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世态是炎凉的 人心是温暖的(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现在就前往河阳战场服役,还赶得及给军队做早饭。

夜色越来越深,说话声也渐渐没了,只是若有似无地听到偷偷哽咽的声音。

天亮之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留下来的老翁告别了。

故事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759),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已被刺死,然而叛乱尚未结束。杜甫离开洛阳,前往华州赴任,夜晚投宿的石壕村,正处于郭子仪大将驻守的河阳附近。此时为了对付叛军,官兵们正在四处抓壮丁。

杜甫投宿的这户人家只有四口人,一对年迈的夫妇、他们的儿媳妇以及尚在襁褓中的小孙儿。他们虽然穷困,却很善良,热心接待了杜甫。

夜里,杜甫想起叛乱未定,国家尚且处于危难之中,忧愁使他难以入眠。这时忽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平静。

杜甫起身,看到老爷爷慌张地跳墙逃了出去。老婆婆则颤抖着开了门。门口是一群面色冷峻的官差,大声呵斥道:“你家的男人呢?都给我出来!”

老婆婆悲伤地回答:“我有三个儿子,全被征兵去了邺城打仗。不久前接到一个儿子的信,说他两个兄弟都已经战死。家里只剩下我儿媳妇和小孙子,要不是因为孩子要吃奶,儿媳妇也不会留在这儿。家里已经吃不上饭,穿不起衣了。老太婆我年纪大了没啥力气,不过我可以跟你们去河阳给官军做做饭,带我走吧……”

听完老婆婆的凄惨遭遇,官差不为所动,甚至有些不耐烦。

“走走走,赶紧跟我们走!”

说完就把老婆婆带走了。

杜甫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出人间悲剧,心如刀割却无能为力。

夜更深了。隐约中,杜甫听到有人抽泣哽咽的声音。

也许,是老人家的儿媳妇。

也许,是自己。

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释

柴荆:柴门。

榼(kē):酒器。

浊、清:指酒的颜色。

译文

成群结队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的时候,这些鸡还在争斗。

于是驱赶鸡群到树木上,这时才听到有人敲柴门的声音。

四五位村里的长者,来慰问我远行很久一路可还好。

他们的手里各自拿着礼物,为我倒上或清或浊的酒。

向我解释:不要嫌弃酒淡,没人耕种,所以缺少粮食酿酒。

世道乱,战争至今没有停息,村里的年轻人都被抓去充壮丁了。

我自请为父老唱首歌,感谢他们在艰难日子里慰问我的好意。

唱完歌我忍不住仰天叹息,在座的客人无一不热泪纵横。

故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