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术语解读 让你的思考与众不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6章 术语解读:让你的思考与众不同

参与者(players)

博弈首先要有人参与才行。博弈的参与者是指理性选择的主体。博弈的参与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如企业、政府、国家等)。在很多游戏中,特别是网络游戏中,我们习惯把参与者称为“玩家”。一般来说,参与者不可能是单个的,至少是两个。在一个单机版的游戏中,玩家实际上是在和游戏的设计者博弈。

在博弈论中,有的时候为了分析方便,还会设定一个特别的虚拟参与人(pseudoplayer):自然(nature)。“自然”是指不以博弈参与人意志为转移的外生事件,“自然”选择的是外生事件的各种可能现象,并以某种概率分布加以呈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对参与者会有身份要求,只有符合相关要求的人才有资格参与博弈。参与者的身份要求由博弈的规则决定。譬如,大学生运动会只允许大学生参加,女子足球赛不允许男子参加,举重比赛各级别有体重要求等。在奥运会的女子体操比赛中,就曾经有人对某些参赛运动员的年龄提出过质疑。这些规定主要是基于公平原则,还有一些是基于效率方面的考虑。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是指参与者有关博弈的知识。其中,有关对手属于什么类型、参与者有哪些行动可以选择,以及有关博弈的可能结果(损益)方面的知识对于参与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人一直非常强调信息的作用,《孙子兵法》中常被大家念叨的一句话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此说明信息对战争结果的决定性影响。

不同的信息会导致不同的行为选择,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两个决斗的男人各拿一把枪从一座独木桥的两头同时向对方走去。每把枪里只有一颗子弹,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枪响后对方能听到枪声,另一种是枪响后对方听不到枪声。那么你认为,哪种情况下,两个男人会更早开枪呢?

答案一定是枪响后对方听不到枪声的。在能听到枪声的情况下,如果你更早开枪,一旦没有打死对方,你必死无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可以走到你面前打死你。所以,开枪之前必须慎之又慎,尽量靠近对方再开枪。当然,也不可能一直走到对方跟前再开枪,因为对方可能会先你一步开枪打死你。反之,如果对方听不到枪声,你稍微早点开枪,这样很可能就先把对方打死了,即便没有打死对方,对方也会因为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开枪而不敢离你太近才开枪。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信息对行为选择的影响作用。

行动(a)

行动(或行为)是指参与者能够选择的变量。行动空间限定了每个参与者的选择范围,告诉参与者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里的限制指的是能力限制,而不是规则限制。换句话说,每个人在采取行动之前,先想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有人回家后发现自己不小心把家门的钥匙掉在路上了。他就在马路边的路灯下一个劲儿地找。边上的人看到后问他:“为啥只在路灯下找?钥匙不一定刚好掉在路灯下啊。”他的回答是:“因为这里有光。”言下之意,他当然知道钥匙也可能掉在其他地方了,但是如果没有光,去找也看不见啊。

所以说,每个人只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行动。这也说明,博弈论只能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去分析各种问题,某种工具和理论都有自己的研究边界。这是我们以后在学习理论和掌握工具时必须要清醒认识到的。

对于参与者来说,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行动选择,这一点其实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人们一般的想法是,无论如何总该做些什么吧。一个整天盯着盘面看的股民很容易买进卖出。一个整天逛淘宝的人很难做到什么都不买,“剁手党”由此而来。对于商场来说,只要能把人吸引进来,就不怕没人买。即便是旅游景点那些明摆着“宰客”的商店也不例外。很多游客,逛着逛着就掏钱了。如果你逛了一圈什么都没买,会觉得没有成就感。很多人都特别讨厌“一无所获”,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此,我想提醒你一下,能控制住自己的购买欲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策略(strategies)

策略是博弈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博弈论也被称为“策略思维”。策略是指参与者在行动之前所准备好的一整套完整的行动方案或行动预案。考虑到策略这个概念的重要性,本书专门在第7章中对策略进行详细介绍,这里就先不展开论述了。

损益(payoff)

损益是指博弈参与者的得与失,这是参与者最看重的内容。对应于各参与者的每一组可能的决策选择,博弈都有一个结果表示各参与者在该策略下的所得或所失,这些可能结果的量化数值,就是各参与者在相应情况下的损益。之所以称为“损益”,是因为既可能是收益(用正数表示),也可能是损失(用负数表示)。损益是进行博弈分析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本书中,有时候也会把损益称为“收益”或者“支付”。

损益是可以观测的,并在数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在本书后续的讲解中,损益经常用货币的数量来表示。当然,在许多博弈中,最后的损益并不仅仅是金钱,而是金钱以外的收益(如幸福感、公平感、荣誉感、成就感等)或损失(如沮丧、懊恼、悔恨、悲痛等)。但为了分析的方便,更多时候仍然用不同大小的数值来度量博弈结果对参与者的收获或代价。我相信很多人都参与过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量表设计,非常满意=2,满意=1,一般=0,不太满意=-1,很不满意=-2。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博弈分析中,重要的往往不是数值的绝对大小,而是数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试想,你看见一个女孩子,你很难给她的漂亮程度打一个确切的分数,但在两个女孩子之间,你还是容易判断出谁更漂亮,或者一样漂亮的。换句话说,你阅读完本书后,一定能够判断出是否对博弈论有了更多了解,虽然你未必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更多”到底是“多少”。因此,不是数值的大小,而是数值之间的比较关系决定了每个参与者的选择。

均衡(equilibriu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