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风波埋人才(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十六章风波埋人才

丁副师长不管三七二十一,接过桂南侠的申请报告就撕了。

围绕桂南侠和小林琳,师部某些人形成了看不见摸不着却分明存在的两条战线。

魏雨缪进行的计算兵快速计算方法的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功。炮团率先进行了普及。计算兵的计算速度普遍提高了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所有圈里圈外的干部战士没有不对魏雨缪竖大拇指的!但魏雨缪仍然提不了干。炮团政治处对魏雨缪提干的事儿非常慎重,轻易不敢下夹子。因为,很有一部分人盯着这件事,一直在咬这件事。有一个技术尖子,在唐山抗震救灾的时候拿过倒塌的商店里的名牌手表,虽然最后还回去了,但还是被人盯着,只要一讨论他的提干问题,立马就有人站出来反对。现在,这个骨干也在看着魏雨缪,假如魏雨缪提起来了,这个骨干便会立即找政治处说道说道。魏雨缪把炮弹都打到老百姓村庄的水井里了,尚且能够提干,我拿过不该拿的东西又送回去了,怎么就不能提?只要团政治处办事不公,咱们就到师里、军里、军区去说道说道!还有一个技术尖子,在平洲地区解散武斗队、收缴枪支工作中把拒不缴枪的农民打伤了,犯了纪律。本该提干,也撂荒了,现在他也在盯着魏雨缪。魏雨缪差不多成为了炮团的风向标,一个骑在将要提干而提不了的墙头上的风向标。

霍萍对魏雨缪迟迟提不起来意见大了去了。因为,魏雨缪提不了干,她与魏雨缪的关系就只能是地下的,一点也不敢公开。而且,如果魏雨缪真的复员脱军装了,她们俩人的关系也就危险了。当然了,说危险,也不一定就“黄”得了。但中间又要经历多少曲折和坎坷是显而易见的。师一号不支持霍萍,愁得霍萍一下子老了很多,年纪轻轻的竟在宽脑门上生出了两道竖纹。

话说师部干部科没有批准桂南侠的转业申请,但把问题做了折中,让桂南侠离开师炮科,去五七工厂当顾问,还穿军装,有“劳动改造”惩罚一下的意思,也有将计就计成全桂南侠母子在五七工厂为小林琳治病的意思。总之是个让桂南侠能够接受的一石二鸟的安排。政治部主任辛维功见此,便息事宁人不再说什么了。心想,傅郁芳你再说什么我都不再为你效力了,现在把参谋里的尖子弄到五七工厂去了,让桂南侠颜面尽失,已经做得够可以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吧。

而桂南侠私下给干部科长送去一套老版精装的《鲁迅全集》。

那是桂南侠非常舍不得出手的一套好书。是他从家乡带过来的,是过去中学的班主任老师送给他的,因为忙,看得并不多,因此,好几年了,书还像新的。他知道干部科长喜欢读书,偶尔还在部队报纸上发篇文章。于是,桂南侠忍痛割爱了。干部科长见了这套书自然喜不自禁。立即对桂南侠许诺:“你踏踏实实在五七工厂干吧,几时把小林琳的腰伤治好了,我就几时想办法把你调上来。”

桂南侠便问了一句:“恐怕不容易做到吧?”

干部科长道:“想调你的话,有得是理由。这事儿你甭管,到时候看我的。”

桂南侠急忙又跟了一句:“我手里还有1套中央党校编的精装《马恩选集》,质量非常高。回头我送给你。我没什么礼物,只有几套好书。”

干部科长赶紧打断了桂南侠,说:“这种书我也有,你千万别再往我这儿拿书了,别人看见还以为怎么着一样。”

桂南侠回到五七工厂以后,就憋在屋里想主意。想什么主意呢?他想折腾一下五七工厂的人们,包括那个厂长。他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但在以往的日子里她们无原则地折腾小林琳和自己的母亲,让他一想起来就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桂南侠给师后勤部打了一个报告,说现在五七工厂生产的三层板有些落后于实际需要,应该产品升级——生产五层板。眼下各家具厂都在求购五层板。而要生产五层板,原有的设备就要升级,需要增加新的配套设施。报告打上去以后,后勤部的人还真挺佩服桂南侠,感觉他上任伊始便想有所作为,真是好事。便批准了这个报告,还帮桂南侠筹措了一笔资金。接下来,桂南侠就把厂长,连同折腾小林琳的那几个大姐都派了任务,让她们出去寻摸生产五层板的配套设施。

这些大姐都是吃凉不管酸惯了的,往哪儿寻摸去?那桂南侠就不管了。反正是把任务压给你了,你爱往哪儿寻摸去就往哪儿寻摸去,反正你不能在厂里安安生生的待着,喝茶,看报,聊天,那是老黄历,出去跑去吧!

