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博弈描述 真正的入门在这里(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在已经支付赎金的情况下,绑匪选择撕票,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反之,如果是因为自己没付赎金,导致绑匪撕票会有很强的内疚感或负罪感。

当然,大家应该还可以找出其他原因。可以肯定地说,现实情况一定会比模型分析更复杂。考虑到本章的内容主要是教大家怎么学会博弈论的建模,更深入的探讨将放在以后的内容里去展开。

皇帝和功臣的博弈

分析完绑架博弈,我们来分析皇帝和功臣之间的博弈。

1。历史的迷思

新皇帝上台之后,诛杀有功之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最典型的是朱元璋,那真是一个“狠”字了得。和他一同“创业”的伙伴们到最后基本上都被他赶尽杀绝,甚至满门抄斩。

当然,并不是每个新上台的皇帝都会选择诛杀功臣,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他们对功臣们还是比较温情脉脉的。最典型的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让功臣们解甲归田,优待有加。

此外,回顾清朝的历史,吴三桂为清军入关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吴三桂起兵造反。试想康熙和吴三桂之间,是因为康熙担心吴三桂会谋反而选择撤藩,还是因为康熙下令撤藩,才导致吴三桂的谋反?

2。皇帝的忧虑

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自己把位子坐稳,并确保儿孙们继续把位子坐稳,从而江山万代相传,一定是其最关心的问题。因此,皇帝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有人想着谋反(权)篡位。如果皇帝一个个地去问下面的官员或老百姓:“你想不想谋反?”我相信官员或老百姓一定会被吓得半死,然后诚惶诚恐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很多官员看来,一旦被皇帝怀疑有谋反之心,立马会有性命之忧。因此,官员们想不想造反,皇帝是问不出来的。官员们自己心知肚明,皇帝却不能明确地判断出谁是奸臣,谁是忠臣,谁是真正有谋反之心的。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想法是,虽然我不知道你想不想造反,但我能相对容易地知道你有没有能力造反。因此,对于皇帝来说,最安全的做法是把所有有能力造反的大臣们都赶尽杀绝,只留下那些没有能力造反的大臣,他们即便想造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江山永固。

3。如何建模

为分析皇帝和功臣之间的博弈关系,我们把皇帝分成强、中、弱3种类型,同样把功臣也分成强、中、弱3种类型。这样一来,就会出现9种博弈关系。考虑到皇帝和功臣之间的对称关系,皇帝强对应功臣弱,皇帝弱对应功臣强。本书只从功臣的强、中、弱来分析双方的博弈关系。

任何一个皇帝都会面对三种类型的功臣:强、中、弱。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杀和不杀。功臣能够采取的策略是:造反和不造反。根据我们在绑架博弈中提供的建模方法,可以建立以下3种博弈模型。

第一,皇帝与实力强大的功臣之间的博弈。表10。7给出了双方的策略表达式,从各个数字的比较来看,对于实力强大的功臣来说,无论皇帝选择杀或是不杀,自己选择造反都比不造反好。既然功臣一定会造反,那么皇帝自然会选择杀。因此,双方博弈的均衡结果是:皇帝杀,功臣造反。

表10。7 皇帝和功臣的博弈(强实力型功臣)

第二,皇帝与实力中等的功臣之间的博弈。表10。8给出了双方的策略表达式,从各个数字的比较来看,对于实力中等的功臣来说,如果皇帝选择杀,则选择造反;如果皇帝选择不杀,则选择不造反。对于皇帝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功臣造反,则选择杀;如果功臣不造反,则选择不杀。这里一共存在两个纳什均衡结果。在现实中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至于哪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我会在后续的内容中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表10。8 皇帝和功臣的博弈(中等实力型功臣)

第三,皇帝与实力弱的功臣之间的博弈。表10。9给出了双方的策略表达式,从各个数字的比较来看,对于实力弱的功臣来说,无论皇帝选择杀或是不杀,自己选择不造反都比造反好。既然功臣一定会选择不造反,那么皇帝自然会选择不杀。因此,双方博弈的均衡结果是:皇帝不杀,功臣不造反。

表10。9 皇帝和功臣的博弈(弱实力型功臣)

4。若干启发

刚才的博弈分析,给了我们一些很重要的启发。

第一,对于大臣们来说,要想保住性命,最好的选择是“自废武功”,让皇帝彻底放心。比如告老还乡,放弃手中的一切权力;比如自污其名,做一些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当然,有时候甚至只能采用“自杀身亡”的极端举措,以避免满门抄斩的更坏结果。

第二,考虑到皇帝还需要依靠大臣来统治和管理国家,如果把有能力的大臣们都赶尽杀绝,只留下碌碌无为的平庸者,也不利于对老百姓的管理和控制,无形中增加了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危险。再加上国家除了内忧,还有外患,如果治理不好,很容易被他国所灭。因此,皇帝还必须留下一些有能力的人。让大臣们有能力办事,无能力造反,这才是皇帝们最希望看到的理想局面。

第三,依靠暴力获得国家的统治权,就很难避免被暴力推翻的历史命运,因为皇帝(包括后续的皇帝)总有变弱的那一天,而当皇帝的收益又是如此巨大,很多实力强大的人都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因此,皇权统治之下,屠杀功臣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困境。

本章小结

1。描述一个博弈的关键要素是:参与人、策略(行动)和损益。

2。参与人的不同类型会导致不同的博弈关系。

3。建立博弈模型后,可以通过不同结局之间的相互比较对均衡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考考你

结合你以往上学与听课的相关经历,构建一个老师和学生之间“逃课与点名”的博弈模型,并通过模型参数的不同分别解释现实中存在的几种均衡结果:(1)老师每次点名,学生每次不逃课;(2)老师每次不点名,学生每次不逃课;(3)老师每次不点名,学生每次逃课;(4)老师有时候点名,学生有时候逃课。请分别计算出老师点名和学生逃课的概率。

(1) 《当年绑架李嘉诚之子张子强分到3。6亿,想知道内幕?》,。sohu。a66933959_115738。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