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太监孙耀庭(第2页)
再次来到京城的孙耀庭开启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二春。然而,进了宫以后孙耀庭就发现,里面的世界完全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孙耀庭初入紫禁城时,可与刚到载涛府中时有着天壤之别,他甚至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简单的理解就是连一个正式的编制都没有,只是一个伺候老太监的仆人。而且,当时的紫禁城里已经不比从前了,因为国库空虚,很多太监的俸禄少得可怜。为了糊口,在宫里面不但有卖熟食、小吃的,甚至还有专门供人抽大烟的烟馆。管事的人也知道大家只是为了生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紫禁城里的太监,甚至连衣服都要自己出钱买。在这样一个管理混乱的紫禁城里想要混出个头,简直是难上加难。
同时,在宫里那些“规矩”依然和载涛家一样,甚至更多、更严格。但是,收入和机会却并不多。不过尽管这样,孙耀庭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伶俐,还是一步一步地在靠近自己的梦想。他甚至已经走到了端康皇太妃的戏班子里了。由于曾经在载涛府中“练过”,所以孙耀廷在戏班里虽然演不上主角,但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物。
一次,端康皇太妃心血**,召见了孙耀廷。在听说他念过书之后,甚至还让他读了一段报纸。此时的孙耀廷,在事业上可以算是顺风顺水了。不但在戏班里有了一定的地位,甚至还让端康皇太妃对他印象深刻,此时的他就差一个机会,就能像“小德张”一样成功了。但是,一个突发事件让他的梦想破灭了。
1923年6月26日,紫禁城建福宫的西花园起火,由于紫禁城内缺少水井也不通自来水,所以只能看着火势蔓延,最后大火烧毁了400多间房屋,以及大量珍贵宝物。
由于起火的原因一直没有查明,同时宫里的太监因为少得可怜的收入已经偷盗成风,所以溥仪坚定地认为,是有太监为了掩盖偷盗宝物的罪证而故意纵火。于是20天以后溥仪颁布了一道诏谕,将紫禁城里的太监全部裁撤,赶了出去。这里面就包括孙耀庭。
被赶出紫禁城的孙耀庭脑子里一片空白,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志向统统被这场大火毁掉了。看着周围哭天喊地的太监们,他仿佛身处地狱之中。不过孙耀庭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因为这次“浩劫”而中断。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孙耀庭即将迎来他事业的巅峰期。
被赶出紫禁城的孙耀庭再次回到家中,这次孙耀庭依然没有在家待多长时间,便有人特意从京城来招他入宫。原来,大批太监被赶走以后宫里人手不够,这时端康皇太妃便想起了戏班里聪明机灵的孙耀庭。因此,孙耀庭便再次走进了紫禁城。不过,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孙耀庭二进宫时还没到端康皇太妃那报道,就被溥仪“截胡”了。
孙耀庭回宫的时候,正赶上紫禁城里到处缺人,于是溥仪便把孙耀庭分到了皇后婉容的储秀宫里当差。孙耀庭终于如愿以偿成了皇后的贴身太监,虽然还没做到管事的职务,但是他此时已经走到了他职业生涯的最高峰。
不过,事情又一次出乎孙耀庭的预料。本以为在皇后身边了,这回可以飞黄腾达,像小德张一样位高权重了吧!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虽然当时的溥仪对婉容还挺好,婉容也对这些下人不错,但是此时的皇帝、皇后已经不像慈禧当年那么风光了,孙耀廷也完全不可能像小德张那样一步登天。
自从溥仪退位以后,所有清朝贵族的俸禄都没有了。就更不用说孙耀庭此时的收入了,直到他第二次被赶出紫禁城,他的积蓄一共才只有400块现大洋。不过在婉容身边那段日子,孙耀廷还是体验了一些普通人无法想象的经历,比如骑自行车。
一次,溥仪带来了一辆崭新的德国自行车,让婉容练着玩。婉容在人们的搀扶下练得不亦乐乎,溥仪在边上也看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婉容玩累了,就说你们谁上去骑一骑,结果周围的太监、宫女碍于溥仪在场,没有一个人敢上去尝试。就在这时溥仪看到了孙耀廷,由于孙耀廷是婉容的贴身太监,所以溥仪比较熟悉,就说,你来试试。孙耀廷连忙推辞说自己不会骑,也笨,很难学会。结果溥仪却来了兴致,非要让孙耀廷上去骑,甚至亲自把他拽上了车,还自己扶着自行车让孙耀廷别怕,往前骑。结果孙耀廷没骑多远就摔了下来,看得婉容和溥仪都哈哈大笑。因为婉容对下人一直很好,所以孙耀廷虽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飞黄腾达,却也过得还算舒服。
