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Ⅲ(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罗马人一脸困惑地看着城墙外浩浩****的士兵。起初他们以为这些士兵是前来替斯提里科寻仇的蛮族旧部。虽然他们后来意识到了这些士兵的真正身份,但是他们依然从容不迫。100年前,君士坦丁一世一气之下将罗马骑兵团和罗马禁卫军解散。100年后,罗马城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尽管如此,罗马人依然镇定自若,他们笃信帝国不会见死不救,况且罗马城还是整个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如果援军不到,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先来看一下,城中都有哪些人。亚拉里克打了城中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不给他们留下一点儿逃跑的时间。除了一些富得流油的地主,被困城中的人还包括那个时代的名人,例如斯提里科的遗孀赛妮娜、格拉提安皇帝的遗孀和霍诺里乌斯皇帝的妹妹加拉·普拉西狄亚。

然而援军并没有如期而至。霍诺里乌斯皇帝根本不敢轻举妄动。不列颠行省的君士坦丁三世不久前被拥立为皇帝,驻扎在阿尔特的军队不久前越过阿尔卑斯山,准备伺机入侵意大利半岛。霍诺里乌斯皇帝担心一旦发兵救援罗马城,君士坦丁三世就会乘虚而入,取而代之。至少有80万人被困城中,罗马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城市执政官将面包的配额降到原先的二分之一,随后又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人们饥肠辘辘。在过去的800年里,罗马人一直走在对外扩张的路上。太平日子过了这么久,他们早已习以为常。不过那时的罗马人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面对眼前的情景,罗马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找替罪羊。斯提里科的遗孀赛妮娜因选择站在比尼安夫妇一边而沦为众矢之的。罗马富人莫不对她恨得咬牙切齿。于是他们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指控赛妮娜是引来敌人的罪魁祸首,并将她活活勒死。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勒死赛妮娜,亚拉里克就会见好就收。可是亚拉里克根本不是为赛妮娜而来,他觊觎的是罗马城的财富和罗马帝国广袤的国土。亚拉里克在城外按兵不动。格拉提安皇帝的遗孀和她的母亲慷慨解囊,救济嗷嗷待哺的罗马人。吃不上饭的人实在是太多,她们的救济食品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饥荒暴发,接着是瘟疫。根据彼时法律的规定,人死后必须埋葬在城外,这直接导致罗马城中尸体挡道,臭气熏天。

有关罗马城被围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过去的几十年对罗马帝国来说可谓多事之秋,然而这一消息却犹如晴天霹雳。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又名希波的奥古斯丁,北非希波里吉诃主教,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起初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身在伯利恒的哲罗姆更多的是幸灾乐祸。在他看来,罗马人是罪有应得,他们现在挨饿何尝不是平时太过奢侈浪费的报应。被围困城中的罗马人此时生不如死。异教徒史学家佐息末这样写道:“……城中俨然已经沦为人间地狱,食不果腹的人们甚至开始易子而食、易妻而食。”[4]城中的猫和老鼠已经被人们吃光。城中的高层被逼无奈,只好派使者前去同亚拉里克谈判。罗马人企图通过威胁和恐吓让亚拉里克知难而退。使者告诉亚拉里克,罗马人全民皆兵,随时准备杀出城来。通过下面一段描写使者与亚拉里克交锋的文字,我们可以一窥后者的个性。文中的亚拉里克与800年前的蛮族首领布伦努斯在个性上如出一辙,两人都极为嚣张,因此这段描写的可信度有多高,我们不得而知。

使者威胁说罗马全民皆兵,亚拉里克回道:“草越密,越好割。”话音刚落,他便冲着使者狂笑起来……他告诉使者撤军的条件是上缴所有金帛、日用品和蛮族奴隶。其中一位罗马使者反问道:“把这些都上缴给阁下,那我们的人还能剩下什么?”亚拉里克冷笑道:“灵魂。”[5]

在这个内外交困的时刻,罗马城高层的所作所为十分耐人寻味。他们决定求助古代诸神。佐息末这样写道:

罗马城的城市执政官庞培安努斯偶然间接见了几个从托斯卡纳来罗马城的人。这几个托斯卡纳人向庞培安努斯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他们当时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城池的。他们声称当地的居民向古代诸神献祭,感动了诸神,诸神召唤来了闪电和雷把蛮族赶跑。与这些托斯卡纳人的谈话结束后,庞培安努斯便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大祭司的祭祀书准备献祭工作。[6]

不久后,庞培安努斯就打起了退堂鼓。庞培安努斯就献祭一事向主教英诺森乌斯请教后,后者居然点头应允。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意识到献祭异教神会给他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异教徒和基督徒各执一词,双方都不想承担后续献祭失败的责任。据异教徒佐息末记载,根据古代传统,元老院议员负责向卡比托利欧山和市场上的异教神像献祭,但是他们却对献祭不抱任何希望。而据基督徒作家苏祖门记载,元老院议员已经向诸神献祭,但是没有唤来闪电和雷把蛮族吓跑。

