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生石 石头的三生三世与石头记(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生石:石头的三生三世与《石头记》

一、石头和《石头记》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

之所以叫做《石头记》,因为据书上说,《红楼梦》的全文竟是自然显现在一块大石上的。这座大石位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上面记录了这块大石在人间的经历。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红楼梦》第一回

空空道人访道求仙的路上看到了大石上的文字,觉得有趣,就把文字抄录了下来,最后由曹雪芹编纂成书。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红楼梦》第一回

如果真的是这样,这本《石头记》就根本没有作者,是一本天作之书了。然而,脂砚斋在这里批语道:“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可见,这《石头记》就是曹雪芹自己写的,他只是假托天书之名,增加这本书的神秘色彩而已。

但是根据小说的设定,这石头上为什么会出现文字呢?

原来,这石头本来就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由于无才补天,被弃而不用,因此整日“自怨自叹”“悲号惭愧”。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红楼梦》第一回

正好有一天,一僧一道两位仙人路过,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石头听了就起了凡心,央求一僧一道带它到人间体验一番。一僧一道只好同意,就“大展幻术”,把这石头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然后把它夹带到人间。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一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红楼梦》第一回

僧人用幻术把这块石头变成的玉,就是通灵宝玉。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着的玉,就是这石头在人间的幻象。

子兴叹道:“……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红楼梦》第二回

我们知道,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他到人间也是因为凡心偶炽,想体验一下这里的温柔富贵乡。于是一僧一道就在神瑛侍者投胎贾宝玉的时候,把这玉夹带在贾宝玉的嘴里,和贾宝玉一同降生人间。这样,当神瑛侍者通过贾宝玉这个幻象体验人生的时候,石头同时通过通灵宝玉这个幻象体验人生。

说起来很像打游戏。

但区别是,神瑛侍者在游戏人间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个神仙,他认为自己只是贾宝玉,一个凡人而已。

而石头就成了神瑛侍者人间游戏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总结一下,石头经历了三生的故事。

仙界:女娲要补天,造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单这块石头没有被用到。这石头每日自怨自艾,恰好遇到两位神仙,于是央求他们把它带到人间享受。

人间:两位神仙大施幻术,把石头变成通灵宝玉。这通灵宝玉被婴儿贾宝玉衔着降生人间,从此和贾宝玉一起经历了红尘中的“荣华富贵”“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仙界:贾宝玉结束人间幻历,归位神瑛侍者,通灵宝玉也变回石头,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石头上面记录了它在人世间的所见所闻。这些文字后来被空空道人带到人间,由曹雪芹编纂成书,取名《石头记》。

可见,石头的故事是始于仙界,经过人间,最后又终于仙界。

石头是红尘幻历的记录者,也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人间奇缘的见证人。

二、石头的原型

石头这个“人物”的设计,新奇有趣,为《红楼梦》增加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石头与神瑛侍者的相互映照,也提升了叙事的整体美感。但是石头这个“人物”并不是曹雪芹凭空想象出来的,他至少借鉴了《邯郸记》中的磁枕、《牡丹亭》中的石道姑、《一捧雪》中的玉杯、甚至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等若干原型。

1.《邯郸记》中的磁枕

《邯郸记》中的磁枕是吕洞宾从仙界带到人间的,它的功能是帮助卢生进入梦境、体验人生。在卢生大彻大悟后,才发现“当初是打从这枕儿里去”,“难道这一星星都是谎?怎教人不护着这枕儿心怏?忽突帐,六十年光景,熟不的半箸黄粱?”

《红楼梦》中的石头和《邯郸记》中的磁枕很相似。石头也是仙人(二仙)帮助带到人间的,也是交给凡人(贾宝玉)使用的。石头和磁枕都与如梦人生密切关联,但作用稍有区别:磁枕是引领卢生进入梦幻人生的道具,而石头则是梦幻人生的记录者。《邯郸记》和《红楼梦》的设定类比如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