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沉着与自信(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好啊,请吧。”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准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你背得一字不错。我知道,这是烈士陈然写的《我的自白书》,后来《红岩》那本书采用了这首诗,通过成岗烈士朗诵了出来,运用得恰到好处。”

“小魏,你行啊,知道的还真不少!你是同龄人里让我佩服的第一人!”

“哪里,我这点墨水实在不算什么,”虽说小魏理科特别好,其实文科也不错。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阅览室订有《解放军文艺》杂志,小魏经常去看,杂志里发表的毛泽东、朱德、陈毅、周恩来等人的诗作,总是让他爱不释手,咏读再三。此时,小魏就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幅一尺见方的画来,那是一幅油画,题目叫《我是海燕》,他问霍萍:“你见过这幅画吗?”

霍萍把油画拿在手里,刚看第一眼,就像大脑被雷电击中一样,发出“轰”的一声!她连忙说:“我没见过这幅画,太棒了!送给我好吗?”

小魏说:“就是送给你的。这是我爸听说你当了电话兵,特意给我寄来,让我送给你的。我爸说,这是一个从未进过美术院校的二十三岁年轻战士画的。这个战士叫潘嘉俊。潘嘉俊到万山要塞体验生活的时候,见到海岛上的线路维护兵为保证战备线路畅通无阻,不畏艰险、辛劳工作的情景,很受感动,就画了张创作草图,画面是礁石上两个维护兵正在狂风恶浪中抢修电缆。遗憾的是,这幅草图没能在美术学习班通过。于是,潘嘉俊重新构思,把画中主角改成一个女兵,她在暴雨中攀电杆、接线路,将横构图改成竖构图,并将视平线压低,突出人物‘凌空’的感觉。为了逼真的效果,潘嘉俊借来了话务兵用的工具,一遍遍临摹;为表现湿衣服的质感,他甚至将自己的衣服淋湿,拍下照片以作参考。”

霍萍看着画面,两手已经微微颤抖,她被画上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了!只见画面上,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为了确保线路畅通无阻,女电话兵不畏艰险,全神贯注作业在电线杆高处,挺立在暴风雨中。她似乎对于倾注的暴雨、呼啸的狂风毫不介意。粗暴的狂风掀起了她的雨衣,鞭子一样的暴雨将她的军装打得透湿,而她那从容自信的姿态真好似迎着暴风雨展翅飞翔的“海燕”。好美啊,那是一种豪迈的美,豪气干云的美!她仿佛听到了女电话兵的声音:“我是海燕!我是海燕!”而且,那铿锵有力的呼话声,已经把女战士的壮志豪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霍萍情不自禁地呐呐地说:“你老爸真好,真善解人意,你赶紧写信替我感谢他吧!”

年轻人最需要的帮助,是事业上的帮助。那天上午,霍萍蓦然间感觉小魏包括小魏的老爸都非常可亲可爱。小魏简直就是在自己空落落的心里楔进一根柱子,把自己疲惫不堪的空****的心房支撑了起来。小魏堪当知音、知己,有生以来,最了解自己的是谁?不是老爸老妈也不是姥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通讯员小魏!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涌上霍萍心头。那种感觉说是“九级浪”,还没有那么严重,但说是一般的风暴,又绝对没说到位。她把油画贴在胸口,跳下床就走了。她回连队了。这个星期天没过完她就提前回连队了,她把油画扔在**就扎上腰带去操场练徒手爬杆去了。当她连续掉下来三次,第四次终于爬了上去之后,她一只手搂住油杆杆顶,另一只手做出打电话的姿势,嘴里情不自禁地呼叫:“我是海燕!我是海燕!”

无意中从操场走过的排长看到这个画面,便止住了脚,静静地看着她。当霍萍从油杆上出溜下来以后,排长就走过去,问:“星期天怎么不休息?”

霍萍不好意思地说:“我看了一幅油画《我是海燕》以后就想练爬杆,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结果还真爬上去了!”

排长听得哈哈大笑,说:“什么叫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你的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你要真能保持次次都能徒手爬上去,我就帮你报名参加师里比赛!”

