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就充实人生的少年心气原则(第1页)
第九章成就充实人生的“少年心气”原则
灯光熄灭后,危险也随之降低,
我们在此,欢愉起来吧。
我感到自己非常愚蠢,却极有感染力,
我们在此,欢愉起来吧。
——《少年心气》(SmellsLikeTeenSpirit),涅槃乐队
我从来没有想过按一下按钮生活便会天翻地覆。然而,这正是1991年秋天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在十六岁的时候,我已经达到了青春期叛逆的顶峰,所以毫不奇怪,我简短地回答了一句“不”。当父母问我是否愿意和他们一起去度家庭假期时,我说“不,不想去”。于是,在我生命中第一次,我要自行安排整整两周的生活。在我的脑海里,我已经可以预见这两周的生活——参加乐队排练若干小时,从披萨外卖店购买油腻腻的食物,与朋友定期聚会。
我在父母的房子里当临时单身汉的这段时间,自己的第一次正式行动是把电视和高保真音响连接起来,这样二者便能持续播放我喜欢的摇滚乐。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我先将电视调到音乐频道,当时的我将这个频道作为二十四小时无间断播放系统。过了一会儿,喇叭里传出的吉他乐段像蒸汽锤一样击中了我。这是涅槃乐队的歌曲《少年心气》中脍炙人口的开头部分。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我被催眠了,我盯着电视,本能地感觉自己正在目睹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凭借他们充满活力的摇滚音乐,这支乐队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音乐世界。涅槃乐队成功地将他们的个人印记印在音乐上,在此之前,只有猫王、披头士或迈克尔·杰克逊做到了这一点。从那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专辑《别介意》已售出2600多万张,其中正收录了《少年心气》这首名曲。
命运中的某些关键时刻会决定未来的根本方向。
回想起来,我非常感激我能够近距离地体验这一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这一时期成长的是贾斯汀·比伯、大卫·奎塔或麦莉·赛勒斯等主流歌手。这与柏林墙倒塌、9·11事件以及我两个女儿的出生一起,属于我一生中情感最强烈的时刻之一。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所有人都是多么想成为歌手科特·柯本那样的人。我们穿起了肥大宽松的衣服,留起长发,模仿柯本弹奏吉他的风格。如果那个来自华盛顿州阿伯丁的愤怒年轻人能做到,我们也一样能做到。他的故事使我们着迷,因为他过着我们都梦想过的那种生活。出身卑微的他很快成了20世纪90年代的超级巨星。他周游世界,以自己的音乐为生,人们纷纷拜倒在他的脚下。在他与科特妮·洛芙结为伉俪后,那位美丽的女士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他们还生了女儿弗朗西斯·比恩。一切似乎都很完美,围绕着科特·柯本的炒作没有任何界限——直到1994年4月5日,这位歌手把一支猎枪塞进口里,吞枪自杀了。那时他只有二十七岁。他在告别信的结尾引用了尼尔·杨(NeilYoung)的一首歌《嘿嘿,我的我的》中的一句歌词:与其慢慢萎掉,不如焚烧殆尽。
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在这位杰出的音乐家去世时,整整一代人是如何一起流泪的。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令我无法释怀:一个实现了世界上其他人一切梦想的人,怎么可能自愿结束自己的生命呢?那是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它很可能为我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从出生到现在,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感激。感激我生命中的人,感激我成长的外部环境,也感激我幸福充实的生活。我一直把这份感激之情保留到今天。它帮助我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度过一生,并且使我永远不会失去我所做的每件事的根基。但这还不是全部,因为科特·柯本的死使我得到了三个重要教训,这三个教训影响和塑造了我的个性。我称它们为实现完满人生所必需的“少年心气”法则:
“少年心气”法则1:在真正成功之前不要装模作样
如果一个人遵循别人对成功的定义,如果他过的不是自己的生活,如果他外表光鲜内心绝望——那么涅槃乐队主唱的一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此,请摘下面具,永远做自己。
“少年心气”法则2: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消极的事情上
人生如此珍贵,岁月如此易逝。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怀疑或担心琐事上。我的建议是:五分钟的抱怨是可以的。当我对某件事生气时,我可以在“少年心气”时间内自由发泄自己的感受,顺便说一下,这首歌正好是五分两秒的时间——向我的挫折屈服,甚至可能沉浸在自顾自怜之中。但在那之后,我会立即停下来,再次将关注点转到生活中的解决方案、可能性和美好的事物上。
“少年心气”法则3:享受成长阶梯
生活的同义词是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神奇的时刻。我相信,感激地回顾过去,勇敢地规划未来,享受沿途的时光,这样的话,成长阶梯上的每一级都会变得有意义。每时每刻,从自己的头顶到脚趾,都要完全忠实于自己,不要指望什么捷径、神奇的公式或鲜为人知的秘密。接受错误和挫折并不是消极的事情,而是实现长期快乐和高度满足不可或缺的因素。
以上就是我的“少年心气”三法则,也是多年来一直陪伴我的忠实伙伴。我希望它也会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我想将“三法则”作为本章的中心主题,帮助各位读者达成最为重要的目标,走上自身的真实人格之路。当你以感激的目光审视自己生活的时候,当你觉得一切——健康,周围的伙伴,每日放在桌子上的足量食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时候,你的耳畔可能也会响起《少年心气》的旋律,谁知道呢。所有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妙的礼物,我们应该在每一天都欢欣鼓舞[36]。你同意吗?
