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目的(第2页)
?更多信息被存储在“云端”。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简单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专有技术和操作知识——这是真正的创新助推器。
?智能手机将成为人类一生的组织中心——灯光,音乐会,血压测量,酒店房间钥匙。人类将会开发出一款万能APP。
?机器人和自动化流水线将接管那些目前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这些工作甚至会包括心脏搭桥手术——机器人对手术的把控会比主治医师精确得多。接管行为特别会发生在精密制造、行业咨询或流水线作业等领域。产生的结果:虽然数以百万计的工作会被淘汰,但会出现相同数量甚至更多的新岗位,这些新的岗位最可能出现在目前尚不存在的行业中。
?作为消费者,我们的行为将更倾向于个人需求。针对个人需求的服务将渗透至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们会希望能够确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查看、消费或购买所有商品(这点最为重要)。
?扩展的现实感——基于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现实感知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扩展,这将彻底改变我们购物、约会、展示产品和度假的方式。
?人工智能将变得更加智能。即使在今天,机器人也已经能够在股票市场上成功进行交易并训练其他机器人。社交媒体中的某些算法可以根据你所发布的图像更加准确地预测出你的自杀风险,准确程度甚至高于相关领域的专家。
以上这些只是几个具体的例子。未来还会出现更多令人兴奋的情节。无论未来数字时代将会发展成何种形态,它都一定会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社会变革——因为技术的发展不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性的。以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为例,史蒂夫·乔布斯以独特的演讲方式首次推出这款革命性手机的初代产品距今才十几年时间。今天,我们已经用上了这款手机的第11代产品(iPhone11),但我坚持认为,我们仍然仅处于技术腾飞的起步阶段。
然而,社会上的许多人好像对这种未来大势毫无察觉。我们城市的各种政府机构仍旧习惯性地使用纸张处理公文,许多公司仍然对数字化一无所知,就连我们的孩子也总想着用昨天的方法应对未来的挑战。你希望我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没问题。我女儿伊丽莎白的幼儿园在不久前为孩子们购置了一台大受好评的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包括一台电子监控器,由于体积过大,幼儿园必须为其安排额外空间。当然,老师们无法操作这种新型设备。其实幼儿园完全没必要购入这台计算机,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属于从小便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共同成长的一代。难怪园里的小西奥坚定地说:“米勒老师,我们对这个老物件不感兴趣。但如果您需要,我很乐意在周一带上我妈妈的笔记本电脑。”
这只是一个孤立的案例?也许吧,但是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应对未来的准备完全被现实所束缚。我的大女儿艾玛刚刚升入七年级,她能想象由于数字化、人口趋势和全球网络的出现,将来的自己会从事某种今天甚至尚不存在的职业。数以百万计的岗位将在未来消失,但新创造的岗位数量至少会与消失的一样多。你问学校对此有何反应?那里根本看不到“创新”二字,确切地说是处于某种停滞状态[3]。我最近在家乡吕贝克参加了儿时中学的一项活动。虽然我在1994年便已经毕业离校,但它的外观与二十五年前一模一样,与我上学时毫无二致,甚至我以前的一位老师的着装仍旧是米色的斜纹针织套头衫。而且我有理由怀疑,他穿的也是二十五年前的同一件衣服。
一切都在改变,没有什么会保持不变,要么变革,要么死亡。
如今,当我在艾玛的教室里找到她时,感觉自己就像回到了过去。家具仍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物件,众人仍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校方教授的课程对学生的未来而言也不过是某种早已过时的职业规划:高中文凭,学徒学习,在一家公司工作,然后在65岁退休并领取养老金。但那些“旧日子”以及那种“旧人生轨迹”的概念早已不复存在。在现今社会,具有高潜力的人会得到收入丰厚的工作,而这些高薪工作来自全球各个地方。人们可以在起居室控制一切,大多数人根本不想回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庸碌繁忙状态。
一切都在改变,没有什么保持不变。希望你不要误会,我不是在谈论乌托邦之类虚无缥缈的事情。所有这些发展早已成为现实。2015年,我在托比特公司——一家位于德国阿豪斯的软件公司讲学。在我脚下这片平坦土地的中心地带,该公司的创始人及掌舵者创建了首屈一指的科技园区。这里的一切都与高科技有关,科技园内包括一个公司海滩俱乐部,甚至还有一家夜总会。园区内建有一家酒店,对客人和员工开放。在到达酒店后,我四处寻找接待处,最后一名员工指出我的错误,他对我说:“一切都可以通过APP操作。”随后,我将软件下载到智能手机,并通过自己的脸书注册了一个账户。APP立即发出提示,说明酒店为我保留了七号套房。APP中未设按键,只有一个“开门”提示框。我轻击这个提示框,门就自动打开了,好似魔法一样。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星际迷航》的剧中人。在客房内,智能手机俨然成为控制中心,通过它我可以对屋内一切内容进行管理。当我写下“一切”二字时,我所指的的确是一切:灯光、窗帘、音乐、电视、淋浴甚至客房服务。
那真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退房后,我觉得自己提前体验了未来的酒店管理方式。同时,我也很想了解传统酒店业是否已经为这些发展做好了准备,或者几年后是否会掉队。在每个行业——包括你所在的行业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社会、公司和你个人的工作空间都将受到数字革命的影响。我们将会面对今天无法想象的问题。但在同时,这些挑战对我们而言也潜伏着巨大的机会,这些机会正在那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发现它们,利用它们。
在托比特公司的员工休息室吃早餐时,我有机会与管理层成员讨论了公司关于创新的种种。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伊利亚先生,我们没有在选择哪方面技术上花费太多精力,但我们始终努力保持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我们做的很简单,发现问题,然后努力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其他人就会这样做。”——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
正念,我的朋友!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4]的这句话完美地概括了本节的核心内容。由于我们的大部分思想、决定和行动都发生在潜意识的层面,我们尽最大努力也只能有意识地感知到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粗略估计,你可以假设清晰的思维可以同时处理五到九条信息,而潜意识的能力却是无限的[5]。一方面,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实用,因为由此产生的自主性使日常生活非常顺利。一旦我们学会了如何骑自行车,如何使电炉变热或如何通过向下推闩锁来打开门,相应的“程序”就会在潜意识中一次又一次地运行,根本不需要我们有意识的指导。我们年龄越大,这些习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越大。很多这种习惯都是有益的,而且也很有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学到了大量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判断策略和行为,这些都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使我们偏离目标,甚至伤害到我们。
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大大的困境。毕竟,这是潜意识的自发自生的过程,你又如何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事物进行改变,改进或开发呢?这当然是个反问句,因为根本没有可能。因此,我们要提起本书中最重要的金句之一。它看上去浅显易懂,但如果你将其完全吸收消化,那么它就有可能显著改善你的生活。我已经吊足了你的胃口?那么很好,此则金句就是:
你只能改变自己意识到的事物!
