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参考文献(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参考文献

[1] Man。TheLogicofCollectiveAbrigde:HarvardUyPress,1965。

[2] MartinShubik。TheDollarAue:AParadoxiiveBehavioraion[J]。JournalofflictResolution,1971(15):545—547。

[3] Nlassstitutions,InstitutionaldEi]。Cambridge:CambridgeUyPress,1990。

[4] Olson。TheRiseaion[M]。NewHaven:YaleUyPress,1982。

[5] Scully,GeraldW。TheInstitutionalFrameworkandEic[J]。Development。JournalofPolitiy96(June1988a):652—62。

[6] Scully,GeraldW。LibertyandEicProgress[J]。JournalofEicGrowth3(November1988b):3—10。

[7] RobertE。Lueient[J]。JournalofMoaryEics,22,1988。

[8]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 威廉姆·庞德斯通.囚徒的困境:冯·诺伊曼、博弈论和原子弹之谜[M].吴鹤龄,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0] Y.巴泽尔.考核费用与市场组织[M]。陈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1] 杰弗里·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J].经济学季刊,2003(7)。

[12]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3] 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4]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5] 程凌.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的贡献——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J].经济评论,2006(1)。

[16] 丁利.博弈论基础:一个元理论视角的评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2。

[17] 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8]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9]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0] 董志强.身边的博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1] 董志强.无知的博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2] 王则柯.博弈论平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3] 迪克西特,奈尔伯夫.妙趣横生博弈论[M].董志强,王尔山,李文霞,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4] 迪克西特,奈尔伯夫.策略思维[M].王尔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5] 盛洪.为万世开太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