婉容还特别喜欢和下人们一起玩,一起**秋千。她甚至还特意准备了一些糖果给太监宫女们吃,她把价值不菲的糖果大把大把地扔到地上,让宫女太监们哄抢,自己却乐在其中,人们抢得越热闹她越开心。这些孙耀庭都看在眼里,不明白婉容为什么会这样。
●端康与太监合影
直到很多年以后,婉容与他人有私情的事情暴露出来,加上很多宫里的传闻,孙耀庭才对婉容为什么如此喜欢热闹、如此喜欢和下人们一起玩耍有了一些猜测。也许婉容一直在强迫自己把情感转加在别人身上。
孙耀庭并不清楚宫中的那些传闻,他只是希望伺候好皇后,能多获得些赏赐,让家里的日子更好过一些。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孙耀庭想得那样简单。虽然婉容对下人异常的和善亲近,但是毕竟溥仪会经常出现,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正是因为溥仪的常来常往,才导致孙耀庭差点成了溥仪的枪下冤魂。
一次,闲来无事孙耀庭和几个宫女太监聊天。就有一个太监问孙耀庭:“听说万岁爷和皇后之间的关系有点那个。你伺候皇后的,到底咋回事?和我们说说。”孙耀庭为人机敏,即便他自己觉得溥仪和婉容之间有问题,他也不能与外人说,这可是大忌讳。于是,孙耀庭装作没听懂,顾左右而言他,说道:“皇上要是去储秀宫,正赶上婉容皇后与几位格格玩,婉容皇后就会时不时地问皇上走没走。”
正说到这,突然溥仪推门而入。屋里所有人都吓傻了,无一不磕头请安。因为大家都知道,背后议论皇上的家事在大清律法中那是要杀头的。也算孙耀庭倒霉,其他人溥仪都不认识,他这个皇后身边的小太监,溥仪可认识的。于是,溥仪便招呼孙耀庭跟他走。孙耀庭哪敢怠慢,只好跟着溥仪。
就这样,一主一仆来到了溥仪的养心殿,溥仪让孙耀庭把殿门关上。孙耀庭把门关上之后,就赶快自觉地跪在地上。然后,只见溥仪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上,对孙耀庭说:“过来。”孙耀庭:“嗻。”就跪爬到溥仪的脚边。溥仪突然用手抓着孙耀庭的耳朵大骂:“好你个奴才,竟敢在背后对朕说三道四。”孙耀庭知道大事不好,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奴才不敢,奴才不敢。”溥仪说:“快说,你们在背后都是怎么说朕的?不说,今天饶不了你。”孙耀庭赶紧说:“奴才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背后说万岁爷您的坏话。”溥仪勃然大怒:“大胆,你还敢狡辩。”孙耀庭连忙说:“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实在不敢。”只见溥仪猛地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把左轮手枪,使劲儿拍在桌子上,说:“你不说,朕毙了你。”孙耀庭真的吓坏了,都哭出声了,边哭边说:“万岁爷,奴才真的没说什么呀!”溥仪说:“胡说,朕在外面清清楚楚地听到你说,皇上什么什么来着,你还敢狡辩。”孙耀庭连忙解释说:“奴才只是说皇后问皇上走没走,真的什么都没说呀。奴才要是说了别的,万岁爷就毙了我。”溥仪哼了一声。孙耀庭接着说:“奴才真的没有说皇上的坏话呀!奴才冤枉呀!”孙耀庭见溥仪态度有些缓和连忙接着说:“奴才是为了报父仇,才进宫当太监的,奴才家里穷,求万岁爷饶了奴才子这一次吧!奴才在家烧高香,感念万岁爷的恩德。”这时溥仪的怒火已经消得差不多了,他想了想,故作大度地说:“朕,今天就饶了你。”
听后孙耀庭千恩万谢。这场险些让孙耀庭送命的风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不过后来孙耀庭得知,其实并不是溥仪大度,而是那时已经是民国了,溥仪要想随便杀一个人可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了。
不仅如此,由于张勋复辟,闹得民国政府对溥仪越发不放心。所以很快,溥仪连在紫禁城里居住的权利都没有了。孙耀庭也即将迎来第二次被人赶出宫墙,不同的是,这次和他一起被赶出来的有皇帝、皇后、嫔妃、太妃等。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威胁溥仪,说景山上已经架好了大炮,如果溥仪不赶快出宫,就将炮轰紫禁城。得到消息的孙耀廷马上开始帮助婉容收拾东西,金银财宝、文玩字画、随身衣物等。就在这时,精神略有些恍惚的婉容却说出了一番让下人们感激涕零的话。看着正在忙活的下人们,婉容说:“你们可千万别为了这点东西丧命,要是有军队的士兵要这些东西,你们就说这是我们主子的,他们非要不可的话,就索性痛痛快快地给他们,千万别因为东西惹怒了他们,能保命怎么都行。”听了这番话,下人们无不落泪,说完了,婉容也哭了。不多时,就有人和婉容说:“主子,时候到了。”婉容有气无力地张了张嘴,好久才说出一个字:“走。”