听起来简单而合乎逻辑,对吧?但是,假设99%的思想、策略和行为是在潜意识下发生的,那么上面的金句中便埋藏着很多陷阱。坦白讲,你在“无意识的思维习惯”模式中度过了多少人生时光?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总是这样做,因为这是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都在做,你会重复性地做某件事吗?在你没有有意识地完成工作,经营你的日常生活以及与周围的人交流时,你又真正发挥了多少作用?当你调动所有感官并时刻珍惜每一刻时,生活才会变得紧张而有意义。
但这在现实中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匆匆忙忙地从一次会议到下一次会议,一面与自己的孩子玩耍,一面“非常快速地”为老板准备重要的演示文稿,并且在每天乘坐地铁时全神贯注地在智能手机上玩“消消乐”,即便地铁的其他乘客全部**也会毫无觉察。我有一个越来越深刻的观点:日常生活变得如此忙碌,人们几乎没有精力进行有意识的交流,也没有时间对他人产生兴趣或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抱有很高期望。你尝试着专注于某项工作,但又会不自觉地想着自己明天应该与哪位客户通话,或想着那个每周一次的例会。听起来很熟悉,不是吗?
跳出麻木、抱怨及平庸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意识。
只有当我们完全了解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现实时,我们才能成功地将无数的自觉性、习惯和思维惯性从潜意识层面传导到意识层面,并改变它们。你能赐予自己的最大礼物就是关闭“无意识的思维习惯”,在生命中奋斗搏击。我的英国同事奈杰尔·里斯纳在几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可以作为你的精神灯塔:“如果你现在待在房间里,那就全身心地待在那里。”是的,这是一句值得反复思考并印入脑海的高妙之语。仅仅身体上待在房间里还远远不够,我们在精神上也必须处于“待在房间里”的状态。不是三心二意,而是以百分之一百的全心全意。
你在特定的状态下越专心,就会变得更具自决性。因为你会突然意识到那些此前从未注意过,只从身边呼啸而过的种种。让我们对这种方法进行一下测试,请你有意识地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的态度如何?
?我做决定的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我要从事现在的工作?
?我如何对待自己周围的人,我与他人交流的基础是什么?
?我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到高兴和满意?
?我如何与员工和客户沟通?
?谁与我的想法一致?
?什么事情总能激起我相同的反应?
请常常记起这一点:你只能在意识到之后才能做出改变!这句话适用于你的沟通、你的习惯、你的决定、你的内部策略,尤其是你的行为。因此,我只希望你在听到“正念”二字时会产生“哦,确实如此!”的反应。做出决定,从此时此刻,带着“自决性”开始自己的生活,并对那些所谓的“小事情”多加留意。对日常习以为常的种种进行深刻反思并勇敢审视自己。抛弃一切麻木不仁和循规蹈矩。意识越多地进入你的日常生活,你就会越可能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而且你更可以决定变革它们。作为个体不断成长,进一步发展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过自决和自足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完成手头的工作。我要以赫尔曼·黑塞的名言作为本部分的结尾:“从始至终,存于内在的某种神奇力量都在守护我们并帮助我们生活。”享受这个刚刚开始的新时代:正念时代。
保持自我才能改变自我
“不管他们怎么说,做自己!”我的老板曾经给过我一些建议,虽然我那时不知道他是否听过斯汀的那首美妙歌曲《英国人在纽约》(EnglishmaninNewYork),但他确实给了我对职业生涯而言最重要的建议——“伊利亚,无论将来你从事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你敢做自己。”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句话。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但心中暗忖:“当然了,我不做自己还能做谁?”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我几乎受身边所有人或物的影响,而不受我内心的需求、价值观和原则的指导。因为这些过程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直到我意识到“我”自己之前,一直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由于害怕被拒绝却渴望被认可,我戴上了各种各样的面具,并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取悦尽可能多的人。不用说,这使我距离“真我”越来越远。这就是为什么你自己的个性是成功变革最重要的因素。只有那些与自己内在需求保持一致的人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最大的灵活性。或者,让我说得更直白些:独特而稳定的个性是你在复杂而激烈的变革时期所能期望的最佳指南针。我们必须保持自我,这样我们才能改变自己。
保持自我,这样才可以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