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笼罩下的皇弟溥杰(第3页)
到了慧生一周岁生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是要抓周的。当时慧生没有选择玩具、吃的,竟然爬到桌子最远处,拿起了一支笔。溥杰和嵯峨浩见了,都非常开心。溥杰自己喜欢书法,在书法上颇有造诣,所以他见到女儿抓到笔,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让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在眼里。当天,他们一家三口还拍照留念。
不过,关东军当时并不死心,时刻盯着溥杰和嵯峨浩,几年后,嵯峨浩再次怀孕了。不过,日本人再次失望了。
1940年3月13日,嵯峨浩生下了她与溥杰的第二个女儿,爱新觉罗·嫮生。此后,嵯峨浩和溥杰未再有孩子。
其实,学者对伪满历史的研究证明,尽管溥杰和嵯峨浩是一宗军国主义者包办的政治婚姻,但嵯峨浩从未从事任何谍报活动,而在七七事变的时候,嵯峨浩还对溥杰表示出对日军侵略行为的不满,明显地认为“日本不对”。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覆灭,当时有日本官员留在新京的家属要撤回东京,她们约嵯峨浩回日本。但是嵯峨浩回复日本官员的家属说:“谢谢您的关心。我要留在这里,我现在是中国人,请不必担心。”
但没多久,溥仪也准备逃亡了,但是因为飞机小,坐不下那么多人,所以他和溥杰等人先逃,让剩下的女眷包括溥仪的妻子李玉琴、溥杰的妻子嵯峨浩等坐火车。但是,溥仪、溥杰的飞机很快被苏联红军拦下,随后他们一起被送到了伯力收容所,在那里一待就是五年。五年改造期间,溥杰和溥仪的关系逐渐恢复。两人一起摘菜,溥仪生活自理能力差,溥杰就尽量帮溥仪。而当时,溥杰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嵯峨浩和两个女儿。在收容所,只要有日本战犯将被遣送回国,溥杰便会千方百计找机会接近他们,告诉他们嵯峨浩住在哪里,希望他们回国之后,为自己捎个口信给嵯峨浩,让他们告诉妻子,自己还活着。可是,这些人回去后并没有见到嵯峨浩。那么,嵯峨浩当时在哪里呢?
原来,与溥杰分开后,嵯峨浩带着女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一年后,她们辗转回到日本,回到日本的嵯峨浩一面照顾孩子,一面四处打听丈夫溥杰的消息,只要是从中国回去的日本士兵,嵯峨浩都会缠着对方问上好半天。可是,人海茫茫,嵯峨浩一直没有打听到关于溥杰的任何消息。
直到1954年8月的一天,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所长把溥杰叫过去,并递给他一封信,这封信竟然是周恩来总理要求所长转交给溥杰的。溥杰打开信一看,不禁号啕大哭。原来,这封信是溥杰的大女儿慧生写给周恩来总理的。慧生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上内容是这样的:“敬爱的周总理,我的中文虽然很拙劣,但请允许我用在日本学习的中文写这封信,我的父亲溥杰久无音讯,母亲和我们都很担心……现在中国与日本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我们的家庭是由中国的父亲和日本的母亲组成的,我们全家人都真心实意地期望中日友好,这一心愿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的……拜托了,请将这封信连同照片,转交给我的父亲。”
周总理在看完慧生的信后,认为这是对溥杰改造最好的帮助,所以亲自做出批示,不仅把信转交到溥杰手里,还恢复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战犯们与家属通信的自由。于是,离别九年后,溥杰终于和妻子、女儿取得了联系。
在后来的通信中,溥杰知道女儿慧生恋爱了,对象是大学的一个同学。但是,她当时却非常地伤心难受,为什么?因为对于这场恋爱,慧生的母亲嵯峨浩并不同意,理由是既然自己嫁给了中国人,那么就是中国人了,女儿也是中国人,所以应当嫁给中国人,而且应该是满族男子。嵯峨浩这种热爱中国的想法,让溥杰很感动。
但是,让溥杰没想到的是,一天他得到一个噩耗,那就是慧生竟然和日本男友双双殉情了。
●1959年12月9日,获得特赦后的溥仪离开辽宁抚顺
原来,当时女儿写信给溥杰,告诉溥杰她有个男朋友,她很喜欢他。但没有提到结婚,也没有说明她的母亲持反对态度,只是问溥杰她该如何办?溥杰当时想自己长期不和女儿在一起,也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实在没有资格来答复她这种问题,因此回信中只说,他不了解情况,希望她照母亲的意见办。这使得慧生非常失望,她本来希望得到溥杰的支持,结果得不到他的支持,所以只好走上了绝路。她和日本男友在1957年12月4日19时相约在日本静冈县天城山隧道到八丁池之间开枪自尽。五天之后遗体才被人在一棵百日红树下发现。两人依偎着,手枪已经射穿了太阳穴。
