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还魂记 林黛玉还魂绛珠仙回生(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俺特地采蘅芜,踏穿阆苑,几度价寻怀梦摘遍琼田。显神奇,要将他残英再接相思树,施伎俩,管教他落花重放并头莲。

——《长生殿》第四十六出《觅魂》

后来李隆基因思念杨玉环而生病,在焦急中等待杨通幽的消息,又提到了烧蘅芜来招魂的方法:

相思透骨沉疴久,越添消瘦。蘅芜烧尽魂来否?望断仙音,一片晚云秋。

——《长生殿》第四十九出《得信》

曹雪芹选取有招魂功能的蘅芜作为薛宝钗的住址和别号,似乎也是暗示薛宝钗会招来绛珠仙草的魂。这与刚才分析的薛宝钗诗中“冰雪招来露砌魂”的寓意完全一致。

十、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的文字也大有深意。这一回是说贾母带着刘姥姥和贾家人等到栊翠庵喝茶,而妙玉单独请宝钗和黛玉喝“体己茶”,宝玉也跟了过去: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这段文字一向被认为是反映妙玉怪僻性格的,但其实字里行间都是玄机,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暗示林黛玉还魂薛宝钗。

第一,故事发生在栊翠庵,而栊翠庵这个地点就是借鉴《牡丹亭》中的红梅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祠堂就在红梅观,而栊翠庵也是道观、也有梅花;红梅观建在大花园中,而栊翠庵建在大观园旁边;红梅观由石道姑管理,而栊翠庵由妙玉管理。

第二,在栊翠庵妙玉谈“梅花上的雪”,让人不能不思考“梅花”的暗示。因为杜丽娘死后就埋在红梅观的梅树下,而且后来杜丽娘也在梅树下回生,杜丽娘魂游时,石道姑还曾把残梅比作魂魄(“身似残梅样,有水无根,尚作余香想”),所以梅花在红梅观这个场景里具有“还魂”的象征意义。那么,《红楼梦》在栊翠庵这回的文字里强调“梅花上的雪”,又说什么“埋在地下”,还有“鬼脸青”中的“鬼”字,其实都是围绕“还魂”这个概念的。而且“雪”字代表“薛宝钗”,所以“梅花上的雪”就是“还魂薛宝钗”的暗示。

第三,我们看看本回的回目——《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大家知道,回目中的“母蝗虫”是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比喻,因为她来到贾家连吃带拿,黛玉给了她起了这个绰号。在修辞上“栊翠庵”对“怡红院”,“茶品”对“劫遇”,而“梅花雪”之所以对得上“母蝗虫”,就是因为“梅花雪”在这里也有比喻的人物,那就是薛宝钗。

第四,茶本身是青色的、黛色的,所以茶暗指黛玉。而我们刚才分析了“梅花”代表“还魂”,“雪”代表“薛宝钗”。因此,如果把每个词都翻译一下,就会发现本回回目“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意思竟是“栊翠庵林黛玉还魂薛宝钗”!

这个回目看来不仅暗示了黛玉还魂宝钗,而且似乎把还魂的地点都告诉大家了。栊翠庵作为还魂的地点非常合理,因为黛玉死后很可能就葬在栊翠庵,之后自然也会在这里还魂。这样的安排也很接近杜丽娘死后被安置在家附近的红梅观、并在此地还魂的细节,以及刘姥姥故事中茗玉小姐死后安置在祠堂、并在那里“成了精”的细节。

第五,妙玉说梅花上的雪来自“玄墓蟠香寺”。实际上,“玄墓蟠香寺”还是指向《牡丹亭》的红梅观。因为红梅观中有杜丽娘之墓,有梅花,而且在太湖边(杜丽娘的自画像就埋在太湖石下)。而现实中的玄墓,就在苏州城边的玄墓山,南临太湖,相传东晋的郁泰玄埋葬于此。玄墓山并没有蟠香寺,但是多植梅花,花开望之若雪,有“香雪海”之誉。

因此,玄墓山和《牡丹亭》的梅花观相比,不仅都有梅花,都在太湖边,还都有墓地。这如果不是借鉴也太巧了吧?!

至于“蟠香寺”的“蟠香”,主要还是指梅树和梅花香,因为“蟠”有蟠枝的意思,即梅树的枝条像蟠螭一样。曹雪芹在第五十回宝玉“访妙玉乞红梅”时,就用过这个比喻:

一面说一面大家看梅花。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

当然,“蟠香”还谐音“盘香”,与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的灯谜谜底“更香”(古时计时用的香)相近,也有暗示薛宝钗的意味。况且薛宝钗因服“冷香丸”身体发出异香,而冬雪里的“蟠香”不也是冷香么?再者,“蟠”也是薛蟠的名字,似乎又暗示薛宝钗。

第六、妙玉泡茶用的水是“收的梅花上的雪”,保存在“鬼脸青”的瓮里,最后用来泡“茶”。曹雪芹这里描述的融雪烹茶,灵感可能来自白居易的诗句——“融雪煎香茗”,“雪”代表薛宝钗,“茗”就是茶,代表林黛玉。

“雪”变成“茶”,寓意其实是还魂后的薛宝钗将成为第二个林黛玉。也就是说,拥有绛珠仙草魂魄的薛宝钗在各个方面将向林黛玉趋同。另外,“鬼脸青”的“鬼”似乎又在暗示还魂,而“青”也是黛色的,可能又是暗指黛玉。

曹雪芹在本回暗示宝钗和黛玉的趋同,时机刚刚好,因为下一回即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讲的就是黛玉和宝钗的和解与趋同,也是脂砚斋提出“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的一回。

第七,栊翠庵品茶这段文字后有脂砚斋的批语,“妙手。层层叠起,竟能以他人所画之天王作众神矣”。看了笔者不厌其烦的分析,大家应该可以理解这条批语的含义了。因为曹雪芹在这段文字里运用了《牡丹亭》中的“梅花观”“杜丽娘墓”“还魂”等元素,以及玄墓、融雪烹茶等文化背景,并将之巧妙融入《红楼梦》中,可谓是层层用典,所以脂砚斋才说“以他人所画之天王作众神”。

十一、为什么设计绛珠仙子还魂?

曹雪芹设计绛珠仙子还魂薛宝钗,当然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我们从汤显祖的《牡丹亭题记》中,也许可以对汤显祖设计还魂情节的原因管窥一二。汤显祖提出了以情抗理的“情至说”,说他是借生生死死的故事来写“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林黛玉是为情而生的,为了报答神瑛侍者前世的灌溉之恩,绛珠仙子下凡人间,用一生的眼泪偿还。

林黛玉也是为情而死的,因为思念贾宝玉,因为执着于两人的爱情,她香消玉殒,英年早逝。

林黛玉又是为情而复生的,绛珠仙子虽然已经回到仙界,但仍放不下神瑛侍者,于是她要求重返人间,还魂薛宝钗,再续前缘,为了她的爱人,流尽最后一滴眼泪。

魂附薛宝钗的绛珠仙子并不知道自己是绛珠仙子,她不自觉地投入到这场红尘游戏当中。和当年的林黛玉一样,她深爱着贾宝玉。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将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爱情悲剧的延续。

《红楼梦》不是一场三角恋爱,从始至终一直是两个人的故事。一个花匠和一株小草的故事。一场感人肺腑的三世情缘。

笔者特赋五绝以记:

五绝黛玉还魂

心焦待玉还,骨冷抱柴艰。

尚记茗中雪,梅香栊翠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