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一诺千斤重(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参谋‘六会’是谁提出来的知道吗?”

“知道,是叶剑英元帅在六十年代,为加强部队各级参谋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提出来的。军委、总部要求部队各级参谋人员广泛开展‘六会’作业训练,全军涌现了一大批‘六会’作业参谋人员。多年来,这项训练一直成为加强部队参谋人员素质建设的有力措施。”

两个人在对话的时候,另一个人就在小本子上做着记录。

“你知道什么叫参谋‘五能’吗?”

“知道,参谋人员的计划组织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检查指导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好,接下来,我们要对你的‘六会’技能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组人员打开身边的图版,“你要面对不同的想定,利用野战指挥系统,进行步兵、炮兵、装甲兵联合作战战术标图,展示不同阶段的战场形态。完成由传统单一型向现代复合型的转变。”

桂南侠不由得嘬了一下牙花子。这样的综合考核不是自己这样的炮科参谋所能胜任的。好在他平时积累很多,人也聪明,对步兵、装甲兵的情况知道很多。否则,他是断然考不出好成绩的。考核组见这么复杂的问题都难不住桂南侠,便又问起他,作战编成内各种武器装备的战技术性能,和眼下炮兵部队装备的作战运用和管理。还对他进行了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从战役指导、战役指挥、战役战法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的谋划、组织、调度能力的考核。直考得桂南侠在寒冬里大汗淋漓。不过,还算不错,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桂南侠都应对下来了。末了,考核组的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差点没把桂南侠气死。

“我们能看看你上衣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吗?”

“从我本心来讲,不愿意让你们看;可是你们非看不可的话,我也没办法。”

“嘴挺硬,放心吧,我们会尊重你的意愿,但我们也有我们办事的原则。”

部队干部的上衣口袋有随便翻的吗?没错,那年月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有。也许人家考核人员感到桂南侠十分出色,上衣口袋里说不定就揣着需要背诵的有关资料卡片,那更能说明问题:即使再怎么出色的参谋也都是有自己独门绝活的。于是,一个考核人员伸手解开了桂南侠的上衣口袋的纽扣。可能他们早就盯上桂南侠的上衣口袋了,因为他的上衣口袋确实是鼓鼓囊囊的。谁知这个人从桂南侠的上衣口袋里却掏出了两封信,便毫不客气地从信兜里抽出了信笺,大致描了一眼,就看后面的落款。一个是刘二菊,一个是马玲。无疑,两封信的落款都是女同志的名字。

“我们不是政治部的干事,我们不管你生活作风的问题,但我们忍不住要问:在军区综合演习这么大的举动面前,一个炮科参谋在想什么?是在想出色圆满地完成任务,还是不停地思想开小差,想着女人问题?”

“不不不,”桂南侠吓坏了,“你们不要误会,这两个女同志都是首长介绍给我的,因为我的婚姻问题是老大难。”

“甭解释,这件事你是说不清的,我们也不想听。但我们要叮嘱你一句——你是个很有前途的参谋人员,但不要被作风问题拖了后腿,那时候你会后悔莫及!”

考核人员把两封信塞进桂南侠的上衣口袋。桂南侠额头的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流,心里怦怦乱跳……

在二连阵地上,从凌晨五点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半,由于天亮了,看出汽车掩体周围有新土痕迹,于是排长又组织人抽空钻出来继续伪装,撒上黑色的干枯了的地瓜叶子。上午八点半,军区空军来了飞机,到此地上空拍摄航空照片,以侦察下面有无暴露的汽车、火炮和个人。此项科目为“藏”,就算完成了!

吃过下午饭,至六点半钟,开始撤除伪装,准备行军。天将黑,全营匆忙编队行进,全程一百公里。路上陆续出现各种情况:防空袭信号——车队关掉大灯,全部闭灯驾驶;防原子信号——车上人员立即戴上防毒面具;前面路不通了——立即绕道,迂回前进……一百公里,顺利完成了,没有一辆车掉进沟里!

夜里一点钟,开始占领阵地,开始“联测”。阵地中心挂上了魏雨缪事先做好的一串灯泡。这一串灯泡成就了魏雨缪。这是他在前几天刚刚想出的一个点子。侦察班对目标进行标定,往往是标定一个点。在夜间,如果有其他光点存在,就可能标定错了,标定到别人的目标点上。怎么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呢?别人设计目标点不是一个点吗?魏雨缪就把目标点设计成一串,与其他的目标点区别开来,让侦察班只标定这一串光点的尽头一个,便绝对错不了。于是,一营中央连坐标、站立点A点坐标和与共同点之间距离、方位求出后,二连侦察班的任务便完成了。

是时北风呼啸,约摸每秒钟十米的风速。这样的风速打炮是不容易准确的。大家有些慌乱。但有魏雨缪在,侦察班还是以出奇的速度联测、计算完毕,与考核组核对成果,精度只差一米,绝对是优中之优!

凌晨四点,他们吃了一顿凉饭,因为风大,他们把饭碗搂在怀里,背向风口,蹲着吃。虽说穿着棉大衣,还觉得彻骨寒冷。大家都不觉纳罕:前一天夜里挖掩体的一宿是怎么过的,这么冷的天竟人人只穿着裤衩!