灯光熄灭后,危险也随之降低,我们在此,欢愉起来吧。我感到自己非常愚蠢,却极有感染力,我们在此,欢愉起来吧。
避免假模假样,做自己!
一直假装,直到你真正做到!——你以前听过这句话吗?
每当我无意间听到这句话时,便会周身不适,我觉得这是一个人能送给他人的最糟糕的建议。多年来,我不仅反对这句话,而且还提倡更多的事情——更多的真诚,更多的弱点,更多的人性。某件事情对我的影响极大——“伊利亚,过来一下。”我祖母那天身体不太好。她已经在一家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疗养院住了两年,并刚刚庆祝了自己九十四岁的生日。祖母曾经是位美丽的女人,但是今天,在经年的身体和精神的衰退之后,她坐在轮椅上,几乎忘记了一切。有时她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家人。但那一天,在她为数不多的几个清醒时刻中,有一个时刻她完全可以正常交谈。她对我说:“伊利亚,我的一生都被别人的期望所引导。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有很多梦想。但我总是小心翼翼,循规蹈矩,等待最佳时机。然而,这一刻从未到来。总有一些事情似乎更重要。现在太晚了。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过着我一直梦想的生活。你的生活是朝着你的期望、价值和梦想前进。”
随后,她把一块金怀表塞到我手里,继续说道:“这是我心爱的怀表。我不再需要它了,我希望它能对你有用处。它应该总是提醒你,我们在世间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承认,那一刻我在想自己是否应该告诉她怀表有点过时了。但我忍住了,只是对她说:“谢谢您,祖母,我爱您!”几分钟后,她又消失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泪如雨下。尽管我很愿意相信她的话,但不幸的是,她完全错了。当然,从外表上看,我是相当成功的。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一名作家和主讲人一直是我的梦想。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并不快乐,更与自己做着斗争,我总是急于取悦他人,总是希望扮演一个与我的内心不和谐的角色。我不是我自己。那不是我的内心。相反,我总是处于“商业模式”的状态之中,试图使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完美,总是忘记真正的自己。
避免假模假样,做自己!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著名的建议——请允许我明确重申这点:这句话是我听过的最大的废话。我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自己遵循这种模式已经太久了。但如果有一件事是我所希望的,那就是请你尽快忘记这句话。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加过好几次研讨会,也读过很多与我的观点完全相反的书。他们都强调将“一直假装,直到你真正做到!”作为成功的基本要求!相信我,我知道这些反对意见。然而,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理由1:一句话不会因为不断被重复而成为真理,也不会因为被所有人引用而增加任何相关性。顺便说一句,以上两种行为在继续教育领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几乎没有人再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了,他们只会喋喋不休地谈论和交流自己在别处听到的东西。我很乐意推荐某种“高剂量”的批判性思维。
然而,理由2更重要:这句老掉牙的励志空话是完全错误的。它千不该万不该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你真心想成为的那个人会如何表现。不,这句话只是在鼓励你愚弄自己和周围的人。它鼓励你表现某些非真我的东西,只是为了获得认可和接受而扮演不合适自己的角色。
“一直假装,直到你真正做到!”是你能向别人推荐的最大废话。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遵循这个建议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恐惧。害怕被拒绝、被摒弃或失宠。害怕做错事,害怕不完美,害怕不遵守某种社会规范。害怕成为真正的自己。但这正是问题的关键。要敢于做真实的自己。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戴着认真、严肃特别是不舒服的面具。你表现出某种从众的行为,因为大家都会遵从同样的行为。与其鼓起勇气将自己真正欲求的核心带到外部世界,不如与自己的客户、员工和同事保持一致——这是可悲的,因为这种策略永远不会带来预期的结果。你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没人喜欢虚假的人。人们喜欢真实的人。喜欢那种“带着所有优缺点”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从没指望你是完美的。恰恰相反。他们想要的只是你做你自己。他们希望你是真实的。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社会的期望。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一个个千人一面面具后的一个个真实的人。从那天起,你的生命中只有一个任务:用每一寸纤维组织来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无论是所说还是所作,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如果你真有这份勇气,一种深深的成就感便会随之而来。
我十分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在与祖母交谈后,我暗暗对自己许下诺言,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助力。它给我带来了更多的顾客,更多的金钱,更多的邀请——比所有所谓专家的技巧加起来还要多。我向自己保证,再也不会佩戴那些虚伪、不舒服的面具,我要在自己的所有思想和行动中表达真实的个性。接受自己的弱点,让世界看到我并不完美。每当我怀疑这个决定的时候,我就会将祖母的怀表从抽屉里拿出来。它每每都会提醒我作为一个真性情的人,我已经足够好,每每都会提醒我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要比被别人的期望所引导重要得多。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遵循自己的新咒语:避免假模假样,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