无奈之下,罗马高层只好再派使者前去同亚拉里克谈判。使者带回的谈判结果是:亚拉里克跟布伦努斯一样要求他们破财消灾,不同的是,亚拉里克所求的赎金是布伦努斯的数倍。亚拉里克要求罗马人缴纳2200千克黄金、1。3万千克白银、4000件丝绸长袍、3000床红色羊绒被和1。3万千克胡椒。他还要求罗马人把城中所有的蛮族奴隶都交给他,尤其是原拉达盖苏斯麾下的哥特俘虏。除此之外,他还要求罗马帝国的高官们把儿子交给他当人质。罗马人别无选择,只能一一照办。为了凑齐天价赎金,罗马城高层自然而然地打起了富人的主意,他们打算向后者征收紧急税。不明所以的罗马富人旋即将财产隐藏起来。走投无路的庞培安努斯做了一件让佐息末心寒的事:

参与这场交易的人彻底被心魔所控制。为了凑齐赎金,他们打起了诸神雕像的主意……他们不仅抢走了雕像,而且还将其中的金银雕像熔化成金水和银水。英勇之神维图斯的雕像亦没有躲过此劫。它们就这样被毁了,一如罗马人的英勇和无畏。[7]

熔化的雕像凑齐了差额。赎金如数奉上,罗马得救了。可是罗马人的麻烦还在后面。下一年,也就是公元409年,罗马城又横遭一系列的变故,且又无一例外地居于下风。亚拉里克接过赎金和归还的哥特战俘,打算率领部众撤往托斯卡纳时候,却发现霍诺里乌斯皇帝不仅拒绝同他缔结和平条约,而且拒绝递交人质。公元409年秋,亚拉里克再次率众向南进军,围住罗马城。这一次,他没有像上次那样为难罗马人,而是号召他们团结起来一同反抗霍诺里乌斯皇帝。食不果腹的罗马人为了活命也只好听之任之。元老院于是拥立东罗马的阿塔罗斯为新帝。身为贵族的阿塔罗斯,其实早有不臣之心。

拥立新帝后,罗马人得以暂时反客为主。阿塔罗斯、亚拉里克和他的西哥特部众将拉韦纳团团围住。霍诺里乌斯皇帝正在打算逃走之际,东罗马帝国的援军适时赶到。既然已无性命之虞,霍诺里乌斯皇帝便开始复仇。他命令非洲总督截住往罗马城运送食物的船只。不到一年的时间,罗马城就暴发了两到三次大饥荒。只不过这一次的饥荒是拜自己人所赐。商人们囤积居奇,哄抬谷物的价格,从中牟取暴利。佐息末曾这样写道:“这样一来,饥肠辘辘的罗马人甚至觉得只要能活命,吃人肉也未尝不可。他们在战车竞技场上撕心裂肺地号叫着,‘我要买人肉,你们开个价’。”[8]

在同霍诺里乌斯皇帝签订和平条约之前,亚拉里克并不打算就此作罢。公元410年,他辞别傀儡皇帝阿塔罗斯,独自率军向北,打算直接与霍诺里乌斯皇帝谈判。可是还没来得及同霍诺里乌斯皇帝谈判,他本人就遭到偷袭。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亚拉里克在拉韦纳外等候谈判通知,突然被身边一个名为绍鲁什的西哥特人偷袭,后者极可能是跟他争夺酋长之位的老对手。绍鲁什是否受霍诺里乌斯皇帝指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亚拉里克看来,霍诺里乌斯皇帝就是幕后主使,虽然他本人并没有被绍鲁什伤到一根毫毛。同年8月,他再次兵发罗马城。不同的是,他这次终于入城了。至于西哥特人是如何穿过高耸的奥勒良城墙的,基督教史学家索卓门这样写道:“悲愤交加的亚拉里克决定折回到罗马城。他违背诺言,将它占领。”[9]西哥特人并不需要大费周章地破墙而入、深挖隧道或者攀爬云梯。罗马城中有人将门主动打开,西哥特人只消大摇大摆地走进城中。

至于引狼入室的人到底是谁,只有普罗科匹厄斯(约公元500—565年在世,拜占廷帝国史学家)在150年后给出过答案。但是他给出了多个答案。根据普罗科匹厄斯的记载,一筹莫展的亚拉里克突然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从军中精挑细选出300位无胡须的西哥特青年,这些青年个个有勇有谋、出身良好。他随后派了一队使者前往罗马的元老院,让使者代为转达:他为议员们的英勇无畏所深深折服,不日停止围城,为表诚意,特献上300位年轻奴隶。议员们欣然接受,丝毫不觉得有诈,坐等城外的西哥特人卷铺盖回家。

