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第2页)
不论是读者还是旁观者,第一次参与“转念作业”,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但我们最好记住:所有参与者,包括玛莉、凯蒂和观众,都是站在同一立场,都正在寻找真相。如果凯蒂的追问看起来咄咄逼人,你只要往深处去看,将会明白她所取笑或嘲弄的,只是针对构成玛莉痛苦的那些想法,而不是冲着玛莉本人。
在对话当中,每当凯蒂问:“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吗?”她的意思不是指她认为的真相或任何预设的抽象真相,而是指玛莉自己的真相,这真相隐身在使她烦恼的那些想法背后。玛莉之所以出现在此,正因为她相信凯蒂能帮她找出她的自我欺瞒之处,因此她也乐意接受句句紧逼的追问。
你不难发现,凯蒂在对话时经常使用亲密的称呼。有一位首席执行官(CEO),觉得有必要提醒参加凯蒂工作坊的朋友们:“如果她握着你的手,亲密地称呼你‘甜心’或‘亲爱的’,请不必兴奋,她对每个人都是这么称呼的。”
玛莉:(念她写的“转念作业单”)我恨我先生,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呼吸的方式,都令我抓狂。最使我失望的是,我不再爱他,我们的关系像在打哑谜。我要他更成功,不要和我有性关系,我要他身材健美,我要他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要老是黏着我和小孩,我不要他再碰我,我要他坚强。我的先生不应该自我吹嘘说他善于经营我们的事业,他应该更成功才对。我先生是个依赖成性、予取予求的人,他既软弱又懒惰,他始终在自欺。我拒绝活在谎言中,也拒绝为了维系婚姻而继续跟他虚与委蛇。
凯蒂:他的毛病都被你说尽了吧?(观众大笑不已,玛莉也跟着笑出来。)这些笑声似乎透露出屋内这一群人的心声。现在,让我们从头开始,看看是否能找出事情的真相。
玛莉:我恨我先生,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呼吸的方式,都令我抓狂。
凯蒂:“你的先生令你抓狂”,那是真的吗?(4句问话的第1句: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的。
凯蒂:很好,亲爱的,你能举个例子吗?他呼吸吗?
玛莉:他可会呼吸呢。当我们为了商务而反复通话时,我能清清楚楚听到他在电话另一头重重的呼吸声,让我忍不住想吼他。
凯蒂:所以,他的呼吸声令你抓狂,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真的。
凯蒂: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吗?(第2句问话:你能肯定那是真的吗?)
玛莉:是的!
凯蒂: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我知道,对你而言,它确实是真的,但从我的经验来看,使你抓狂的,并非你先生的呼吸声,而是你对他呼吸声的那些想法。所以,让我们进一步仔细看那是不是真的。你对他在电话里的呼吸声,有何想法呢?
玛莉:他应该意识得到他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太大声了。
凯蒂: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第3句问话: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我很想一刀杀死他。
凯蒂:那么,让你觉得痛苦的,是你对他呼吸声所执着的那个想法,还是他的呼吸声本身呢?
玛莉:他的呼吸声让我感到痛苦。对于想要杀死他的这个想法,反而让我比较舒服些。(玛莉忍不住笑出来,观众也随之大笑。)
凯蒂:你可以继续持有那个想法。“转念作业”最美的地方,就是你可以保有你所有的想法。
玛莉:我从未做过“转念作业”,所以不知该如何回答才算“正确”。
凯蒂:甜心,你怎么回答都是完美的,不必事先排练。所以,他在电话里大声地呼吸,而你认为他应该意识到,他却没做到时,接下来你会怎么想呢?
玛莉:我对他的所有最坏想法全都倾巢而出了。
凯蒂:很好,而他还是大声地呼吸。“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然而,事实是什么呢?他意识到了吗?
玛莉:没有,我告诉过他不要这样。
凯蒂:他仍是依然故我,那是事实。事实永远指“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应该怎样发生的故事”。所以说,“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那是真的吗?
玛莉:(停顿一下之后)不,那不是真的。但他还是呼吸得很大声,那是事实,也是真相。
凯蒂:那么,当你持有“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的想法,而他没做到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玛莉:我会如何反应?我很想逃掉,而明知自己很想离开,却脱身不了时,我觉得很不舒服。
凯蒂:亲爱的,让我们回到反躬自问,不要陷入自己诠释出来的那一套故事里。你真的想要知道真相吗?
玛莉:是的。
凯蒂:很好,如果我们一次只针对你已写的一句答复,会更有帮助。你能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放下“他不该在商务电话中呼吸得那么大声”的想法吗?(这是凯蒂有时附带的问句。)若你们是“转念作业”的初学者,听到我要求玛莉放下她的故事时,请特别注意:我没有要她这样做。这不是为了除掉想法,或是克服、改善,甚至屈服于它们,全都不是。这只是为了让你领悟到自己内在的因果关系而已。所以,这个提问其实很简单:“你能否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放下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