●冯玉祥
就这样孙耀庭第二次被赶出了紫禁城。这次,作为婉容的贴身太监他则是和溥仪等人一起离开的。他们一行人的目的地,是什刹海的醇亲王府。事后孙耀庭才知道,他们刚出宫不久,宫里所有的太监和宫女都被赶了出来。据说那情形可比当年溥仪遣散太监时要惨得多。很多宫女太监一辈子都在宫中,出了宫,根本不知道怎么生存,甚至有人一出来就跳河自尽了。
来到醇亲王府后没多久,溥仪和婉容、文绣就借口去看姑姑寿固伦公主,抛下所有随身的太监宫女,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逃出了京城。没多久,这些太监、宫女就被醇亲王遣散了。孙耀庭只能再次回到了乡下的家中。不过由于体质特殊,家中的农活孙耀庭根本干不了,自己在宫中积攒的一些钱,也因为三弟的婚事而消耗殆尽。为了不拖累家人,孙耀庭再次回到了京城。
回到京城后,孙耀庭听说溥仪在伪满洲国登基,成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还派人回到京城征召太监。此时的孙耀庭心想,自己最起码曾经是婉容的贴身太监,此时去东北,保证温饱应该是没问题的。同时,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观念,也让他无法逃出职业特征的禁锢。于是,孙耀庭辗转又来到了溥仪身边。不过,孙耀庭又失算了,这次的东北之行,他仿佛将自己送进了地狱。
到了东北以后,孙耀庭看到的是伪皇宫里所有下人都人人自危。溥仪来到这里以后性情大变,甚至命令下人们一律不能私自交谈。孙耀庭在这里见到了昔日相熟的太监都不敢打招呼,同时他也听人说,溥仪在这里动不动就打骂太监,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把人打得死去活来。初到伪皇宫的孙耀庭,很快便体会到了溥仪的“暴虐”。
再次进宫的孙耀庭,并没有得到伺候皇后的机会,而是被分配到了“勤务班”。顾名思义,“勤务班”就是干些杂活,其中就包括在溥仪“传膳”的时候为他搬“膳桌”。一次孙耀庭和另一个太监在搬“膳桌”的时候不小心,那个太监碰了一下门槛。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是现在在溥仪的眼里可是大事,立刻就有管事的太监拿出竹板,在那个太监和孙耀庭的手上噼里啪啦就是一顿毒打。作为陪打的孙耀庭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顿打挨得简直是莫名其妙。后来孙耀庭才知道,原来迷信的溥仪认为他们碰了门框就是冲撞了门神,这是他的大忌。
此后,孙耀庭行事更加小心谨慎。毕竟是曾经伺候过皇后的人,孙耀庭很快便博得了溥仪的欢心,溥仪甚至允许他吃自己的剩饭。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好处,因为伪皇宫里下人们吃的都是粗粮。
不过相比溥仪的喜怒无常,他多疑的心理状态同样让孙耀庭倍感头痛。一次,溥仪赏赐一个太监吃饼干,这个太监见孙耀庭也在边上,就客气地让孙耀庭也吃。谁知,溥仪听后大怒,一拍桌子说:“你好大的胆。”指着孙耀庭说:“你们俩,这是攻守同盟呀!”见溥仪动怒,立刻有人将那个太监拖了下去一顿毒打,打完了之后,溥仪还让那个太监把饼干吃完。太监吃饼干的时候,溥仪还说:“记住,让谁吃,谁才能吃!”这次可把孙耀庭吓坏了,幸好没让孙耀庭“陪打”,不然又莫名其妙地挨一顿打,太冤了。这还不是让孙耀庭最心有余悸的事情,最让孙耀庭后怕的是,有一次溥仪甚至让他试毒。
一次,日本人送溥仪一盒点心,正好孙耀庭在溥仪身边,溥仪便让孙耀庭先吃。当时孙耀庭也没多想,不过他吃完了以后,溥仪等了很久才吃,这个举动让孙耀庭十分不解。后来他才反应过来,原来溥仪是怕日本人给他下毒,这是让自己为他“试毒”呢!想到这里他不禁一身冷汗。
后来,由于溥仪的多疑、暴虐使很多太监逃走,所以溥仪便对一部分太监的态度有所收敛,这其中就包括孙耀庭,毕竟孙耀庭跟在溥仪身边经历过很多事。
一次,因为一个很小的过失,管事的太监在溥仪不知道的情况下,便将孙耀庭一顿毒打,把他的手打得又红又肿,溥仪知道后立刻赶来制止,甚至还亲自为孙耀庭上药,这就是开头说的那件事。这件事情过后孙耀庭被查出患有肺病,溥仪由于害怕被传染,很快便让孙耀庭返京了,这是孙耀庭第三次出宫,这也是孙耀庭太监这个职业的终结。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孙耀庭这样封建思想约束下的悲剧人物充满了同情,不但在生活上对他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帮助,还为他提供一份正常的职业——寺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