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觉悟记 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游园》和《惊梦》两出戏,描写的就是柳梦梅和杜丽娘的云雨之欢。故事说的是杜丽娘游园怀春,在南安府后花园里睡着了,被花神引导入梦,梦中遇到书生柳梦梅,和他一见钟情,两人在后花园里翻云覆雨。杜丽娘醒来发现原来是一场梦,从此留下相思的心病。

贾蔷让龄官演出《游园》《惊梦》两出戏,但龄官“执意不作”,还说“原非本角之戏”,这就是暗示,《红楼梦》中的宝、黛二人不会有类似《游园》《惊梦》的**情节,这样的情节不是黛玉这个人物的“本角之戏”。

脂砚斋在这里的批语是“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不尽风月”这四个字也把意思挑得很明了。宝玉和黛玉不会有风月之事。

为什么龄官能够代表黛玉呢?这是因为第二十二回中交代了,龄官的扮相活像林黛玉!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除了元春点戏,原文中还有很多处细节暗示宝玉和黛玉之间纯纯的关系。例如黛玉写的《葬花吟》,其中就有“质本洁来还洁去”,意思就很明显。

那么,宝玉和黛玉未来的关系如何呢?

这还要回到龄官演的戏。由于龄官没有演《游园》《惊梦》,而“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那黛玉和宝玉的关系肯定是像《钗钏记》的《相约》《相骂》一样啊!

那么,《相约》《相骂》讲的又是什么呢?

简单讲,《相约》《相骂》说的是史碧桃和皇甫吟之前订下婚约,但皇甫吟家道中落,女方父母因而有毁约之意。史碧桃不愿毁弃婚约,便命丫鬟云香约皇甫吟于八月十五夜前来史家花园,以便赠金,用作聘礼。皇甫吟的好友韩时忠听说此事,顿起歹念,竭力劝阻皇甫吟前去赴约。皇甫吟听信了他,而韩时忠却在八月十五冒名前去赴约,骗得金钗、金钏和银两。后来,由于皇甫吟迟迟不来迎娶史碧桃,史碧桃的丫鬟云香就去皇甫家,与皇甫吟的母亲李氏发生了争执……

从这些情节我们可以大致推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订了婚约的,有可能是贾母死前做主的婚约,也有可能是宝、黛二人私定的终身。但是,这个婚约最后没有达成,而林黛玉的丫鬟紫鹃很可能因为此事去找宝玉的家人说理,而发生争执。

好了,我解释这么多,希望读者已经明白了。我终于可以继续讲贾宝玉和林黛玉纯纯的木石之盟了。

三、被荼毒的木石之盟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很纯很纯的。他们只有精神恋爱,没有肉体欢愉。

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没有发生过**关系,他们只是通过传递信物,约定终身。

《钗钏记》里的定情信物是钗、钏,《长生殿》里的定情信物是钗、盒,《红楼梦》里的定情信物是旧手帕。

第三十四回,贾宝玉被父亲毒打后,把自己的两块贴身的旧手帕送给黛玉。黛玉收到手帕后,还在手帕上题了三首诗。

这一送一题,实际上就是两个人定情的标志。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社会,男女之间私相传递是大忌,更别说是送自己贴身的手帕。书中小红和贾芸之间的定情,也是通过互送手帕而达成的。所以,贾宝玉特意支开了袭人,而让晴雯帮他传递这手帕,就是怕袭人知道了责备,甚至打小报告。

黛玉收到手帕后,体会出宝玉的意思,不觉神魂驰**,喜、悲、笑、惧,各种感觉混杂在一起,又在手帕上题诗三首,表露了自己的心境。这是对宝玉表白的回应。

两个人的约定从此开始。

然而,这种约定并不被世人所接受。在那时的社会,私订终身是天大的罪,是不道德的。贾家家长不接受,连丫鬟婆子们都不接受。

袭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她不经意听到宝玉对黛玉的表白,第一反应是“可惊可畏”,怕“将来难免不才之事”,“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因此,木石之约很可能被揭发、甚至可能被添油加醋地抹黑,加上王夫人本不喜欢林黛玉,希望宝玉能娶宝钗,所以她很可能把这些事情拿出来宣传。这样一来,林黛玉很可能会成为贾家的众矢之的,被指责行为不端、勾引宝玉。

黛玉题诗的旧手帕就是物证,听见宝玉表白的袭人就是人证。

要知道,向王夫人告密,说晴雯和宝玉有一腿的,就是袭人。结果晴雯在重病之下被赶出贾府,悲惨地死去。袭人,是会背地里偷袭人的。

曹雪芹一直用晴雯影射黛玉。晴雯长得本来就像黛玉。晴雯和宝玉之间是清白的,正如黛玉和宝玉之间。晴雯被人诬陷勾引宝玉,黛玉应会有同样的遭遇。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不能说是巧合的是,宝玉被打后,袭人就向王夫人进言,建议让宝玉搬出园子住,说什么宝玉大了,“林姑娘、宝姑娘”也大了,说什么“男女之分”“叫人悬心”。她说的是“林姑娘、宝姑娘”,但针对的其实就是林黛玉一个人。后来,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目标也主要在黛玉。

让人可气又可笑的是,其实是袭人自己勾引宝玉上过床,结果贼喊捉贼,把知道内情的晴雯给诬陷了、害死了。之后又打着“男女之分”的名义,向王夫人告林黛玉的密,完全为了讨好老板、自己上位。果然,袭人很快上了位,成了宝玉的准二房,拿了赵姨娘一样的月银。可是最后贾家出事了,她竟然为了自保,抛弃宝玉而去,嫁给了戏子蒋玉菡。贾宝玉一直以为袭人真心对自己,但没想到人家从开始跟你玩儿的就是权力的游戏。

当然,除了袭人,赵姨娘、贾环这些把宝玉视为眼中钉的角色,在诬陷宝玉和黛玉这件事上,也肯定是不遗余力的。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十二层》中就分析过,宝、黛二人的形迹亲密,贾母、凤姐早都明白并表示承认默许。所避忌的,只有赵姨娘。第十九回黛玉见宝玉脸上有“纽扣”大的一点“血渍”,便说:“你又干这些事了!……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大家不干净、惹气!”这就是明白指的赵姨娘。“大家不干净”一语最为要害。可见黛玉为了自身与宝玉的关系,深畏于赵姨娘的诬谗陷害。

面对袭人、赵姨娘、贾环等人的恶意污蔑和“道德”攻击,林黛玉只能默默承受,有口难言。

林黛玉在《葬花吟》就预示了自己未来的窘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