但是在约定撤军的那一天,亚拉里克召集军队,严阵以待。他们守在萨拉里安门附近,此地是他们最初安营扎寨的地方。这300位哥特青年根据约定的时间来到萨拉里安门内集合,趁守卫不备将他们统统杀死。杀死守卫后,他们便打开门把亚拉里克和他的部队迎入城中。[10]

或许普罗科匹厄斯本人也觉得故事情节太过牵强,于是他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

但是有不少人并不认同亚拉里克通过里应外合占领罗马城的说法。这部分人认为让亚拉里克得逞的关键人物是一个名叫普罗巴的罗马妇人,她本人不仅极有名望,而且腰缠万贯,在整个贵族阶层颇吃得开。看着街上到处是挨饿受冻的罗马人,她心生怜悯。罗马人开始互相残杀。台伯河和港口全都被亚拉里克的部下封锁,罗马人没有一丝逃出生天的机会,心灰意懒的普罗巴于是命自己的仆人将城门打开。[11]

第二个版本似乎比第一个版本的可信度要高一点,但是依旧疑点重重。极有可能是因为普罗巴平时树敌过多,她的敌人蓄意造谣诽谤她。她的全名是安妮齐娅·法勒托妮亚·普罗巴,出身罗马望族安尼畿家族,她曾公开反对拥立阿塔罗斯为皇帝。她奉行基督教的苦修主义,并在家中养了一小群修女。有些人怀疑她意欲学梅拉尼娅散尽家财。即使普罗巴在这件事上是无辜的,我们还是能从普罗科匹厄斯的第二种说法中一窥整个事件的真相。开门的人只是出于一个简单的原因:罗马人苦围城久矣。

公元410年8月24日晚,那是一个盛夏的夜晚,亚拉里克手下的西哥特士兵从萨拉里安门蜂拥而入。他们跟公元前387年的高卢士兵一样,也是邋遢至极。至于西哥特士兵进城后发生的事情,记录者们只在一件事上达成一致,即西哥特士兵对罗马城的占领仅持续了3天。这些记录者无一例外是基督徒。至于西哥特士兵进城后的其他细节,他们则看法不一。看过他们每个人的描述后,你甚至会怀疑他们描述的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

一位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史学家苏格拉底在30年后曾对此事件进行记录。他声称多名元老院议员遇害,城中的大部分建筑被焚。一个世纪后,普罗科匹厄斯则声称大部分罗马人被西哥特士兵所杀。两年后,身在伯利恒家中的哲罗姆对此事件的描写则颇有末世论的意味。他声称亚拉里克率部下进入罗马城之前,城中绝大多数居民已死于大饥荒。

▲这幅创作于19世纪的画作描绘了亚拉里克率军进入罗马城的场景。

饥民已经丧失理智,开始互相残杀,以求活命。母亲甚至连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孩也不放过。一夜之间,摩押变为荒芜;一夜之间,摩押高墙倒塌。神啊,异教徒进入你的产业,污秽你的圣殿,使耶路撒冷变成荒堆,把你仆人的尸首,交与天空的飞鸟为食;把你圣民的肉,交与地上的野兽。在耶路撒冷周围他们的血如流水,无人埋葬。谁能揭示那夜的屠杀?多少泪水才能抚平那夜的痛楚?一座高高在上的古城轰然倒塌,街道屋舍间了无生机,尸如山积。[12]

奥罗修在8年后也曾记录过此事件。身在西班牙的他描写了另外一番景象。他声称西哥特人此次入城并没有大肆屠戮罗马人,而且此次事件完全可以作为弘扬基督教仁爱的典范。奥罗修声称亚拉里克曾竭尽全力护罗马人周全,尤其是信奉基督教的罗马人。

(亚拉里克)命令手下不能伤害在基督教堂避难的人,尤其是那些供奉着圣彼得和圣保罗的教堂;他允许自己的手下随心所欲地掠夺城中的金银财宝和艺术珍品,但是禁止他们杀人放火。[13]

奥罗修随后讲了一个西哥特军官企图打劫一个在教堂内避难的老修女的故事。老修女找出教堂中所有的金银,放在这位西哥特军官面前,并警告说,这都是圣彼得的圣盘,如果他将这些据为己有,那么上帝将会惩罚他。这位西哥特军官随后下令“立即将所有金银器皿送还圣徒教堂。那位老修女则加入一列由西哥特士兵押送的基督徒队伍中。据说存放这些掳来的金银器皿的房子距离圣徒教堂有很长一段距离,路程相当于整个罗马城直径的一半。负责押送这些金银器皿的西哥特士兵人手一个器皿;他们将手中的器皿高举过头顶,看到的人无不惊讶。那列基督徒队伍由两列手持长剑的西哥特士兵押送;罗马人和野蛮人走在一起”。[14]

继奥罗修后,基督教史学家索卓门也对此事件进行过描述。他讲了另外一个西哥特军官的故事。这位西哥特军官用刀抵住一位美貌女基督徒的脖子,意欲非礼。女基督徒高昂着头颅宁死不屈,他大为震惊,遂将刀收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