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家长最高的智慧是放下虚妄的身份(第2页)
妈妈抬起头:“没事怎么想起问王云来了?”
孩子:“妈你把手机给我,我看看王云。”
妈妈白了一眼孩子:“大老远带你来玩,你不好好参观,看什么电视剧!在家要看,跑这儿也要看,看王云?我还给你看谢大脚呢我!”说完亮出鞋底子做蹬踹状。
孩子听后大笑:“你也就知道《乡村爱情》,王阳明小时候就叫王云好吗?”
妈妈的脚停在空中,脸色五彩斑斓。
在沈园一角,刻着唐婉的绝唱《钗头凤》。
一对父子走过来观看,孩子像五六年级的样子。许是环境太妙,许是气氛到了,这位爸爸突然跟他儿子说:“诗要吟出来才有感觉,你念出来,我给你拍个视频,给你奶奶发过去。”
他儿子说:“我不念,丢人。”小小年纪一副钢铁直男不解风情的样子。
他爸爸嘬了下牙花子:“一点儿正经的都没有。你不念我念!你给我拍!”他把手机塞给儿子,开始酝酿起感情。
我虽隐约觉得此事不妥,但我一直对感性之人心存好感,于是做侧耳倾听状。
他是这么念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欸,这不对吧?”
许是念到最后感觉既无音韵,意思也不是很通顺,他自己也犹豫起来,转过头来问他儿子:“是不是这么断的啊?”
看他儿子举着手机身体震颤之程度,这段录像视频部分指定是废了,但音频部分足以把他钉在耻辱柱上。
我建议今后不管在哪儿刻什么,都要加上标点。
我说出这些事情绝无耻笑之意,而是出于一番拳拳之心。
术业有专攻,再牛的人也有不了解的东西,这很正常。在成年人之间,大多数人能保持一份收敛的自觉,但面对儿童时就不免忘乎所以、张嘴胡来。殊不知,当代儿童的知识体系,远非中年家长所及。
我很早就有“我是个傻子”这种觉悟,所以我对跟孩子的一切交流都心存敬畏——敬不敬不重要,主要是畏——且勇于认(上尸下从)。我深知当代儿童对知识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远超成年人想象。在他们面前,成年人那些虚妄的自信,不值一提。
我上学时很晚才接触到英语这门课程,初中才开始学ABC,非常不开窍,不论是单词还是语法都搞不明白,导致整个人在英语课上很沮丧,也很害怕上英语课。
直到我找到了学习英语的窍门。
掌握了这个窍门后,我整个人都找回了信心,再也不怕上英语课了。老师一喊我回答问题,不论是单词还是语法,甚至更为复杂的英语对话,我都能站起来昂首挺胸,直视老师的眼睛脱口回答:“骚瑞,矮冬no!”自信,豁达,坦率,真诚,一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英语”的样子,被时任班主任的英语老师认为是“不要脸”的典范。
自从我儿子上了小学,我就重新拾起了这个技能,并且用得贼溜。熟练掌握“骚瑞,矮冬no!”是家长们的必备技能。
自信,豁达,坦率,真诚。
老司机不翻车是因为他们从不在路上跟别人置气。
我一直劝导身边的家长朋友们,不要以为自己是成年人就懂得多,在当代儿童面前,成年人那点过时的知识都是毛毛雨,毕竟是一帮在当代知识体系下连拼音、写字、读音都不太会的人,就仅限于与同龄人交流好了——况且当代儿童给爹妈挖坑还很有一套呢。
不要过于在乎所谓“家长的面子”,更不要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主动展示才华、树立形象,树不好还不如不树,在很多时候,勇于说出“骚瑞,矮冬no!”才可以把损害降到最低。
但我不得不承认,我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自己也还是经常因大意而难逃一辱。
在绍兴穿街走巷的时候,我儿子突然指着一户住家门上贴的字问我爱人:“妈,这字念什么来的?”
我因翻车次数太多战斗经验丰富,已意识到不妙,刚想阻拦,只晚了一秒,我爱人便瞥了一眼,轻蔑地说:“嘿嘿,就你还想考我?这字念báng。bángbáng面!谁没吃过似的!”
我儿子的狂笑声响彻弄堂。
世界上最远的路,是孩子们的套路。家长的修行,任重道远。
当然,我们家长也不是没有扳回一局的机会。在假期结束回程的路上,我看到各位父母无比默契地在列车开始行驶十分钟内纷纷掏出作业,语、数、英一个都不能少,作文更是绝杀大招。而曾经趾高气扬的孩子们都在臊眉耷眼、苦大仇深、呼天抢地后开始伏案狂书。
各位家长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是欢欣鼓舞的,是难忘今宵的,玩会儿手机,吃点儿零食,不时吼上一句:“你这题算得对吗?!擦了重写!”
车厢里,一片胜利的气息。
谨慎喝鸡汤,我来刮刮油
虽然我经常拿家长开玩笑,但从立场上,我认为家长需要在孩子心里有一定的“地位”。然而此“地位”并不是高高在上、一言九鼎的身份,而是在孩子心里你是重要的,可以得到他认同的一种状态。
这一“地位”的获得并不太容易。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单纯对他进行栽培是不够的。很多家长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栽培上,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过于专注对孩子的培养,难免造成割离。
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更像是一个生态系统,家长不应该仅仅作为园丁一般存在,应该是与那棵小树木共生共长的、共同建立更适合双方生存的生态系统。他是树,那么你也应该是树。十年的小树和三十年的大树,都需要继续吸收营养和成长。这样你才可以告诉他一棵树是如何成长的,一直到成材后仍要保持活力,不会自以为是地砍掉你认为不适合他的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