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推理记 林黛玉死亡案件的科学推理(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离魂》又称《闹殇》,是《牡丹亭》的第二十出戏,讲的就是杜丽娘病重去世。既然《牡丹亭》的《离魂》被认为“伏黛玉死”,这再次印证了林黛玉应该和杜丽娘一样,是因情而病、因病而亡。

3.林黛玉的病根

无论是茗玉小姐的故事,还是元春点的《离魂》,都揭示了林黛玉因情而病、因病而亡的结局。那么在《红楼梦》的具体情节上,有没有关于林黛玉因情而病的铺垫呢?

当然有。

林黛玉的病根在《红楼梦》第三回就有交代: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可见,林黛玉的病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要病好,不能哭,也见不得外姓亲友。众所周知,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的化身,而绛珠仙草到人间的使命就是还泪给贾宝玉,偿还神瑛侍者前世的“灌溉之情”。本来要还泪,但一哭就病;本来要报答贾宝玉,但一见贾宝玉(外姓亲友)就病。这个病怎么可能医好呢?

所以我们看到,林黛玉也是因情而病。要报答神瑛侍者前世之情,所以才要还泪。然而还情、还泪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一生也医不好的病。

实际上,林黛玉的病是前世命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而绛珠仙草长期受到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才“得久延岁月”,“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但正是由于绛珠仙草“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书中说的体内的“缠绵不尽之意”,就是绛珠仙草要报答神瑛侍者的情感和愿望。而这缠绵之意,也就是林黛玉的病根。因为有了这缠绵之意,人间的林黛玉才会不断流泪,不断感伤,特别是在见到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时候。

4.林黛玉第一次流泪

果不其然,林黛玉的第一次流泪,就是因为见到贾宝玉。

林黛玉初见贾宝玉时,贾宝玉问她有没有玉。这么问的原因是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即通灵宝玉),所以希望林黛玉和他一样也有。但当贾宝玉发现林黛玉并没有玉的时候,突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通灵宝玉虽没有被砸坏,贾宝玉也被贾母劝住了,但这件事却让林黛玉在晚上独自流泪:

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他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他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笑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了,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来,倘或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

——《红楼梦》第三回

对于林黛玉的第一次眼泪,脂砚斋评道:

“黛玉第一次哭,却如此写来。”“前文反明写宝玉之哭,今却反如此写黛玉,几被作者瞒过。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

第一次见到宝玉,黛玉的病根就发作了。因为她见到了自己前世的恩人,这个人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过。虽然前世的记忆已经模糊,她心中却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情意要倾诉,在感伤时流下了泪水。

这泪水是爱的泪水。今生的爱,来自前世的缘。

这一天,是轮回后的初遇。从此,绛珠仙草的还泪之旅开始了。

5.爱与泪的循环

自从还泪之旅开启,林黛玉就进入了一个爱与泪的循环。

例如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以后把自己的旧手帕送给黛玉。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送个新物件还好,把自己用过的手帕送给异性,是非常大胆的私相传递的示爱举动。

林黛玉收到帕子以后,也非常受触动。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馀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写道: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黛玉感受到宝玉的爱情,“不觉神魂驰**”,她感到“可悲”“可笑”“可惧”“可愧”,种种复杂的心情汇聚一起。对宝玉的感情,让她的病根又犯了,她“一时五内沸然炙起”“由不得馀意绵缠”,在旧手帕上题诗三首。诗未做完,已是“腮上通红”“病由此萌”。

这“馀意绵缠”,不就是前世聚积的“缠绵不尽之意”吗?这“腮上通红”的病,不就是她一出生就自带的病根吗?

黛玉的病根让她渴望见到宝玉,但每次见到宝玉、和他产生感情纠葛,黛玉就会伤感、流泪,这让她的病情愈发严重,但却不能阻止她越陷越深,周而复始。

这是一个爱与泪的循环,直到林黛玉去世。贾宝玉和林黛玉最后也没能结合。林黛玉终于抑郁病重,泪尽而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