话说排里的女兵看到霍萍**有一幅油画,便都抢过来看,一见画的是女电话兵,便急忙大呼小叫围拢起来。面对如此阳光的、栩栩如生的画面时,心中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感油然而生。简直画得太好了,就像把现实生活中的女电话兵直接搬到画上一样生动!女兵们争相传看,赞不绝口,好几个女兵眼里涌出热泪,激动得差点没把油画抢撕了,最后她们把这幅画贴到了宿舍墙壁最显眼的地方。贴完以后,大家还围拢着,看啊看,舍不得离开。一幅宣传画至于这么被喜爱吗?还真是至于。那个年代好的反映生活、贴近生活的宣传画也是不多见的!

部队驻地处于北方山区边缘,那年夏季正是多雨时节,抢修电话线路的活计接连不断。碰到恶劣天气,电话更容易出故障,遇上部队施工需要架线或线路中断急需查线抢修的时候,女电话兵们也常被临时抽去执行任务。那时的女兵和男兵一样,无论执勤还是站岗放哨,都是巾帼不让须眉,哪苦哪累就往哪冲,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省得老让男兵看不起,总是说她们是干部子弟或从大城市来的,浑身上下都充满了“骄娇”二气。当时女兵们为了转变形象,摘掉这顶“帽子”,还真是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霍萍,每次执行任务都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去,唯恐失去“表现”的机会。很多年以后,霍萍在回忆过去的时候,都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挺过来的。那真是个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的年代,什么苦啊累啊都不在乎,越苦越累才越有滋味。每当她们顶风冒雨在群山峻岭中架起一条条电话线时,每当她们在风雨交加的天气爬上高高的电线杆排除故障时,每当她们内心脆弱夜晚想家偷哭时,心里常常默念就是:“我是海燕”、“我是海燕”!她们把油画上的女兵当成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和精神支柱。“我是海燕”这句话也几乎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代名词。后来的年轻人可能对这种事难以相信,但这确实是真实发生和存在过的。

霍萍再次回家的时候,就把女兵们对《我是海燕》的种种感受告诉了小魏,她本想听听小魏是怎么看待女兵的,谁知,小魏却对她说起这样的话:“霍萍,近日我想找师长谈谈,我要下连队去。”

霍萍一下子陷入五里雾中,宽大脑门下的一双眼睛睁得老大:“为什么?我家里人惹着你了?你告诉我是谁,是我老妈还是我姥姥?”

其实,霍萍应该明白,小魏是个兵这没错,但他首先是个男人。当他看到霍萍这个女兵在一线连队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必然要生出下连队去的念头。小魏说:“你妈你姥姥都对我很好,谁也没惹我,是我看到你们在基层连队干得热火朝天,我按捺不住了,我也想下连队锻炼自己。”

霍萍看着小魏,见他一脸正经,一点也不像开玩笑,便嘴里呐呐地:“可是,可是……”说不成句子,她想说,我现在已经不想让你离开我,你是我的精神支柱啊。但这话她说不出口。只是憋红了脸看着小魏。

接下来,小魏就找霍萍老爸谈了这个问题。

挡是挡不住了。晚上吃完饭,都收拾利索以后,霍萍拿着一个红塑料皮的日记本来到小魏房间,把日记本塞到他手里说:“小魏,希望你坚持写日记,年底的时候我要看你的心路历程,好吗?”

小魏呵呵笑了起来,说:“我是个平凡人,我的心路历程值得你看吗?”

霍萍说:“甭说没用的,你写不写?你如果不写,我就把日记本收回去。”

小魏急忙把日记本收进挎包,说:“我写。我一定写。”说完,他想了想,就从旅行包——那年月旅行箱是少见的,一般人用的都是帆布旅行包,小魏拉开旅行包的拉锁,从里面找啊找,找出一个小纸盒,打开,里面是一枚纪念章,那是他在山东泰安得的市级优秀团员的奖章,一枚非常精致的珐琅质纪念章。本来他是舍不得送给别人的,但他感到霍萍不同于一般朋友,她没有干部子弟架子,刻苦磨练,是一方面;她还是一号首长的千金,这一点他时刻不能忘记,他心里多多少少有一点想讨好她的意念。当然,异性相吸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但他不敢想“爱”这个字眼。谁知道一号首长的千金眼眶子得有多高?她至少要瞄着副军级干部的子弟不是?也许人家霍萍从来没这么想,但此时小魏就是这么想的。他把纪念章轻轻别在霍萍左胸上。他的手无意中触碰到霍萍的胸脯,霍萍便“啪”一声,在他胳膊上拍了一掌。两个人都羞红了脸,扭过身去,背对着背。

这时师一号走进来,把小魏叫到了自己的屋里。师一号高大威武,鼻直口阔,目光炯炯,两道剑眉扬向额角,天生的面色严峻,好像时刻有战争来袭,他时刻会拉起队伍出征。他尽量压低声音说话,可是话一出口,仍旧瓮声瓮气的。他问小魏想去哪里,小魏有些胆怯地说:“从内心讲,我想到军炮团去,不知难度大不大。”

师一号的眉毛耸了一下,问:“为什么看上军炮团了?”

