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你是我祖宗(第2页)
“不过你现在这样也是正常的。爸爸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语言也很匮乏,不知道怎么写。不过我没有灰心,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把一朵小花的形态写清楚,趴在地上从花蕊到花瓣、茎叶,从形状到颜色,足足观察了半个小时呢!”
我儿子听得很认真。
“还有,阅读是个好办法,大量的自主阅读可以让你建立文字和写作的概念,积累足够的词汇,然后再跟自己脑子里的东西结合,不愁写不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出色短句来。”
作为爸爸,干巴巴地说教不是我追求的,如果想要达到目的,让孩子听进去很重要,要用实例——最好是自己的例子——最终以鼓励结尾,再辅以一个好建议,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有成效的引导啊!
我对这次的教育颇有点得意。
这时候孩子的妈妈走过来。
“哟,爷俩聊什么呢,聊得这么热闹。”
“妈妈!”我儿子眼里闪着光。
看他兴奋的样子,我想我用心说了这么多,他一定很有心得,我甚至有点期待他对这番谈话的总结,挑着眉毛用眼神示意儿子跟妈妈谈谈感想。
“妈,你知道吗,我爸小时候不会写话,写个话用了半个小时都写不出来,还得出去现观察,你说我爸语言多匮乏啊。”
“一边待着去!”
祖宗,爸的心好累啊!
儿子的语文老师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株多肉,告诉了他们基本的培养方法,让他们定期观察并写下日记。
现在的老师都很有想法,直接让孩子写作文起步有困难,但建立于实际的事物和行为之中,则能寓教于乐,让孩子自然地写出他关心的事物,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今天我儿子要完成第一次日记。
他庄严地端着那小盆多肉走到书桌前,轻轻放下。
“先观察观察,然后确定你要写什么。”我冲他点点头,“记住我上回告诉你的,要让没有见过的人看了你写的文字就像看到了它一样。”
我儿子充满信心地用力点了点头,仔细观察起来。我关上门以免打扰到他。
过了大约三十分钟,他喊我,说自己写完了。
我想既然观察了这么久,一定是有所收获。我充满期待地拿起写话本。
他是这么写的:
“2016年X月X日,我的多肉。
“我的多肉是长的,是绿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脑子一蒙:“儿子,你观察了半个小时,就想写这些是吗?”
“对啊,我写了它的形状和颜色。应该算是写得挺清楚的。”
我飞快地思考着怎么反驳,灵机一动,拿起一支没有削的中华铅笔。
“你的多肉是长成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