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翻车也不能缺失的父爱(第3页)
到了学校门口,我走进去,我爸叫住我说:“回家别告诉你妈。”
我八岁。
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一些特殊事件,我们学校放假两周。
其实那时我已经很大了,可以自己在家待着了。但因为那个特殊时期,我爸怕我自己在家待不住,出去乱跑危险,于是就带着我上班。
我那一年个头长得很快,已经不能坐在他自行车的横梁上了,跟他出去都是跨着坐在他的后车架子上。后架子的坐感比横梁好一些,舒服而安稳。
我爸单位离家很近,骑车大约十五分钟就到了。
那是一个初夏,天气还不热,阳光很好。我坐在后座上左顾右盼,他骑着车,哼着京剧。两人心情都还不错。
那时候大街上没什么闲人,车也少,他很快就骑到了单位门口。看架势我爸减速准备停车,我正想着今天会跟他单位哪位同事的孩子碰上,计划着今天的活动。
然后我爸一个漂亮的回旋踢,右脚后跟儿精准地踹在我的右脸颊上,一脚把我从后架子上踹了下去。
我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大头朝下折倒在了我爸单位的牌子下。虔诚而严肃。
把我踹下去的瞬间,我爸头都没回冒出一句:“忘了带着你呢!”赶紧下了车回来看我。
我正坐在地上发蒙,胳膊肘流着血。
我哭丧着说:“爸,我还不如在家待着呢!”
我爸说:“这不是怕你在家待着不安全吗?来,擦擦血。”他递给我一张手纸。
“……”
我用手纸按着胳膊肘,我爸:“疼不疼?”
我勇敢地摇了摇头。
“那你晚上回家别跟你妈说啊。”
八岁以后,我就很少跟他出去了,到哪儿都是自己去,他主动要求我也会婉拒,惜命的孩子早当家。
其实我爸不知道,我更小没有记事儿的时候发生的那些他嘱咐我妈“以后别告诉儿子”的事,我妈都告诉我了。步步惊心。
“听见没有,以后带孩子经点心,万一摔坏了,孩子多受罪,一天到晚毛毛躁躁,没个当爹的样儿!”
我被我爸的责怪声拉了回来。
我点着头,嘴里应承着,心里想着:“男人何苦为难男人。”
成长不易,且行且珍惜。
谨慎喝鸡汤,我来刮刮油
爸爸带孩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呈现出一种翻车的状态。在这篇文章发出来后,收获的几千条留言里有各种“惊心动魄”和“不堪回首”,很多孩子都表示,被自己爸爸不小心养育出了过人的体魄和坚强的人格。
爸爸带孩子的状态跟男性本身特点有关,但即便是屡屡翻车的父爱,在家庭中也不可或缺。比如,父亲相对于母亲会更多地带孩子去玩一些冒险的游戏,这对孩子的身体和性格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作用。国内外对父亲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研究发现,有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阅读和数学成绩比那些没有父亲在身边的更好,并且智力也更高。
但即使到现在,仍旧有一些父亲并不太注重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潜意识中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认为父亲在育儿中只需要提供“框架性支持”就好,对具体教育则参与度不够。父亲以一个成年男性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对于男孩来说,是他的第一个模仿对象,而对于女孩来说,则影响到她对男性形象最初的定位。父亲所表现出的对待家庭、配偶、孩子的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
所以,即便是翻车的父爱,也一定不要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