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雪芹其人 曹雪芹不是贾宝玉(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曹雪芹的容貌——面若中秋之月

曹雪芹的颜值一定很高。这是因为甄宝玉的长相和贾宝玉一模一样。详见甄家众媳妇见到贾宝玉时的反应:

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

而贾宝玉是什么长相呢?林黛玉初见贾宝玉时就有交代: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原来曹雪芹是这等风流多情人物。至少年轻时是如此。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然是对长相的称赞,但其实当中暗含悲语。脂砚斋就有批语:

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少年色嫩不坚牢”,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

所以,与书中描述的贾宝玉、甄宝玉一样,曹雪芹应该是一位面色青白、色嫩如花的男子。然而这种面相是“非夭即贫”的征兆,这实际上是曹雪芹对自己后来贫苦境况的自嘲。

作为与曹雪芹共患难的妻子,脂砚斋看到这里不禁“放声一哭”。这是因为脂砚斋同曹雪芹一起经历了贫苦,还亲眼目睹了曹雪芹的英年早逝(四十岁左右去世)。当她读到曹雪芹对自己容貌的自嘲和对自身悲惨命运的感叹,怎么会不心痛呢?

2.曹雪芹的性情——偏爱女孩子

甄宝玉还有一点和贾宝玉一样,就是对女孩子们的偏爱,最喜欢在闺阁里和姐姐、妹妹们混在一起。但他不喜欢结过婚的女人,尤其不喜欢家里的婆子们,有时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贾雨村在第二回就介绍了甄宝玉的这一性格。

雨村道:“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名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么?”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唤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讨情讨饶?你岂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方。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巡盐御史林家坐馆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只可惜他家几个好姊妹,都是少有的。”

第五十六回,甄家的婆子们来贾家拜访,看到贾宝玉的行事,并说起甄宝玉偏爱女孩子们的性情,也和与贾雨村之前形容得一样。

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贾母也笑道:“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一时。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甄宝玉这种看似“洁癖”的性情,应该反映了曹雪芹本人的性情。说来也好理解,这实际上是曹雪芹价值观的体现。

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里,衡量男人是否成功,主要看他是否获得功名利禄。而在等级森严的人治社会里,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绝大多数人都要对上溜须拍马,对下盘剥压榨。男人作为整个体制的主要参与者,是被“污染”得最厉害的一群人。在曹雪芹看来,女孩儿们深居闺阁之中,远离世俗的污染,是最后的一方净土。但是女孩儿们嫁人以后,通常也开始参与到权力和利益的角逐中,因此往往变得像男人一样“浊臭逼人”。

甄宝玉的这种偏爱女孩子们的性情,与曹雪芹第一回开篇自序中体现的价值观也是完全一致的。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此裙钗哉?

3.曹雪芹的经历——做过乞丐

第一回中跛足道人唱了一曲《好了歌》,被甄士隐听见。甄士隐心中彻悟,还将这《好了歌》解注一番。这个解注列出了各种人物命运,脂砚斋在每种命运后都加上了对应的人物。例如“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写的是“宝钗、湘云一干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写的是“黛玉、晴雯一干人”。

解注中还有一句关键的是“展眼乞丐人皆谤”。在这里脂砚斋的批语是“甄玉、贾玉一干人”。因此,甄宝玉和贾宝玉一样,都会沦落为乞丐,被大家指指点点。也就是说,曹雪芹很可能做过乞丐!

根据目前学界的论证,曹家被抄家后,所有家产奴仆都赏给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新织造将京师顺天府房产十七间和三对家仆赠与曹寅之妻(贾母原型)以供生活。曹雪芹随家一起迁居北京,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举家食粥酒常赊”,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用十年时间创作了长篇巨著《红楼梦》。曹雪芹英年早逝,据推测终年仅四十岁,死后留下新婚不久的遗孀。

关于曹雪芹中年的生活状况,由于资料很少,较难考证。但甄宝玉做乞丐的这一情节,让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曹雪芹曾经经历的极端窘困的处境。

总结一下,从甄宝玉身上透露的信息可以推测,曹雪芹是一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美男子;他个性分明,偏爱心灵纯净的女孩子们,厌恶利欲熏心之人;在曹家被抄没后,曹雪芹跟随家族迁居北京,中年极度贫苦,曾经沦落为乞丐。

当然,我并不排除贾宝玉的身上也有曹雪芹的影子,贾宝玉的不少情节可能也是真事。但是你不敢确信贾宝玉的哪些情节是真的,而甄宝玉的故事应该都是曹雪芹实实在在经历过的事。

五、从曹雪芹看甄宝玉

我们不仅可以从甄宝玉身上探索曹雪芹的真实经历,同样可以从已经考证出的曹雪芹生平,大致推断出甄宝玉在八十回后的情节。在八十回后,甄宝玉除了像曹雪芹一样经历了抄家、穷困潦倒以外,还会有哪些情节呢?

曹雪芹创作了长篇巨著《红楼梦》。那么,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文字里,曹雪芹会不会用甄宝玉的某些情节来暗示他的《红楼梦》创作呢?

另外,根据周汝昌先生的研究,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妻子。那么,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文字里,会不会写到甄宝玉的妻子呢?这个人物又是《红楼梦》里的哪位女子呢?

后文会马上为你揭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