他:“那个老和尚,便是当年销声匿迹的骆宾王。”

宋之问当时惊得半天合不上嘴。方丈再三叮嘱:“别出去乱说啊,保密!”

此时,旭日东升,霞光满院,几只肥硕的大白鹅在寺前的池塘里悠然自得地游**,平静的水面泛起一道道涟漪,久久不曾散去。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