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佛系人生 不必较真(第5页)
薄暮:傍晚。薄,迫近。
徙(xǐ)倚: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
临近傍晚的时候,我站在东皋眺望远方,徘徊迷茫中不知该去向何方。
所有的树木都染上了一层秋天的颜色,所有的山峰都披上了落日余晖。
放牧归来的人驱赶着牛群走在乡路上,猎人也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家了。
我们相顾无言也不曾认识彼此,真想长啸高歌隐居山冈而生活。
故事
在大唐诗人中,王绩算是“前浪”中的“前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论辈分得叫他一声叔公。
王绩的人生起点很高,11岁去京城长安(当时还是隋朝的京城大兴)游历,被权臣杨素赏识,长安满座公卿称他为“神仙童子”。后来进入大隋“国家图书馆”工作,这一干就是隋文帝、隋炀帝两朝。但因为他工作时间喝酒,被打了小报告,干脆辞职回家了。
后来隋朝覆灭,王绩改做唐朝的官,因为履历一般,等入职通知就等了八年。
到了唐太宗时期,王绩听说太乐署——国家歌舞团的领导焦革擅长酿酒,主动要去这个部门——工作动机不纯。焦革夫妇离世后,王绩对官场再无眷恋,从此辞官归隐。
归隐后王绩放飞了自我,这首诗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隐居在东皋,黄昏时分四处望。看看山,看看树,虽无知己相伴,却也是世外桃源。
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自己酿酒随便喝,自在又快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中岁:中年。
南山:终南山。南山陲,终南山脚下,辋川别业所在地。
叟(sǒu):老翁。
译文
人到中年颇为执着于追求道,晚年总算能在终南山下隐居。
兴致来时独自去遨游,遇到美好的事物独自欣赏,自得其乐。
有时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随意地静静坐下看云朵的变化。
偶然遇到住在树林的老翁,谈笑闲聊常常忘记回家的时间。
故事
王维一生都是个不愿斗争的恬淡之人。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遭遇安史之乱,没有及时逃出长安,致使他留下了政治生涯最大的污点——投敌。
唐玄宗匆匆出逃,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带上王维——可能是王维喜欢住在山林,消息比较闭塞的缘故。
安禄山大军杀到,抓了王维做俘虏。“诗佛”王维声名在外,安禄山就逼他做自己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