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记 红楼梦的创作蓝图(第3页)
只见那和尚是怎生模样: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看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但见: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再仔细看看八仙的打扮,就会发现蓝采和与铁拐李的形象和一僧一道非常相像!
南唐沈汾《续仙传》中描述了蓝采和的扮相: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后踏歌于濠梁,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
蓝采和是个乞丐,天天破衣烂衫的,而且“一脚跣行”,就是一只脚光着。这和“跣足”的癞头和尚是很像的。
关于铁拐李,据《续文献通考》记载:
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
在百度百科中,是这么介绍铁拐李的形象的:
在八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李铁拐却例外。正是由于他是一位传说人物,所以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生活时代有各种说法。多被认同的说法是江津李家坝人,因为李家坝早期仍然有相关遗迹,政府目前正在原来的遗迹九本秋筹建八仙苑,但人们普遍接受的铁拐李形象是:他脸色黝黑,头发蓬松,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瘸腿并拄着一只铁制拐杖。
大家看,铁拐李“头发蓬松”又“瘸腿”,这不跟“跛足蓬头”的跛足道人很像吗?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选八仙中的这两位作为《红楼梦》中神仙的原型呢?
这是因为蓝采和与铁拐李分别代表“贫”和“贱”。
八仙其实是各有代表的。吕洞宾代表男,何仙姑代表女,张果老代表老,韩湘子代表少,汉钟离代表富,曹国舅代表贵,蓝采和代表贫,铁拐李代表贱。加在一起就是男女老少富贵贫贱。
蓝采和与铁拐李的身份都是乞丐,所以是贫贱之人的代表。
曹雪芹用贫贱之人作为神仙在人间的幻象,是大有深意的。说这体现了他对贫贱之人的同情,倒不如说体现了他对贫贱之人的敬畏。
贫贱是社会的最底层,但往往是人数最多的人群。他们生存状况恶劣,往往填饱肚子都是问题。他们没有土地财产,甚至没有固定工作或收入来源。他们受到各方面的压迫,没有什么人身权利。
这些人是最卑贱的,最不受社会待见的,没有什么人看得起他们,没有什么人为他们说话。
但是曹雪芹敬畏他们。
曹雪芹敬畏他们,也许是因为他自己做过乞丐,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也许是因为他认为他们的心灵最干净,宁愿守贫也不作恶?也许是因为他认为他们当中蕴含巨大的威力,只是还没有到改朝换代的时候?
但无论如何,曹雪芹非常敬畏贫贱之人。在他的眼里,神就藏在他们中间。
除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红楼梦》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个神仙,外表看也是个贫贱粗鄙之人,而且她是书中最大的神!
这个人是谁?我还是先卖个关子,后文中再给大家揭秘。
四、《红楼梦》中的《邯郸记》
除了故事框架、人物设定和思想性上的相似以外,《红楼梦》在文本细节上也借鉴了很多《邯郸记》的内容。让我们在这里举些例子吧。
1.扫花
《邯郸记》:(吕洞宾:)“先是贫道度了一位何仙姑来此,逐日扫花。近奉东华帝旨,何姑证入仙班。”“欠一个蓬莱洞扫花人。”
《红楼梦》: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脂砚斋:写出扫花仙女)。
解析:扫花在《邯郸记》中代表升仙。《红楼梦》中将扫花这个细节用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是暗示两个人来自天界,以及两人将来会回归天界,归位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
2.《赏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