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指迷津 就我为何判定刘姥姥是西王母一文与读者交流(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脂砚斋:黛玉、晴雯一干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脂砚斋: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金满箱,银满箱”(脂砚斋: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脂砚斋:甄玉、贾玉一干人。)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脂砚斋: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砚斋: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脂砚斋:贾兰、贾菌一干人。)

第四句: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寓意:“一枝花”是成套点色的名称,因为三张牌四四、三四、幺四,三与幺加起来也是四,成“一副儿”,叫“一枝花”。唐代名妓李娃旧名一枝花,当时说书人曾编成《一枝花》故事。“凑成便是一枝花”,或隐喻贾家分崩离析后,巧姐被“狠舅奸兄”卖掉,“流落在烟花巷”。“倭瓜”——北方农村称南瓜为倭瓜。花落结瓜喻女子已婚嫁生育。因此,“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应是暗喻巧姐后来逢凶化吉,被刘姥姥所救,并与板儿结合,共同生儿育女。这个暗示与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的意思一致。

既然刘姥姥牙牌令的后三句都有这么多深层次含义,难道第一句就只是表达字面的意思么?当然不会。

第一句:左边“长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罢。

寓意:上下都是四点的牌,称作“长四”,又叫人牌。“长四”又称“四四”“大四”。“长四是个人”,谐音就是“长似是个人”。《山海经》是最早记述西王母的书籍,而其中对西王母形象的描述就是——“西王母其状如人”。这不是和“长似是个人”一个意思么?

下半句紧接上半句的描述——“是个庄家人罢”,谐音“是个装假人吧”。这里隐喻的是西王母假扮人形,来到人间。如此理解的话,上下半句都是形容西王母的形象,合情合理。

而且,正如贾母牙牌令所暗示的事件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刘姥姥牙牌令的四句连起来,意思也具有连贯性。刘姥姥牙牌令连起来是:我西王母假扮人形,来到人间警示你们;贾家将面临大祸,怡红院将有一劫;贾家分崩离析后,众人各有各的命运;巧姐会被卖到烟花巷,但会被救出,与板儿组建家庭、生儿育女。

笔者以上分析了这么多,只想说明一个简单的意思:刘姥姥说的“是个庄家人罢”,与其他牙牌令一样,也是有深层次含义的。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装假人”,即西王母假扮人形,来到贾家。

二、细思极恐刘姥姥

我因为个人爱好,曾经反复阅读《红楼梦》原著,在阅读中就会发现一些疑点。例如刘姥姥,我会疑惑她怎么会知道巧姐撞剋花神,并为她治好病呢?刘姥姥有什么样的眼力,竟把大观园比作“坟圈子”呢?

刘姥姥的不少情节都让人细思极恐。

例如,刘姥姥给贾家老小讲故事,本来就是个有点恐怖的鬼故事。说一个小姑娘死了,父母为她建了祠堂、塑了雕像,之后这个雕像就成了精,这个女鬼大清早跑到门口来抽柴草。后来贾宝玉派茗烟去找刘姥姥说的地方,真找到一个庙,却发现里面没有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茗烟还说:“一看泥胎,唬的我跑出来了,活似真的一般。”

这是不是有点惊悚呢?曹雪芹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瘟神庙呢?如果不是为了暗示刘姥姥是掌管刑杀和瘟疫的西王母,这个瘟神庙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很多人把刘姥姥当成一个插科打诨的人物。我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贾家众人笑话刘姥姥笑得十分夸张,水也喷了、茶也倒了、有笑岔气的、还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自己当时看着也挺乐的。但是,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加,再看刘姥姥这段情节,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如果仔细听刘姥姥讲的话,不但笑不出来,简直整个人都不好了。

例如宴席上,凤姐让鸳鸯拿了十个黄杨根做的大套杯,专门用来灌刘姥姥酒。之后鸳鸯问刘姥姥这个杯子是什么木做的?

刘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我认一认。”。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道:“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我掂着这杯体重,断乎不是杨木,这一定是黄松做的。”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刘姥姥把黄杨认作黄松,倒也罢了。但是她还不经意地提到,荒年间老百姓饿了还要吃树皮度日!可见当时民间的生活是多么凄惨,相比之下贾家当下的宴席又是多么奢侈。面对这种强烈的反差,贾家众人仍然“哄堂大笑”,这是不是有点儿不对劲呢?

面对贾家的奢侈生活,刘姥姥是怎么做的呢?——念佛。

刘姥姥是全书念佛最多的人。单单是二进荣国府这一趟,描写刘姥姥念佛就有十二次之多!看到贾家气派的园子念佛、看到昂贵的螃蟹念佛、看到“五彩炫耀”的家具念佛、看到用“软烟罗”糊窗子念佛、看到贾母的大房间念佛、看到用十来只鸡配的茄鲞念佛,等等。刘姥姥念佛,仅仅是贫苦百姓看到奢侈生活的惊叹么?她是在羡慕么?还是在“阿弥陀佛”之后,有“罪过”二字没说呢?

而且,刘姥姥临走时,对送她的平儿“念了几千声佛”。这种夸张的表达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再有,刘姥姥讲的另一个故事,说有个老奶奶天天吃斋念佛(又是念佛),感动了观音和玉帝,得了一个孙子。刘姥姥之后评论道:“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她说的神佛是谁呢?

再看作弄刘姥姥的凤姐和鸳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凤姐最后被贾琏休掉,又因贪污和弄权事发被囚禁,最后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鸳鸯本来有贾母这个靠山,连贾赦想娶她做妾都没成功,但贾母去世后,她只有按照自己发誓说的“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也是悲惨结局。看看,刘姥姥是不是得罪不得?

不仅如此,刘姥姥虽说被灌醉了,结果哪里遭殃了呢?反倒是怡红院!贾宝玉的房间是何等精致、何等洁净,结果刘姥姥“一歪身就睡熟在**”。袭人进了房门,“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看到这个情景,你有没有联想到济公呢?而本回的回目也正是——“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怡红院遇到母蝗虫这个“劫”,是不是也有某种暗示呢?贾家之“劫”为何是刘姥姥带来的呢?这是不是预示之后的情节中,贾家其他人(如凤姐)闯的祸,最后倒霉的是贾宝玉呢?

同样是这段文字中,曹雪芹还安排了“佛手”这个道具(还是佛!),通过刘姥姥的外孙板儿传递给巧姐。佛手象征着慈悲、引渡。脂砚斋也说“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那么,又是谁给谁“指迷津”呢?

所以说,满篇表面看着是刘姥姥如何被嘲弄,但最后遭殃的却是贾家人自己,而最后解救他们的还是刘姥姥。这些情节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呢?

大家应该记得,贾瑞曾经得了一把镜子叫风月宝鉴,看正面是艳丽美女,但会沉溺;看背面是青冢骷髅,但可保命。《红楼梦》这本书又名《风月宝鉴》,其实就和这面镜子一样。脂砚斋曾说,“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所以说,看刘姥姥的情节时,如果只是看热闹、看笑话,甚至钦羡贾家如何富贵排场,那就是看了《红楼梦》的正面。如果能够看到文字背面的惊悚,看到百姓荒年间吃树皮、看到刘姥姥念佛几千次、看到瘟神庙和佛手,也许才会更有益处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