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世态是炎凉的 人心是温暖的(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注释

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右岸支流。

商女:卖唱的歌女。

**:南朝陈叔宝所作歌曲《玉树**》的简称,代表亡国之音。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邻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之曲《玉树**》。

故事

杜牧所处的年代,已是危机四伏的晚唐时期。此时,大唐已内忧外患,摇摇欲坠。

这天,杜牧在秦淮河上乘船夜游,看到秦淮河两岸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宴乐隔江传来。杜牧听出,这是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心中一紧。

陈后主生活奢侈,不问政事,喜爱艳词。陈灭亡的时候,他正在宫中与爱姬及众人玩乐,唱的就是这首曲子。

“玉树**,花开不复久。”没想到以大唐如今的局势,居然还有人有兴致演奏这不祥的亡国之音。杜牧一向喜欢玩乐,但此时再也提不起兴趣,只觉讽刺和忧伤。

真正没有意识到这首歌所代表的国家危机的,是卖唱为生的歌女,还是那些沉迷享受、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呢?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邺城: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老妪(yù):老妇人。

译文

一天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夜半时分,忽然听闻有公差前来捉人。

这家的老翁赶紧翻墙逃跑,留下老妇开门接受询问。

公差吆五喝六怒气冲冲,老妇哭哭啼啼悲苦辛酸。

我听见老妇哭诉,自己有三个儿子都戍守在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都已战死沙场。

还活着的人尚要苟且偷生,已经死去的人只能长眠地下了。

我家里已经没有男人了,只剩下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正因为孙子要吃奶,他妈妈才没有改嫁离开,穷得出门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我这个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不过还是让我跟你们走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