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魂记 林黛玉还魂绛珠仙回生(第1页)
还魂记:林黛玉还魂,绛珠仙回生
一、茗玉小姐的鬼故事
《红楼梦》里最诡异的人物莫过于刘姥姥,刘姥姥说的最诡异的事情莫过于茗玉小姐的鬼故事。
这里我们先不谈刘姥姥,单讲一讲这个茗玉小姐的故事。
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吃完晚饭给贾府一家老小讲故事。刘姥姥说:
“……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讲到这里,提到“柴”字,贾家突然就失火了,刘姥姥也就没有再讲下去。后来是宝玉追着刘姥姥,她才道出这个姑娘的来历:
“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
茗玉小姐的故事总结下来是这样的:大家闺秀茗玉小姐是独生女,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但十七岁一病死了。老爷太太为她盖了祠堂,派人烧香拨火。后来茗玉小姐还魂了,在雪地里抽柴。
这个故事什么意思?影射书中的哪个人物吗?
有心的读者可能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个茗玉小姐,说的就是黛玉吧?
没错!这个茗玉小姐在各方面都和林黛玉太像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林黛玉的情况: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红楼梦》第二回
茗玉小姐和黛玉小姐在各个方面都一模一样,前文已逐条分析过,此处不再赘述。
既然茗玉小姐是用来映射黛玉的,如果我们想知道黛玉的结局,看看茗玉小姐不就知道了?
那么,茗玉小姐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很简单,茗玉小姐的结局就是“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然后“就成了精”,在雪地里抽柴草。
难道说,这就是林黛玉的结局?
十七岁病逝,然后……然后还魂了?!
这怎么可能?
二、《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红学界通常认为,黛玉死了就是死了,之后就没有她的故事了。高鹗的续书也是如此。
但是,当我读到茗玉小姐的故事时,不禁问自己:林黛玉会不会真的像茗玉小姐一样,死后还魂呢?
我们需要查一下脂批,脂砚斋对黛玉的结局做过评论。那是在《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脂砚斋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第一出《豪宴》;(脂砚斋:《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脂砚斋:《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脂砚斋:《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脂砚斋:《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脂砚斋说:“《牡丹亭》中伏黛玉死”。这说明,林黛玉应当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同样的结局。
那么,杜丽娘的结局是什么呢?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角,她的人生线条可以总结为:相聚(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思念(杜丽娘思念柳梦梅成疾)-去世(杜丽娘因情抱病而亡)-还魂(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相会)-成婚(杜丽娘回生,并与柳梦梅私订终身)-分离(柳梦梅只身寻找杜父,反被杜父囚禁)-重聚(柳梦梅中状元,皇帝成全二人姻缘,全家团聚)。
可见,杜丽娘也有还魂的情节!
不仅如此,《牡丹亭》原名就是《牡丹亭还魂记》,也称作《还魂记》,故事原型来自《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还魂是《牡丹亭》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还魂,整个故事的基础都不存在。
(杜父:)“因小女遗言,就葬后花园梅树之下。又恐不便后官居住,已分付割取后花园,起座‘梅花庵观’,安置小女神位。就着这石道姑焚修看守。那道姑可承应的来?”
——《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又名《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