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懂事的孩子伤得比较久(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懂事的孩子,伤得比较久

上周五我打开家门时,心情是非常愉悦的。我这个人没什么出息,一到周末就“嗨”起来。在这一点上我儿子比较随我,周五晚上连作业都不爱写,我女儿在周五晚上学习舞蹈也经常拖拖拉拉。但我对这一切都觉得无所谓——周五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变成最快乐的懒鬼的日子。

但当我走进客厅,我儿子并没有像以往一样飞出来跟我臭贫。家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安静——以我对他的了解,有事。

我走进他的卧室,他正在埋头写作业,直到我走到近前,他也没有抬头看我。这是一个标准的躲避的姿态——以我对他的了解,这事儿肯定不小。

我问他:“怎么了?”

他这才被迫抬起头来对着我,我看到的那张脸上并没有周末的兴高采烈,而是带着歇斯底里后的疲惫,以及巨大的恐慌。

我继续问:“到底怎么了?”

我在问话的时候脑子里已经列出了一些假设,比如考试考“糊”了,或者在学校闯祸了,被老师批评,跟同学打架,但其实这些事在我心里仍旧不至于算“有所谓”。

他说:“我发脾气了。”

“为什么?”

“我妹妹老哭。我正在写作业,她老哭,我就生气了。”他断断续续描述了一下事情经过,包括他妹妹是因为由妈妈还是由奶奶送她去学舞蹈这件事哭闹,并详细地形容了一下妹妹是如何哭闹的。

“然后呢?”直觉告诉我这事没这么简单。

“然后我就生气了。”

“你做了什么?”

“我冲出去骂了她。”

“嗯,还有呢?”

“我还踢了她。”

此时我还算冷静。两个孩子之间出现一些争执是很常见的,但我并不认为这不值得重视,事情的起因涉及每个孩子的心理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我更担心两个人身体条件相差太多,我儿子嘴里的“踢她”如果真的瓷瓷实实地踢到妹妹身上,那对妹妹来说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的体验。我要阻止今后再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要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在哪里。所以我决定保持一个严肃的态度,开始自己的破案。

我善于破案。

“你是不是这周作业太多,做得有些烦躁了,还是作业太难了?还有多少没有做?”

据我的经验,周末作业多或者难度比较大是很容易让他生气的事情。这有点像起床气。如果是这一点,我觉得我需要劝劝他,不要拿别人撒气,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情绪疏解渠道。

“不难,也不多。”他回答。

“那你为什么这么激动?妹妹哭的时候跑到你这里捣乱了?”

“没有直接捣乱,但是她一哭我就写不了作业。”他的口气开始强硬了起来。

我想既然不是撒气,那么这可能是一个心理素质的问题,我要解决的是让他知道如何在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下做事的问题。

“如果你在学校的时候有其他同学发出声音,你也要冲过去踢他们吗?或者你今后考试的时候,外面如果有任何的声音,你是不是就不能考试了,非要想着出去跟谁吵上一架?”

我想表达的是,任何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让所有条件围着自己转,在他写作业的时候全家都不能发出声音,否则他就要借机发脾气,是很不讲理的。即便家里人能忍让,出了家门也没有人会这么哄着他。在今后正式考试时,谁也不能避免遇到影响自己的特殊情况。能迅速调整自己,让自己不被影响,保证把事情继续做下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技能。

“我就是写不了!我就是不想听她哭!今后我也考不了试了!”他摆出了一副根本不想听道理的样子,说出一些完全不在交流层面上的话。

我开始生气了。

我为他买了周末的电影票,为他精挑细选了圣诞礼物,还特意给他带回了一些漫画,我开开心心回到家,结果开门就是这个情况——我选择跟他讲道理、找问题,他却要跟我耍脾气。

于是我提高了声音:“这件事本来就是你在莫名其妙地生气。我不认为这点事情至于让你气成这样,以至于你要追出屋去骂她打她。你妹妹既没有给你捣乱,也没有在你屋里大声哭。”

“你就知道说我!你们全都说我,我的情况你怎么不想想?她哭我就要骂她!我就是写不了作业,我就打她!”他恶狠狠地说,眼里带着被冒犯的愤恨的光,尖刀一样充满攻击性。

他完全不讲理的状态终于激怒了我。

“你今后就打算这么解决问题?面对不合你心意的事就要借助暴力?”

“对,我就暴力了!”

“你为什么跟同学都能好好相处,但跟妹妹就要这样?”

“我就这样了!我就爱跟她这样!”

不管我说什么,他就是摆出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强行争执。

此时我爱人送女儿回来,她听到我儿子的话,走到屋里又跟我把事情说了一遍。她跟我强调了两点:第一,他的作业马上就做完了,根本不存在因为作业很多导致他很烦躁的情况;第二,妹妹根本就没有哭很久,刚刚哭了一小会儿他就冲出去骂,结果在其他人的阻拦之下,又要动手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