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缘 薛宝钗一个完人的悲剧(第5页)
首先说贫。薛家本来是皇商买办,家里十分阔绰。但是在贾家败落、被抄家后,四大家族一损俱损,薛家也势必被抄没,家产肯定是**然无存。否则,宝钗和宝玉也不至于由一个戏子琪官来“供养”。
其次说病。薛宝钗的病和贫有关系。我们知道林黛玉有病,但其实薛宝钗自幼也有病,这个病叫做“热毒症”,发作起来和林黛玉一样会“喘嗽”。还好,薛宝钗幼年时有秃头和尚来到家里,为宝钗配了“冷香丸”。薛宝钗从此一直服用冷香丸,热毒症才得以被压制。
然而,这个冷香丸是极难调制的: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薛家本来当然有人力、物力去搞这琐碎的药。但是在四大家族败落后,薛家连生计都成问题,是无论如何再也做不出这冷香丸的了。这时,薛宝钗的热毒症一定会发作,然而无药可医,她的喘嗽病将日益严重。
而且,对宝玉的思念会加重宝钗的病。我们知道,薛宝钗最初是非常淡定的,总给人一种无情冷艳的感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她长期服用冷香丸,压制了内心的炽热。其实,从宝钗捕蝶、宝钗为宝玉做针线等细节看,宝钗的内心也是向往浪漫和爱情的,她对宝玉的感情也是非常真挚的。可能只是因为冷香丸,她才变得如此高冷。
但是,当宝钗不再服用冷香丸以后,她高冷的外在会慢慢消退,内心的热度则会增强。这时的薛宝钗应该会更敏感、更感性,她对宝玉的思念之情也会越来越强。
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思念,有薛宝钗自己的诗为证: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是第二十二回大家猜灯谜时宝钗出的灯谜,谜底应该是更香,即古时用来计时的香。其中“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正是更香的贴切形容。同时,这首诗也映射了宝钗将来思念宝玉的情景——如更香一样,焦首、煎心的等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薛宝钗是一个谨守妇道的女子,尽管她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她宁愿选择恭敬守拙,以符合当时社会的女子之德。婚前的薛宝钗虽然对贾宝玉也有怜爱之意,但她往往压抑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让自己越雷池一步。
然而在婚后,薛宝钗一定会全心全意地去尽一个妻子的本分。她“举案齐眉”,料理好家事,侍候好自己的丈夫;她能够忍受贫穷,对贾宝玉不离不弃;她“借词含讽谏”,劝贾宝玉上进读书、希望他能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可以说,薛宝钗做到了当时社会给完美女人的定义,她已经尽力了。
令人痛心的是,尽管宝钗做到了一切,但宝玉还是走了。她深深地爱着他,但他的心里却装着别人。
七、宝钗与黛玉趋同
在前八十回中黛玉更爱流泪,比宝钗悲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他乡他人屋檐下。但是在薛蟠死后,薛姨妈受到家破子丧的双重打击,估计也无法支撑很久。那么,此时的薛宝钗将处在林黛玉曾经处于的孤苦伶仃的境地。
所以说,此时的薛宝钗无论从家庭上(父母双亡、无亲无故)、身体上(受热毒症和喘嗽困扰)、经济上(家族败落、寄人篱下),都会向从前的林黛玉趋同。
关于薛宝钗向林黛玉的趋同,绝不是笔者的凭空想象。脂砚斋也曾说过类似的话——“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脂砚斋的意思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本是一身,两人最终将趋同,请看黛玉死后描写宝钗的文字,就知道我说的没错了。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的趋同,薛宝钗在性格上也很可能会向林黛玉趋同。没有冷香丸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这时的薛宝钗已经成为贾宝玉的妻子,感情已经很难割舍。
黛玉曾经爱流泪,很大程度是因为与宝玉的感情纠葛。宝钗在前八十回和宝玉的关系不如黛玉亲密,但是八十回之后,宝钗将成为宝玉的妻子,她对宝玉的感情将从若即若离,变成全心投入。
在这种情况下,当宝玉离家出走、“悬崖撒手”的时候,宝钗将陷于无亲无故、无依无靠、贫病交加、郁郁思念的状态,比当年黛玉的处境更加艰难。
这时的薛宝钗很难抑制住自己的泪水。对,她现在已是绛珠仙草,她的眼泪滴下,还给了神瑛侍者。
事实上,薛宝钗在前八十回唯一的一次流泪就是因为贾宝玉。当时宝玉挨了打,宝钗责怪薛蟠,结果薛蟠扯上金玉良缘,说话造次,这让宝钗“整哭了一夜”: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薛蟠见妹妹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了,便赌气走到自己房里安歇不提。这里薛姨妈气的乱战,一面又劝宝钗道:“你素日知那孽障说话没道理,明儿我叫他给你陪不是。”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他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哭了一夜。
《枉凝眉》的最后一句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看到这里,相信读者朋友们能够明白,这句形容的不仅是林黛玉,也是薛宝钗。
这段情节真的有些虐心。绛珠仙子明明已经还魂、化身为薛宝钗了,但是神瑛侍者贾宝玉仍然忘不了从前的林黛玉,因此离家出走,削发为僧。殊不知在家里苦苦等待他的就是绛珠仙子。从前是林黛玉思念贾宝玉而流泪,现在是薛宝钗思念贾宝玉而流泪,一前一后,阴错阳差,两段悲剧。两段悲剧实际上是一段悲剧,因为绛珠仙子在前世亏欠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还泪是命定的人生历程。
八、薛宝钗的结局真相——金簪雪里埋
对于薛宝钗的最后结局,各种说法满天飞,有的说是薛宝钗冻死了,有的说薛宝钗孤独终老,有的说是薛宝钗后来回薛家了,也有的说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甚至还有的说薛宝钗给贾宝玉生了个宝宝,等等。
薛宝钗给贾宝玉生了孩子这个观点,没有任何依据,不值得一驳。我们这里就先简单谈谈薛宝钗回薛家、以及薛宝钗嫁给贾雨村这两个观点吧。
1.论宝钗回薛家之荒谬
薛宝钗的最后结局,是“金簪雪里埋”,这出自林黛玉和薛宝钗共用的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有学者认为,“金簪雪里埋”预示着薛宝钗回薛家,因为“金簪”指薛宝钗,而“雪里”指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