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2(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02

周玄(左日右韦)记通蕃情形:

闽广奸商,惯习通番,每一舶推豪富者为主。中载重货,余各以己资市物往,牟利恒百余倍。(82)

而且即使私商肯报官纳税,也是弊窦百出,政府所得无几,例如广州的市舶收入情形:

广属香山为海舶出入咽喉,每一舶至,常持万金,并海外珍异诸物,多有至数万者。先报本县申达藩司,令舶提举司县官盘验,各有长例,而额外隐漏,所得不资。其报官纳税者不过十之一二而已。(83)

试验尽了各种法子,私商依然照样出海,市舶司等于虚设。几条路都走不通,这才毅然决定了国营海外贸易的政策,由政府备船只武器资本货物大规模地派武装舰队到南洋诸国去贸易。这一政策的实现者是威震一代的明成祖,执行和代表者是历史上有名的三保太监郑和。

明初对南洋诸国的态度,从明太祖的消极的保境安民政策突转而为明成祖的积极经营海外政策,实有其内在的原因。原来自太祖建国后,连年征战,北征蒙古,东南防倭,西南蕃蛮迭次叛乱,加以宫室城庙的营建,诸王就封的王府兴造,国帑空虚,民生凋瘁。到建文帝(1399—1402)继位以后,靖难师起,转战四年,赤地千里。到成祖继位后,国家财政已经到了没有办法的地步,不能不改变政策,掉转头来向南洋发展,从国际贸易的收入上来解救当前的难关。关于这一历史事实的说明,我们有明代人的记载可以引证:

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84)

使臣派出之目的在贸采琛异:

太宗皇帝入缵丕绪,将长驭远驾,通道于乖蛮革夷,乃大赉西洋贸采琛异……由是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龙速之香,麟狮孔翠之奇,梅脑薇露之珍,珊蝴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85)

曾从郑和数度出使的回教徒马欢,在他的纪行书中有关于宝船和南洋诸国贸易的详细记载。《瀛涯胜览》古里条记当时贸易情形:

其二大头目受朝廷升赏。若宝船到彼,全凭二人主为买卖,王差头目并哲地未讷儿计书算于官府,牙人来会,领船大人议择某日打价,至日,先将带去锦绮等物,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其头目哲地即与内官大人众手相挈。其牙人则言某月某日于众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然后哲地富户才将宝石、珍珠、珊瑚等物来看,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缓则二三月。若价钱较议已定,如买一主珍珠等物,该价若干,是原经手头目未讷儿计算该还纻丝等物若干,照原打手之货交还,毫厘无改。

溜山条:

中国宝船一二只亦到彼处收买龙涎香、椰子等物。

祖法儿国条:

中国宝船到彼,开读赏赐毕。其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易纻丝磁器等物。

阿丹国条:

分(左舟右宗)内官周口领驾宝船数只到彼,王闻其至,即率大小头目至海滨迎接诏敕赏赐。至王府行礼甚恭谨感服。开读毕,即谕其国人,但有珍宝,许令卖易。在彼买得重二钱许大块猫睛石,各色雅姑等异宝。大颗珍珠,珊瑚树高二尺者数株,又买得珊瑚枝五柜、金珀、蔷薇露、麒麟、狮子、花福鹿、金钱豹、驼鸡、白鸠之类而还。

柯枝国条:

第三等人名哲地,系有钱财主。专一收买下宝石珍珠、香货之类候中国宝石(石字疑衍)船或别国蕃船客人来买。

暹罗条:

国之西北去二百余里,有一市镇名上水。中国宝船到暹罗,亦用小船去做买卖。

而以满剌加为博易总枢,严密警卫。同书满剌加条:

凡中国宝船到彼,则立排栅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屯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蕃货,装载船内。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

一方面南洋物产丰富,若干物货均为中国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所谓“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86)。故不能不开放海禁,并且用国家的力量去经营。在贫民方面则更非开海禁不能生活:

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只有视渊若陵,久成习惯。富家征货,固得捆载归来,贫者为佣,亦博升斗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不肯搏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87)

因禁海后,沿海平民无从资生,往往流为海寇,“其久潜踪于外者,既触网不敢归,又连结远夷向导以入”(88)。要解决沿海平民的生活和海寇的骚扰,也不能不使朝廷突然改变计划,开海通商,使平民得沾贸易之利。同时武装舰队之派出目的,固在贸易蕃货,也附带解决海寇之使命。

而另一方面,郑和一行人的出使,还负有重要的秘密使命,郑晓说得好:

高皇何以有海外之使也?更始也。成祖西洋之(左舟右发),不已劳乎?郑和之泛海,胡濙之颁书也,国有大疑焉耳。(89)

所谓“大疑”,《明史·郑和传》已明白指出: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1405)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90)

次之,自洪武末年以来,西南诸国久不通贡:

三十年,礼官以诸蕃久缺贡,奏闻。帝曰:洪武初,诸蕃贡使不绝。迩者安南、占城、真腊、暹罗、爪哇、大琉球、三佛齐、浡泥、彭亨、百花、苏门答腊、西洋等三十国,以胡惟庸作乱,三佛齐乃生间谍,绐我使臣至彼。爪哇王闻知,遣人戒饬,礼送还朝。自是商旅阻遏,诸国之意不通。唯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朝贡如故。(91)

成祖是一个好大喜功的英主,他要恢复洪武初年诸蕃朝贡的盛况,令海南诸国都稽首阙下,同为王臣,所以一即位便先派中官尹庆、马彬等出使爪哇、满剌加、柯枝、古里、西洋琐里、苏门答腊诸国,通告新帝的登基,一面调查南洋诸国的情形,做武装舰队派出的准备。

经过了洪武朝三十年的努力,叛侧尽平,国内无事。在极北对蒙古人的防御,明成祖自以身当敌冲,长驻北平,集中军力,使敌不敢南犯。在极南,郑和所率领的舰队第一次便得了相当的成功,成宣相继在三十年中,北则六次亲征,南则七下西洋,为有史以来之盛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