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魂记 林黛玉还魂绛珠仙回生(第3页)
茗玉:“就成了精”。
黛玉:死后还魂?
而且,还有一点让人细思极恐,那就是茗玉小姐的“茗”字,还谐音“冥”,难道这意思是——从冥界归来的黛玉?
可见,无论是茗玉小姐的故事,还是脂砚斋“《牡丹亭》中伏黛玉死”的批语,似乎都在暗示林黛玉的结局是——十七岁一病死了,死后还会还魂!
三、黛玉有魂魄吗
如果你说,黛玉还魂,这不是迷信吗?
那我建议你不要再读《红楼梦》了,《西游记》更别读了,里面全是神仙鬼怪!
古人认为,魂魄是人的精神灵气,是一种独立于人体的生命力。魂魄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还魂,就是一个个体死亡以后,他的灵魂,脱离自身,再回到自己身体或者另外个体中继续生活。
还魂也是古典戏曲、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包括元代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元代无名氏的《碧桃花》、明代周朝俊的《红梅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洪昇的《长生殿》等;小说作品有南朝宋代刘义庆的《庞阿》、唐代陈玄祐的《离魂记》、唐人传奇《独孤穆传》、明初瞿佑的《金凤钗记》、清初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等等。
《红楼梦》主要借鉴了四部戏曲——《一捧雪》《长生殿》《牡丹亭》《邯郸记》,而这四部戏中主要人物有还魂情节的就有两部!她们分别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长生殿》中的杨玉环。
可见,还魂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情节,在很多戏曲、小说中都常常被用到。
那么,《红楼梦》中的黛玉会不会还魂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黛玉有没有魂魄。我查了一下,发现《红楼梦》原著中对林黛玉的魂魄曾有过直接描写!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曹雪芹就提到了绛珠仙草的魂魄:
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这里众仙子说的“绛珠妹子的生魂”,就是绛珠仙草的魂魄,也就是林黛玉的魂魄。众仙子在等绛珠仙草(林黛玉)的魂魄来太虚幻境游玩,却见到了神瑛侍者(贾宝玉)的魂魄。
除了林黛玉的魂魄,《红楼梦》也描述过其他人物的魂魄。例如秦可卿死后灵魂托梦于凤姐: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了进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儿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婶,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又如,第十六回,秦钟临死时其魂魄与众鬼判的对话:
魂魄早已离身,只剩得一口气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因此百般求告鬼判……
秦钟魂魄与鬼判的对话场景,很接近《牡丹亭》中杜丽娘魂魄与冥界胡判官的对话场景。在林黛玉去世后,绛珠仙草的魂魄很可能像杜丽娘的魂魄一样,在冥界(或太虚幻境)辗转一程后,再回到人间还魂。
好了,既然绛珠仙草的魂魄在书中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林黛玉去世之后,绛珠仙草的魂魄只可能有两个去处:第一,返回仙界,归位绛珠仙草;第二,留在人间,魂附某人,未来与神瑛侍者一同回归天界。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黛玉去世后,魂魄返回仙界归位绛珠仙草,那么黛玉死后,书后面的故事情节就都与绛珠仙草无关了,这合理吗?《红楼梦》开篇可就说了,全书的主线就是围绕着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风流公案”。难道说黛玉去世后,全书的主线就这样提前结束了?绛珠仙子一个人回到天界去等神瑛侍者了?神瑛侍者在人间自己再风流一段再回去?这有点儿说不过去吧?
第二种情况似乎更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黛玉去世后,绛珠仙草可能会继续留在人间,还魂回生或者魂附某人,完成还泪之旅。等到神瑛侍者(贾宝玉)完全觉悟,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同时完成人间幻历,最后一同回到仙界。
四、黛玉还魂的伏笔
如果曹雪芹安排黛玉还魂,按照他的脾气,肯定会在前八十回埋下很多伏笔。那就让我们找一找,曹雪芹对此有没有暗示呢?
1.悼晴雯时黛玉现身
《红楼梦》中多次将林黛玉与鬼魂相联系,其中很耐人寻味的是在第七十八回,贾宝玉做《芙蓉女儿诔》哀悼刚死去的晴雯。没想到刚刚读完,小丫鬟突然看到有个鬼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以为是晴雯显魂,但其实那人是林黛玉!
读毕,遂焚帛奠茗,犹依依不舍。小鬟催至再四,方才回身。忽听山石之后有一人笑道:“且请留步。”二人听了,不觉一惊。那小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儿从芙蓉花里走出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及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
《红楼梦》中一直用晴雯比黛玉。而且这里的安排是,晴雯刚死,黛玉就像鬼影一样突然闪出。小丫鬟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这不就是在为黛玉将来还魂做铺垫么?
2.鬼在哪里呢?
第六十七回中,宝钗送了宝玉、黛玉一些“土物儿”,宝玉和黛玉到宝钗处道谢,大家聊起了黛玉的病。就在这时,宝钗提到了鬼!
黛玉说:“姐姐说得很是。我自己何尝不知道呢,只因我这几年,姐姐是看见的,哪一年不病一两场?病得我怕怕的了。见了药,无论见效不见效,一闻见,先就头疼发恶心,怎么不叫我怕病呢?”宝钗说:“虽然如此说,却也不该伤心,倒是觉着身上不爽快,反自己勉强扎挣着,出来走走逛逛,把心松散松散,比在屋里闷坐着还强呢。伤心是自己添病的大毛病。我那两日不时觉着发懒,浑身乏倦,只是要歪着,心里也是为时气不好,怕病,因此偏扭着他,寻些事情作作,一般里也混过去了。妹妹别怪我说,越怕越有鬼。”宝玉听说,忙问道:“宝姐姐,鬼在那里呢?我怎么看不见一个鬼?”惹得众人开心大笑。宝钗道:“呆小爷,这是比喻的话,那里真有鬼呢!认真的果有鬼,你又该骇哭了。”黛玉因此笑道:“姐姐说得很是。很该说他,谁叫他嘴快!”宝玉说:“有人说我的不是,你就乐了。你这会子也不懊恼了,咱们也该走罢。”
宝钗说:“妹妹别怪我说,越怕越有鬼。”而宝玉马上还渲染道:“鬼在那里呢?我怎么看不见一个鬼?”
宝钗和宝玉说的鬼,难道就是旁边坐着的黛玉吗?曹雪芹的行文,真是让人细思极恐呢。
3.晦朔魄空存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的中秋联句,似乎也暗示了林黛玉还魂:
黛玉笑道:“又用比兴了。”因联道:“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湘云方欲联时,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