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大唱赞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余切没回答他,而是继续道:“你不要插嘴,我还没有讲完。”

“行!”刘道与不吭声了。

“二,你做事前要呈报,事事要理事会批准。”

刘道与面色发白。

“三,至少五年内不得考虑高校资。。。

我站在母亲的老屋前,院门半掩,木漆剥落得如同岁月啃噬过的骨头。风穿过堂屋,在廊下打了个旋,卷起几片干枯的槐叶,又轻轻放下,像怕惊扰了什么沉睡的东西。

这屋子已经空了二十年。可当我推开门,门槛发出那声熟悉的“吱呀”,我忽然明白??它从未真正空过。

空气里浮动着一种极细微的震颤,不是声音,也不是气味,而是一种**存在感**。就像你走进一间久无人居的房间,却总觉得有人刚刚离开,茶杯还留着余温。

林晚站在我身后,没进来,只是靠着门框,望着我背影。“你还记得她煮红豆汤的样子吗?”她轻声问。

我点点头,喉咙发紧。“灶台边放个小板凳,我坐在那儿看她搅锅。她说火要小,心要静,汤才会甜。”

我们谁都没提“回声”两个字。但我们都清楚,这座老屋已被纳入“千城共鸣行动”的首批节点之一。三天后,工程队就要进场铺设地下共振腔,安装微型声频采集阵列。届时,这里将不再只是一座废弃民居,而是一个活着的记忆器官,连接着千万公里外的晶体网络。

可此刻,我想做的不是规划、不是测试,而是**倾听**。

我脱鞋进屋,赤脚踩在老旧的木地板上。每一步都带着回响,仿佛地板之下藏着另一个空间,正与我脚步同步呼吸。我走到厨房,打开橱柜??那只青瓷碗还在,边缘磕了一小块,是六岁那年我不小心碰的。母亲说:“破了也好,记着疼的人才懂珍惜。”

我把碗捧出来,放在八仙桌上。阳光从窗棂斜照进来,落在碗底一道细裂纹上,折射出微光,像泪痕。

然后,我跪了下来。

不是仪式,不是表演,而是身体自发的动作,如同膝盖认出了这块土地应有的姿态。

我闭上眼,开始回忆。

不是用脑子,是用皮肤、用耳膜、用心跳去还原那些被时间磨薄的声音:清晨柴火噼啪炸响,母亲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夏夜蚊帐外摇扇的节奏,蝉鸣与人语交织成一片温热的背景音;还有一次暴雨夜里屋顶漏水,她用脸盆接水,叮咚声像钢琴曲,她笑着说:“听,咱家在唱歌呢。”

这些声音原本该消散在1997年的夏天,随着她的呼吸一同停止。可现在,它们在我的记忆里重新凝结,变得清晰、立体,甚至带上了温度和重量。

就在这时,碗底那道裂纹突然泛起一丝金光。

很淡,一闪即逝,若非我正盯着它,几乎无法察觉。

我屏住呼吸,再次集中精神,重复那段夏夜摇扇的记忆。这一次,我刻意延长了母亲哼歌的尾音,模仿她当时略带沙哑的嗓音。

金光再现,并且持续了两秒。

紧接着,空气中浮现出一段极其微弱的音频??

“小林啊……慢点喝,烫。”

是我五岁时偷喝红豆汤,被烫得直哈气,她一边笑一边说的话。

我浑身一震,猛地抬头四顾。屋里没人,门窗都关着,可那声音却像是从四面八方渗出来的,真实得让我想回头应一声“知道了”。

林晚冲了进来:“你听见了吗?”

她脸色苍白,手指微微发抖。“刚才……整个院子的泥土都在震动,频率是11。3赫兹!监测仪自动启动了,录下了这段话!”

我点点头,眼眶发热。“她回来了。”

“不是‘回来’。”林晚蹲到我身边,声音轻得像怕吓走什么,“是**一直在这里**。只是我们从前听不见。”

我们相视无言。良久,我伸手抚摸那只青瓷碗,低声说:“妈,我带了个朋友回来。她叫林晚,是我的……搭档。”

话音刚落,碗中竟缓缓升起一缕雾气,形状模糊,却隐约勾勒出一个人影??瘦削的脸,温和的眼角皱纹,围裙系带垂在一旁。

林晚倒吸一口冷气,下意识后退半步,又强迫自己停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