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纠错 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第1页)
合理纠错: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刚进门就听见我儿子在里屋跟他妈妈耍光棍。
我媳妇:“你现在不写作业什么时候写呢?”
我儿子:“晚上,晚上写!”
我媳妇:“现在写完了多好,晚上可以休息,看会儿自己想看的书!”
我儿子:“我没什么想看的书,而且我想现在休息。”
我媳妇:“留着作业不完成,心里多不踏实!”
我儿子:“现在写作业我心里才不踏实!”
至此,儿子明显已经成功占了对话的上风,我媳妇马上就要败下阵来。
作为一家之辅的父亲,考验我的时候到了,我必须在这样的时刻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帮我媳妇扳回一局。
于是在脱鞋、放包、挂衣服的几分钟内,我聪颖而敏捷的头脑迅速运转思考,在脚蹬进拖鞋的那一刻,一套集威严、规劝、威逼、利诱的一系列方案已经在我脑子里形成。
在方案里,我将严肃地完成“给他讲讲作业尽早完成的必要;做事情不能拖的道理;爸爸小时候回家就写作业的事例;现在写作业晚上多讲俩故事的利诱”。真是一套严谨、完整的教育流程。我内心不禁为自己当爹的专业表现感到得意。
我满脸严肃,提着一口真气,并让这真气在体内循环,威严地走向我儿子的书桌,气场强大。
我儿子看到我过来有一点儿慌张,似乎知道了我刚才在外屋听到了他耍赖的言语,手开始搓起衣角。
正当我进到他屋里马上要开口实施计划的一瞬间,在阳台上拾掇衣服的我妈突然来了一句:
“跟你爸小时候一个德行!”
我噗的一口,真气消散无余。
看到这个熟悉的拆台场景,我不禁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儿子不到三岁的时候,我决定让他自己吃饭。
在此之前他一直是靠别人喂,我想这样下去不行,吃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这些事情要尽早学会,去了幼儿园才踏实。于是我开始让他自己用勺子吃饭。
学的过程倒还顺利,没几天就有模有样,但是当他基本学会了之后,就不再好好吃饭了,开始玩勺子。
玩玩倒也无妨,只是过于影响吃饭,而且浪费了不少粮食。
有一次,我又看见他在用勺子舀粥,然后均匀地洒在餐桌上,再用勺子拍,粥汤四溅。
我板起脸跟他说:“儿子,不能玩勺子,勺子是用来吃饭的,要用它好好吃饭。”
我儿子瞅了我一眼,继续玩。
我说:“儿子,玩勺子不好。”
我儿子瞅了我一眼,犹豫了一下,继续玩。
我说:“儿子,咱们可不能浪费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许是平时给他说过这句诗的意思,他终于停下来,若有所思。
我内心十分欣慰。平时的点滴教育在关键时刻真的不能说没用啊。
我太科学了。
然后我妈过来给他擦弄脏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