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智猪博弈 富人行善穷人点赞(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15章 智猪博弈:富人行善,穷人点赞

智猪博弈(boxedpiggame)最早由约翰·纳什在1950年提出。相信很多人都有搭他人便车或被他人搭便车的经历,这种坐享其成的现象在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本章的学习内容就是对这类现象的一种理论总结。

在本章中,先介绍智猪博弈的经典模型,分析该博弈的核心内涵,然后再对模型进行扩展分析,给出更一般化的模型,接着再介绍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让你体察到智猪博弈经典模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智猪博弈的经典模型

先给大家介绍智猪博弈的经典模型。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一头小。猪圈的一侧放有食槽,另一侧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同时,按按钮需要消耗2个单位的猪食“成本”。

如果两头猪同时按按钮,再一起跑过去吃,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减去按按钮的消耗(2个单位的猪食),大猪净得5个单位的猪食,小猪净得1个单位的猪食。如果大猪去按按钮,小猪在食槽边等着先吃,大猪再赶过去吃,大猪吃到6个单位,小猪吃到4个单位,去掉按按钮的消耗,双方净得4个单位的猪食。如果小猪按按钮,大猪在食槽边等着先吃,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1个单位,再减去按按钮的劳动耗费,小猪净亏损1个单位。如果两头猪都选择等待,结果是谁都吃不到猪食。表15。1描述了智猪博弈的四种结局。

表15。1 智猪博弈

在表15。1中,对于大猪而言,如果小猪按,自己就选择等,如果小猪等,自己就选择按;对于小猪而言,如果大猪按,自己选择等,如果大猪等,自己仍然选择等。换句话说,无论大猪是按还是等,对于小猪来说“等”的结果都比按好。对小猪来说“等”是占优策略,“按”是劣策略。那么,在小猪一定会等的条件下,大猪的选择就是按。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是(大猪按,小猪等),即(4,4)。在此,大猪付出了按按钮的代价,却只得到和小猪一样多的收益。

这种均衡结果是一种典型的“多劳不多得”。大猪一定会感到愤愤不平,心想“活儿都是我干的,小猪却吃得跟我一样多,这样也太不公平了”。小猪的回答是:“你不按拉倒,我又没有叫你去按!”

在这个博弈模型中,对于小猪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去按的,这一点和大猪去不去按其实没关系。大猪去不去按只影响小猪的损益,不影响小猪的策略或行为选择。

不难看出,智猪博弈就是一个典型的“搭便车博弈”。一方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双方共享了所得到的收益。记得小时候,我弟弟怕疼不肯去接种疫苗,他给出的理由是:如果大家都接种了疫苗,就不会有人把病传染给他了。事实好像也确实如此。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人类接种疫苗,一方面对自己有利,另一方面也对他人有利。如果每个人都指望着别人接种,自己却不去接种疫苗,这埋藏着很大的隐患。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ewswork,)报道,美国早在2000年就宣布已成功消灭麻疹。然而,近年来,一些家长出于麻痹大意或其他原因,拒绝给孩子注射疫苗,导致麻疹在美国卷土重来。2019年上半年美国已确诊971例麻疹病例,这个数字是自1992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中纽约市为重灾区,有近700人确诊。纽约市市长德布拉西奥在2019年4月9日宣布纽约市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强制要求威廉斯堡未接种居民接种疫苗,违者将面临1000美元的罚款。

博弈模型的一般化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智猪博弈的结果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怎么解决由此带来的搭便车问题?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把模型进行一般化的扩展。

我们不妨把按按钮的消耗(成本)进行一般化,不再局限于2,而是A,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通过一般化的分析得到表15。2所描述的四种博弈结果。

表15。2 智猪博弈的一般化

由于按按钮的成本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所以就需要分几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本书一共区分了5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下,大猪和小猪之间博弈的均衡结果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情况:A≥10。按按钮的成本高出了每次获得的猪食的总数,那么任何一方去按的收益必然小于成本,因而大猪与小猪都选择不去按就成为一个均衡的结果,其均衡结果是(0,0)。

第二种情况:7<A<10。由于按按钮的成本小于每次获得的猪食总量,所以从整体而言,去按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净收益为10-A。但是,由于任何一方去按所能获得的收益小于其自身去按的成本,双方必然都会选择等待的策略,其均衡结果仍为(0,0),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与冲突。一件对整体而言有利的事情,因为对每个做事的个体不利,自然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做。

第三种情况:6≤A≤7。由于小猪去按的收益小于成本,其将选择等待,而大猪在小猪选择等待的条件下去按的收益同样小于或等于成本,因而也选择等待,其均衡结果仍为(0,0)。不难看出,虽然按按钮的成本已经在不断下降,但是只要没有下降到对个体有利的地步,大猪、小猪都按兵不动仍然是一个均衡结果。

第四种情况:1≤A<6。小猪依然选择等,但大猪去按的净收益为6-A>0,因此大猪会选择按,其均衡结局为(大猪按,小猪等),双方的损益是(6-A,4)。其整体的净收益为10-A。不难看出,在这种条件下,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是相一致的。一件对集体有利的事情因为对个体也有利,那自然就能实现。此外,当6-A>4时,多劳多得;当6-A=4时,多劳不多得;当6-A<4时,多劳反而少得。也就是说,智猪博弈既可以是多劳多得的均衡结果,也可以是多劳不多得的均衡结果,更可以是多劳少得的均衡结果。这取决于按按钮的成本是在哪个区间。

第五种情况:A<1。任一方去按的净收益都大于0,在确知对方去按的情况下,一方会选择等待。在确知对方等待的条件下,一方的选择是去按。两种均衡结局分别是:大猪等、小猪按,双方的收益是(9,1-A)和大猪按、小猪等,双方的收益是(6-A,4),其整体的净收益都是10-A。此时的智猪博弈已经变成了我们之前讲过的懦夫博弈。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是相互冲突,还是相一致,取决于制度安排(游戏规则)本身。在有些游戏规则下,个体理性与集体利益最大化是相一致的,在有些游戏规则下,个体理性与集体利益最大化是相矛盾的。因此,解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不是靠否定个体理性,而是靠修改制度(游戏规则),从而在满足个体理性的基础上实现集体理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