实弹射击开始了,隆隆的火炮喷出火舌,震耳欲聋。一个个目标相继被准确拔除。二连是中央连,二连是优中之优,一连和三连跟着沾光,全是优,整个一营便是优。在全军区出类拔萃。军区考核组通报表扬了一营,军区首长给予炮团团长和一营营长分别记二等功;炮团团长回过头来给二连的魏雨缪记了三等功。

师部通信连是沟通上下的信息渠道,炮团二连发生了什么,霍萍自然全知道。她已经按捺不住了。她要兑现自己的诺言,要找老爸摊牌。但一时半会儿和老爸接触不上,她不知道老爸此时在什么地方,见不着面,也回不了营房和家里,怎么办呢?霍萍非常着急。她无计可施。在演习区驻地,她在晚上找到魏雨缪的住处,脸色通红地向魏雨缪道歉:“对不起小魏,我要食言了,我不知道我爸此刻在什么地方,没法向他摊牌。而且,眼下咱俩都离不开这里,想回家亲热一下也做不到。”

魏雨缪也把一张脸胀得通红,说:“快别提你那个诺言了,一切顺其自然最好;至于咱俩,古人讲‘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不是?”霍萍扑进魏雨缪怀里,亲着他的脖颈,说:“小魏,你好好干啊,我爱你!我等着你提干!”魏雨缪无意中提了一个愚蠢问题,其实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万一我根本提不了干呢?你还爱我吗?”霍萍执拗地回答说:“不许说这种丧气话,你是能够提干的!你这样的人如果提不了干,那我老爸、炮团团长还有一营营长就都是聋子、瞎子、呆子、傻子、苶子!”魏雨缪仍旧固执地问:“万一我提不了呢?你还爱我吗?”霍萍紧紧地抱住魏雨缪,把宽脑门抵在他的肩膀上说:“我不知道。我回答不了你这个问题。”

霍萍说的是心里话。她真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魏雨缪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提不了干呢?霍萍没吻魏雨缪就走了,走得心情很郁闷。她害怕魏雨缪一语成谶。因为魏雨缪的人生是有缺陷的,是有“黵儿”的,他在计算上出过不可饶恕的错误,把炮弹打进村里的水井。这件事军、师、团、营各级首长没有不知道的。不想便罢,一想到这个问题,霍萍就感觉心里揪得生疼生疼的!

侦察班里的丹顶鹤调到团政治处做报道员去了,胡二海因为对有些人不满托病提前复员回家了。魏雨缪眼下没有职务,连班长都不是,只是侦察班的一个大头兵。没有职务,相对时间就多。加上他背后有个师一号千金,班长曾金友就对他网开一面,既不派他出公差,助民劳动也不叫他。但曾金友这么做并不是“晾”他,而是给他充裕的时间,让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因为,眼下魏雨缪正在进行计算兵计算方法的改革尝试。

多年来,部队炮兵专业的有识之士一直在进行计算兵的计算方式改革,但魏雨缪仍感觉改革后的计算方式差强人意。为了改革计算方法,魏雨缪要设计一个新的“解析诸元算成表”,使战士们翻开这个表就可以得到现成的诸元,以此缩短作业时间,进一步赢得战机。进行这项革新,需要精确地算出47500个诸元,把密密麻麻的数字填满600页的十六开笔记本。于是,在演习区驻地,在老百姓的坯房土炕上,魏雨缪夜以继日地计算着。团长得知此事以后便发动了全团的计算兵协助他计算和填写表格。可是,在一次综合核对时又发现有个别填错的地方。要不要逐个数据、逐页查对呢?当然,那是丝毫不能含糊的。屋里墙上贴着纸条,上面是魏雨缪抄录的毛主席的话:“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魏雨缪连续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硬是把错漏的地方一一查出来作了改正。

曾金友见魏雨缪天天如此实在太累,就请示高家锁,是不是侦察班全部投入进去配合魏雨缪?高家锁想了想,说:“好吧。”便同意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差不多天天都是在演算和讨论问题中度过的。魏雨缪的设想也有随时被推翻的时候,他对此并不固执己见。谁说得对就听谁的。一个方案不行,就从多种方案入手,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因素。一个新的“测地诸元简易计算法”,渐渐地浮出水面了,这是他从讨论中想到的虚设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逐渐成熟起来的。团长听说事情有了眉目,便组织全团计算兵一起抄录,制作,打印,把魏雨缪的草稿装定成册。然后进行使用验证。要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订正。任何革新都莫不如此,一蹴而就的事儿往往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复修改和完善倒是正常的。

这时,驻地的群众文艺团体要和部队联欢,炮团从各营推举了一些有文艺特长的战士临时组织了演出小队,与群众文艺团体穿插着演节目。魏雨谋记忆力好,被推举朗诵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而丹顶鹤被推举演出天津快板《唐山盖房记》;“大裤衩子”马全发被推举演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二连的人们十分纳闷,从来没听说马全发还会吹笛子,估计是提干到了兄弟连队,心情好,把老底子亮出来了。那天气温很低,达到零下十几度,魏雨谋朗诵的时候好几次被大风把嘴堵住,不得不拖长了朗诵的时间;丹顶鹤因为戴着线手套打竹板,手里滑,竹板从手里脱落好几次,引得众人大笑;如果说这样的演出效果还都勉强说得过去,那马全发的演出就没法恭维了,几乎把洋相出尽了,其实这也不怪他:笛子的竹膜在低温下遇到嘴里吹出的热气,就自然结霜,继而结冰,还怎么吹得成调调,就总是发出怪异的“呲,呲”声。真的是“撒气漏风”!马全发急成大红脸,忙说我给大家唱一段《打虎上山》吧,结果唱到高音还喊不上去。土台子下面的老百姓和战士观众,无不笑得前仰后合。

话说桂南侠在军区演习的参谋“六会”的考核中拔得头筹,一举成名。军区考核组对桂南侠的考核非常满意,建议军、师对桂南侠嘉奖。为什么不提记功呢?因为桂南侠上衣口袋里的两封女人来信让他闹了天大的笑话。这样的人怎么能记功呢?没有人认为这样的人应该记功。你再有本事,没过好女人这一关,对不起,别怪别人对你对不起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