小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才疏学浅,不敢在师首长跟前卖弄,但我知道,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立下卓越功勋的斯大林说过这样的话:‘炮兵是战争之神’;法国战争之星拿破仑一生研究和使用炮兵,提出了‘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决定于白刃战’的新观念,认为‘制造战争的就是炮兵,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在野战中,担任主角的都只能是炮兵’,从而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我军卓越的指挥员刘伯承元帅也说过类似的话:‘现代战斗的权威就是火力,而炮兵的火力就是掩护步兵突击获得成功。善于结合步兵战斗队形变化而进行炮兵精确的射击,才能获得重大的效果。’这方面的论述还有很多,相信师一号比我清楚。所以,我就选定了军炮团。”

师一号拍了小魏肩膀一巴掌,微微一笑,说:“野心不小嘛!在你的眼里除了‘战争之神’就是‘战争之星’,要么就是堂堂的元帅。虽说,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不得,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话也没错。但是,这话只能关起门来讲,不要随便传出去。我成全你,也算你在我家洗洗涮涮一年半的回报。”

师一号一回手,拿过一摞书,从中拣出三本旧书,对着小魏扬了扬,说:“听说过吗?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小魏眼前一亮,急忙点点头说:“听说过,但外面买不到。”

师一号道:“当然买不到!现在举国上下在研究阶级斗争和‘继续革命’,谁敢公开研究一个外国资产阶级军事学家的战争理论?不得抓了反面典型?但《战争论》这本书里确实有很多真知灼见,需要你们年轻人研读。问题是现在形势不允许。不过呢,来日方长,相信你们会有机会读到这本书的。眼下呢,你们还是要多读毛泽东军事思想,比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啦,《论持久战》啦,《战争和战略问题》啦,等等,《毛选四卷》里就有,你们读起来会很方便。”

小魏眼睛盯着师一号手里的三本《战争论》,很想伸手接过来看看,但师一号却笑着把书收回去了,说:“别急,这些书等你有了成绩我会送给你,但眼下时机不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努力吧,年轻人!”

这时霍萍冷不丁走进屋来,师一号便快速地书藏进抽屉里。霍萍问:“爸,什么书?”

师一号道:“去去去,这里没你的事,该干啥干啥去。”

小魏注意到,师一号不愿意让霍萍知道他也在看《战争论》这样的书籍。而此时霍萍说:“我在那屋听小魏说想去军炮团,去什么军炮团?去咱们师炮团不是照样当炮兵?师炮团与师部只是一墙之隔,往咱家来着不还方便吗?”

小魏感觉这个建议差强人意,就沉默着不说话。

师一号接过话说:“小萍说的有道理,这样办起来难度还小。”

这句话很关键,想办事,不是首先要看看办事难度吗?如果办起来非常吃力,那又何必呢?小魏快速想了想,感觉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无所谓,能不能出成绩不是关键在于自己的实际表现?于是便点头答应了。师一号回到自己卧室,给师炮团打了电话。然后对小魏说:“小魏啊,我安排好了,你就去炮团二连当计算兵吧,你不是喜欢做题吗?当计算兵天天都得做题。”

接着,师一号告诉小魏,他们这个师本身就有光荣历史和传统,是从红军时期走过来的部队,参加过平型关伏击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抗美援朝又打得艰苦卓绝十分出色,而炮团二连就是其中一个拔尖儿的连队。小魏听得十分振奋。身在英雄部队的战士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这也不难理解,那是多年来部队有意营造的一种氛围。身在其中,只要神经正常,不被感染和裹挟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首长家里干了一年半,作为首长不能不有所表示,师一号送给小魏一个计算盘。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计算盘,是炮兵看家的东西。师一号当初就是炮兵出身,手里自然有这种东西。这个计算盘和后来的计算盘大小差不多,直径十几厘米,铝质,已经把刻度线和数字上的颜色磨掉了,而且,靠近边缘的刻度线和数字也被磨得很模糊了。小魏用一条新毛巾把计算盘包起来,装入旅行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