对此,狱中的溥杰伤心欲绝,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非常内疚,他觉得自己对女儿的死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1959年年底,抚顺战犯管理所俱乐部里,“特赦战犯大会”的横幅异常显眼。最高人民法院的代表走到讲台当中,拿出一张纸,念出的第一个名字就是爱新觉罗·溥仪。溥仪从座位上站起来,痛哭流涕,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旁边的弟弟溥杰马上伸手捅他,说:“大哥,大哥,快上前边去。”溥仪还是站着不动,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能被特赦。溥杰又捅了捅他,他才下意识地往前走,并接过了特赦通知书。
而那次特赦,溥杰并不在列。事后,溥仪找溥杰谈话,他认为溥杰之所以没被特赦,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和日本妻子的问题。这时的溥仪还是认为,嵯峨浩是日本军方的特务,是企图拉拢溥杰的,所以他劝溥杰要和嵯峨浩划清界限。
那天晚上,溥仪和溥杰谈了一个多小时,这么久的谈话,是两兄弟间几乎没有的。
一年后,也就是1960年12月6日,溥杰终于也获得了特赦。在获得特赦后,出狱的溥杰在北京见到溥仪,两兄弟抱在一起,哭了很久。
可是,当时溥杰心中始终有个心结,那就是想把妻子嵯峨浩从日本接回来。但是他知道溥仪一定是反对的,所以,他几次想写信让嵯峨浩回中国,最后都作罢。
事实上,当时溥仪家族内部的人都对溥杰要不要接嵯峨浩回来有巨大的分歧,很多人觉得这是立场问题。这个事情直到周恩来总理的一次邀请,最终才一锤定音。
1961年2月12日,周恩来总理邀请了溥仪家族去家中就餐,期间周总理直截了当地说:“溥杰的妻子还在日本,你们是不是该请人家来中国,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呢?”
周总理说完,大家一时没反应过来,所有人面面相觑,见此,周恩来总理就点名问大家意见。首先他问了溥仪,果然,溥仪发表了他不同意的观点。理由是,他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他弟弟溥杰和嵯峨浩这场帝国主义包办的婚姻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之后,周总理又问了其他人,不过这时开始有人同意嵯峨浩回国。
在要不要请嵯峨浩到中国的问题上,讨论很激烈,见此,周总理让大家先吃饭。到了饭后,周总理继续组织大家讨论。最后,溥仪在众人的劝说下,终于同意让嵯峨浩回来。
之后,溥杰写信给嵯峨浩,告诉她自己已经被特赦,让她回中国和自己一起生活。这封信由周恩来总理请人带到日本,交给嵯峨浩,嵯峨浩很快回信,表示自己愿意到中国,与丈夫一起生活,经历了十六年的分离,她一定要和溥杰共同生活。1961年5月12日,嵯峨浩终于来到中国,她是第一个回到中国的日本人,在国际上影响很大。当天,溥杰亲自前往广州火车站迎接,走下列车的嵯峨浩穿着一身旗袍,手里捧着慧生的骨灰盒。溥杰轻轻地接过骨灰盒,把它抱在怀里,就像当年他搂着五六岁的慧儿一样。这时小女儿嫮生上前叫了一声“爸爸”,她已经是个二十一岁的大姑娘了。之前溥杰只能通过照片看女儿,现在他终于见到了真人,一时间热泪无语。
之后,周恩来总理为溥杰和嵯峨浩一家在北京护国寺52号院安排了住处。这房子原本就是他父亲醇亲王府邸的一部分,当年醇亲王分给了溥杰,但是溥杰一直没怎么住过。新中国成立后,房子成了工厂,现在周总理又将房子腾出来给溥杰。房子被粉刷一新,里面还安置了沙发,甚至还有很少见的私用电话。为了让他们生活方便,房子里还有个保姆照顾溥杰一家人生活。
后来,溥杰在新中国曾作为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维护民族关系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嵯峨浩对中国的感情也越来越深。1980年嵯峨浩在访日期间得了肾病,在病情缓解后,她便随溥杰回到中国,宁愿放弃在日本接受更好的治疗,也不愿在日本待着。1987年嵯峨浩在北京友谊医院病逝,她在遗嘱中说,把骨灰一半留在中国,一半洒向日本。
溥仪没能目睹溥杰和嵯峨浩的爱情走到最后。可能一生受皇帝身份所累的溥仪至死也不能理解,弟弟溥杰政治婚姻下还能存在着真实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