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红楼梦的艺术拓本(第3页)
宝玉笑向宝钗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
——《红楼梦》第五十回
所以说,大观园里不仅有花神,有牡丹亭,还有梅花观!
这不就是全部场景的照搬吗?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的怀古诗最后一首是《梅花观怀古》,指的就是《牡丹亭》后花园的梅花观。曹雪芹的这些诗词和文字,就像注解一样在向《牡丹亭》致敬。
二、林黛玉与杜丽娘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在这里脂砚斋的批语是“《牡丹亭》中,伏黛玉死”。这批语说明林黛玉和杜丽娘有同样的结局。
实际上,林黛玉和杜丽娘的相似性是全方位的:
(1)同样的身世:林黛玉和杜丽娘一样,都是大家闺秀(林黛玉的父亲是兰台寺大夫林如海;杜丽娘的父亲是南安知府杜宝)。两人还都是独生女,父母都爱如珍宝。
(2)同样的才情:林黛玉和杜丽娘都才情极高(林黛玉有《葬花吟》等佳作;杜丽娘有咏柳诗,还能作自画像)。
(3)同样的追求:林黛玉和杜丽娘都是追求个性独立、爱情自由的奇女子。
(4)同样的结局:林黛玉和杜丽娘都是因情而病,因病而亡,因情回生。
除此之外,林黛玉和杜丽娘还各有一个反派老师。林黛玉有个老师叫贾雨村,杜丽娘有个老师叫陈最良。这两个人物在书中都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带来祸端。
陈最良是个迂腐的老儒,他险些让柳梦梅丧命。柳梦梅将杜丽娘从坟墓中救出复活,但不明就里的陈最良却向杜宝揭发柳梦梅偷坟掘墓。这引发了杜宝后来囚禁柳梦梅,差点将其处决。
贾雨村是个被革职的官员,因受到贾政推荐才平步青云。但贾雨村之后为了上位背叛贾家,直接导致贾家的抄家、贾宝玉的入狱。这从贾雨村之前对甄世隐的忘恩负义就能看得出来。
如果我们仔细比较一下杜丽娘和绛珠仙子(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两者几乎也是一模一样!关于这一点,前文已做详细比较,此处不赘述。
三、《红楼梦》中的《牡丹亭》
除了场景和主要人物的借鉴,《红楼梦》还借用了《牡丹亭》里的很多文本细节和深层次寓意。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
1.茗玉小姐
《牡丹亭》:第一出的开场诗里有“玉茗堂前朝复暮”。——《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其作者汤显祖又称“玉茗先生”。
《红楼梦》:刘姥姥讲了“茗玉小姐”死后还魂的故事。
解析:故事中的“茗玉小姐”身世和林黛玉完全相同,也和杜丽娘十分相似。这个故事暗示林黛玉的结局将和杜丽娘一样,为情而死,之后绛珠仙子又为情还魂。
2.三生石
《牡丹亭》:“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多则是飞来石,三生因果”。
《红楼梦》:“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
解析:《牡丹亭》中的“三生路”“三生因果”,是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三世情缘:杜、柳的梦中情缘,杜死后的人鬼情缘,以及杜复活后二人的婚姻。《红楼梦》中绛珠仙草生长在“三生石畔”,寓意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也将经历三世情缘:神、绛在仙界的情缘,人间宝玉与黛玉的木石之盟,以及绛珠仙子还魂薛宝钗后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姻。
3.茜纱
《牡丹亭》:“明窗新绛纱”。——杜丽娘的窗纱。
《红楼梦》:宝玉与黛玉修改《芙蓉女儿诔》,其中有“茜纱窗下,小姐多情”。
解析:“茜纱”和“绛纱”都是红色的纱,再次暗示林黛玉和杜丽娘的承袭关系。
4.颦颦
《牡丹亭》:“‘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不颦不笑,哀哉年少。”——杜丽娘重病之时。
《红楼梦》:“莫若‘颦颦’二字极好。”——宝玉为黛玉起名。
5.血泪
《牡丹亭》:“冷惺忪红泪飘零”——血泪。
《红楼梦》:“绛珠仙子”“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