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魂记 林黛玉还魂绛珠仙回生(第4页)
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
曹雪芹经常利用一个人物的诗句来预示该人物的结局,有自谶的味道。林黛玉诗中有“晦朔魄空存”。晦朔,阴历月末一天叫晦,月初一天叫朔,晦朔无月。魄在诗中的意思是月魄。此句的表面意思是:月亮不在了,只有月魄还在。而这句诗隐含的意思似乎是:黛玉人已不在了,但魂魄仍存。
而且,就在黛玉联句的时候,池中突然出现一个“鬼影”。黛玉刚刚说了“晦朔魄空存”,就出现“鬼影”。这又是曹雪芹有意为之,双重暗示黛玉死后魂魄仍存。
另外,林黛玉中秋联句最后一句“冷月葬花魂”,道出她自己的死局,也提到了魂魄。
五、绛珠仙回生
黛玉死后,绛珠仙子的魂魄会附在某个人身上。这个人是谁?还会是黛玉吗?
要破解这个真相,我们还要回到茗玉小姐的故事。
茗玉小姐生前的特征很像黛玉,但她还魂后是什么形象呢?
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
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我首先注意的是,还魂后的茗玉小姐“梳着溜油光的头”,这似乎不是黛玉的发型。于是我搜索了一下《红楼梦》的数字版全文,想看看谁的头发是“油光”的。结果发现,全书中只有一处形容一个人头发“油光”的,那就是第八回中的薛宝钗!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儿”似乎和“梳着溜油光的头”十分接近!
脂砚斋还在这里做了批语,说这是宝卿(薛宝钗)正传。难道说,还魂后的茗玉小姐是薛宝钗的形象?
我又注意到茗玉还魂后抽柴草的环境。这里有“雪”,还有“柴草”。这是不是又在暗示薛宝钗呢?因为“雪”谐音“薛”,“柴”谐音“钗”,“草”我们之前分析过,“薛”字是草字头,“蘅芜苑”的薛宝钗带有草的属性。
我们想象一下,茗玉小姐还魂后抽柴草,不就是一个小姑娘在雪地里抱着柴吗?!这分明就是——“雪(薛)抱柴(宝钗)”啊!
所以说,林黛玉死后,绛珠仙子的魂魄附在了薛宝钗身上!
这一推断竟和本书之前的结论非常吻合。我在《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同一个人?》一文中分析了,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草的化身,林黛玉是显绛珠,薛宝钗是隐绛珠。林黛玉死后,薛宝钗的绛珠身份将显露出来。宝钗和宝玉的爱情故事,将成为黛玉和宝玉爱情故事的延续。绛珠仙子的还泪旅程将由薛宝钗继续完成。
前文中并没有分析薛宝钗的绛珠身份是如何从隐性转为显性的。如果说林黛玉死后,绛珠仙子魂附薛宝钗,薛宝钗的绛珠身份自然就会显露出来。这一切都合情合理!
我还注意到,茗玉小姐还魂后“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这些细节也都符合薛宝钗的命运走向。“大红袄儿”暗示薛宝钗和贾宝玉婚配的喜事,“白绫裙子”则暗示薛宝钗将来参与的丧事(很可能是薛蟠的死刑以及薛姨妈的病逝)。
六、薛宝钗的雪洞
林黛玉还魂薛宝钗,在书中还有其他暗示和铺垫吗?
当然有,而且很多。
首先,薛宝钗房间的气氛,就非常灵异,贾母都说“忌讳”。
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和贾家老小到每个孩子的房间去逛逛,到了薛宝钗的蘅芜苑,书上是这么形容的:
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我们注意形容薛宝钗房间的这些词:“雪洞”“土定瓶”“供着”“**”“朴素”“素净”“忌讳”。这些用词是不是都很奇怪?是不是都让人想起灵堂呢?
贾母嫌薛宝钗的房间太素净,怕忌讳,因此让人为宝钗送几个家具来,又换了帐子。读者们乍一看一定觉得贾母好心,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贾母送了什么,可能会觉得更加惊悚!
贾母首先送了个“墨烟冻石鼎”,“墨”是黑色的,又与“殁”谐音,“冻石”也是冰冷的。下一个送的是“水墨字画白绫帐子”。这下好了,薛宝钗本来的帐子是青色的,已经够素了,结果贾母竟然送了个更素的!“水墨字画”是黑色的,“白绫帐子”是白色的,加上之前黑色的“墨烟冻石鼎”,整个屋子岂不是变成黑白两色的了吗?!
贾母您老也太狠了!这是故意的吗?
一个雪洞的屋子,配上黑白两色的装饰,又供着**。这不是灵堂是什么?!
这让我忍不住想看看“蘅芜苑”这个名字是不是也有什么玄机。还好,除了“恨无缘”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典故,似乎没有什么其他意思。不过,我注意到“蘅芜苑”上面的匾额,写的是“蘅芷清芬”。仔细一琢磨,又吓了一跳。难道这“蘅芷清芬”暗含的意思是“蘅芷清坟”?!
啊!还是别多想了……
六、白海棠诗的寓意
林黛玉还魂薛宝钗,在书中还有另外的暗示和铺垫吗?
我找到了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作的三首白海棠诗,发现诗里对还魂这个情节有着强烈的暗示。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贾宝玉和众姐妹成立诗社,第一个题目就是咏白海棠。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各自做了一首:
【林黛玉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