大姐们都是有家室的人,天天要回家洗衣做饭干家务,一压上任务以后,家务活就受到了影响,家里的男人便沉不住气了,便将桂南侠告到了后勤部。说桂南侠折腾大姐们,没安好心,心术不正。谁知后勤部对这些置之不理。大姐们万般无奈,便蓦然间转变了态度,她们开始给小林琳做各种好吃的饭菜送过来。那年月部队家属买鱼买肉都上农村集上去买,价格比内部供应的贵,但此时已经没人计较这些,炖熟的鱼啊肉啊尽情地往小林琳的屋里端。弄得小林琳和桂婶儿根本吃不完。但桂南侠绝对不吃这些东西,他把娘俩吃不完的东西拿到了车间里,分给职工。而且还告诉这些职工:“这是咱们厂长和主任们做的啊,你们尽情吃就是。”

这话传到厂长、主任们耳朵里,把她们气得呀,简直要把房盖挑了。但她们面对桂南侠无计可施。事情就这么僵着,也没有人辞职。因为五七工厂的收入是不错的,一点不比在职部队干部差。而且,那年月搞的是计划经济,企业非常少,找工作非常困难,一旦找到一个工作便想死死守住,想跳槽的人几乎没有。

但桂南侠是个说话做事落地砸坑的人,他不想放空炮,不能只对后勤部打完报告没有下文。于是,他给家乡的老爸写了一封信,求购五层板的配套设施。老爸对儿子的事儿是有求必应的,立马托人烦窍,打听到哪里卖这种设备,便回信告诉了儿子。桂南侠立即派厂长前去接洽。厂长也是大姐,已经超过四十岁了。她对桂南侠心里不服,但也毫无办法,便带了两个大姐一同前往,心说我们也耧草打兔子,借公款观光游览一番好了。谁知桂南侠早把她们的路费算得可丁可卯,一分钱剩余都没有,连她们外出一日三餐吃什么,吃到什么标准全都算得一清二楚。厂长心里那个气啊,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设备买来以后,桂南侠先把说明书递给大姐们,让她们学习。但这些大姐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内容看不懂。没办法,桂南侠亲自上阵,他看懂以后便给大姐们上课,一讲就是一上午,也不提可以去厕所的事儿,让大姐们憋得够呛。谁又都不好意思举手说“我要去厕所”的话,都怕挨奚落。

而新设备上马以后,产量一下子就加大了。顺理成章,人们的工作量也加大了。大姐们天天累得腰酸腿痛。但有高收入勾着,谁都舍不得辞去这份工作。于是家家怨声载道。不过,话说回来,师部五七工厂却声名远播了,产品远销省内外,效益非常好。当桂南侠把一笔笔资金上缴到后勤部的时候,后勤部的首长开玩笑说:“小桂呀,你干脆离开炮科到后勤部来吧,这边天地大得很呀!”

桂南侠对此心中有数,便笑呵呵地回答说:“一切听从干部科的安排,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说话间半年过去,小林琳竟然奇迹般地可以下地了,当然,她还不能顺畅地走路,腰稍微一弯就疼得钻心,但至少可以在桂婶儿搀扶下下地慢慢行走了。此时小林琳的腿部肌肉已经出现萎缩,一点力气也没有。桂婶儿只能耐心地扶着小林琳一步一步地屋里挪动。但这种锻炼和活动却是必须的,一点不能含糊。桂婶儿给老伴写信告知这一喜讯,结果老伴急忙去找那个老中医了,老中医也十分高兴,在分文没收的情况下,又给小林琳开出了新方子。还说:“如果方便,我就亲自往部队跑一趟,我给小林琳扎针灸去。”

桂南侠得到这个信息以后,立即给老爸回信,说:“现在五七工厂我说了算,赶紧让老中医来吧,吃、住我包了,劳务费也好办。”

那年月收劳务费都是偷着收,没有敢于公开收劳务费的。而且,数额一般都不大,不像现在,动辄开出天价来。那时候人们没有这么大胆。所以,桂南侠不担心钱的问题。

接下来,老中医真的来到了师部五七工厂,住了下来。结合桂婶儿的按摩,老中医一日3次给小林琳扎针灸。

厂里的一般职工都加大了工作量,天天忙得团团转,对于又来了一位老中医给小林琳治病,基本上没人关心。但厂长却不是,她气不忿,她一肚子气没处出,她天天看着老中医出出进进便眼里出血。于是,她在忍了一个月以后,实在忍不住了,就给师一号写了一封告状信。她没给后勤部写。因为以前有人往后勤部反映过问题,但凡是涉及桂南侠的,后勤部根本不予理睬。所以,这次厂长越级了。

而师一号一听这个情况,也感觉桂南侠做得不够妥当——你把五七工厂当自己的家了?想招谁就招谁?都在部队大院里,出了问题谁负责?影响得有多坏?师一号立即下命令,请老中医立即离开。此时,老中医已经为小林琳扎完一个疗程,针灸手法已经被桂婶儿掌握了。桂南侠母子万般无奈地送走了老中医。接下来,桂婶儿便亲自上阵了。应该说,桂婶儿的悟性很好,当然,小时候在父亲的教诲下没少染指中医,也是现在桂婶儿能够把小林琳治好的重要原因——又过了一个月,真正的奇迹终于出现了,小林琳既能慢慢走路,又能弯腰了!桂南侠二话不说,立即跑到干部科长那里,扑嗵一声就给干部科长跪下了。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干什么?你还有什么要紧事想求我帮忙吗?”

“呜呜呜……”

“你哭什么?遇到什么为难事了?”

“呜呜呜……”

“哎呀呀,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过不去的沟坎值得你这样?”

“老哥,”桂南侠在干部科长搀扶下站了起来,“不是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我的今天就没有小林琳的今天!”

“你这人说话没头没脑的,究竟怎么回事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