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大唐群星02(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之后,他写了一首诗给令狐绹,希望看在当年令狐楚的面子上,放过自己吧,顺便提拔一下自己。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九日》

令狐绹显然还对这位小兄弟耿耿于怀,觉得我爹那么喜欢你,你却背叛我们,现在想回头,不可能。

大中五年(851)初夏,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病逝。李商隐与妻子感情相当好,留下不少表达思念与恩爱的诗文,尽管聚少离多,靠着书信传情,一直以来都是彼此精神的寄托。

妻子去世的时候,李商隐并不知情,当时他刚好收到妻子的来信,还回了一首著名的《夜雨寄北》。

然而这一错过,就是永别。

直到好几个月后,李商隐才知道妻子亡故的消息,心如刀割,悲痛不已。

正如他的另一首诗所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大部分传世之作,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感真挚细腻,富有意境与想象力,大多数都是在表达自己常年奔波在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对于妻子,李商隐是抱有许多愧疚之情的,愧疚于自己没有给予她幸福的生活,作为一个千金小姐,反而跟着自己受苦了。

此后,李商隐越发心灰意冷,渐渐对佛教产生兴趣,与僧人多有交往,甚至一度想要出家为僧,对于仕途成功不再抱有一点希望。

由于“牛李党争”,李商隐一生不得志,人生之中聚少离多,求不得,爱别离,逐渐对政治生活丧失了热情,最后辞官在家闲居。

没过几年,在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隐在家乡沁阳病故,享年四十五岁。

他的好友崔珏在《哭李商隐》一诗中是这样喟叹的:“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杜牧 十年一觉扬州梦

提起杜牧,常常会提到另外两个人:一个是杜甫,两人称为“大小杜”;另一个是李商隐,两人合称“小李杜”。

杜牧和杜甫有什么关系吗?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生于公元803年,杜甫生于公元712年,两个人相差近一百岁,除了都姓杜,其实没什么交集。

然而追本溯源地讲,杜牧和杜甫多少有点沾亲带故,往上推祖先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杜周。他们这位祖先在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中有记载,是个出了名的狠人。

再往下就是西晋时期灭吴的名将杜预,杜预的三儿子杜耽一脉繁衍生息,有了杜甫这个后代;杜预的四儿子杜尹,是杜牧的直系先祖,所以按照族谱,杜甫勉强还算是杜牧的太爷爷,当然,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

后人之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说,主要是因为杜甫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而杜牧是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恰好都姓杜,就叫“大小杜”。

至于杜牧和李商隐,两人都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便合称“小李杜”。杜牧比李商隐大十岁,有意思的是,这两人也沾亲带故。

杜牧有个堂哥,叫杜悰,是唐宪宗的驸马爷,做官做到宰相,位极人臣,而这位杜悰,同时也是李商隐的表哥。不过杜牧出身名门望族京兆杜氏,爷爷是三朝名相杜佑,是典型的贵族公子哥。李商隐虽然自称皇室后裔,不过没人承认,从小过着穷困的苦日子。从后来的故事来看,显然杜牧没有把李商隐放在眼里。

李商隐写诗送给杜牧,想要结交,杜牧却不以为意。

这首诗名为《杜司勋》,全文如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牧曾经任过“司勋员外郎”,所以李商隐称其为“杜司勋”。这最后一句,“人间惟有杜司勋”可谓把杜牧夸上了天,按照现在的话说,是典型的彩虹屁。然而杜牧不为所动,这让李商隐很尴尬。

其实杜牧不理睬李商隐的原因,固然有其出身高贵、心高气傲的成分在,更主要的是“牛李党争”。李商隐的岳父是李党的人,而杜牧和牛党的“老大”牛僧孺私交甚厚,为了避嫌,自然不会理睬李商隐。

《唐才子传》中记载:“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杜牧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是个腹有诗书气自华、潇洒不羁、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