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纲要003(第1页)
精神分析纲要003
你所拥有的来自于你的父亲,获得它使之成为你的。
因此,超我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占据了一个中间的位置,它本身合并了现在和过去的影响。
在建立超我的时候,可以说在我们面前就有一种方式,以这个方式。现在被转变到了过去……
【注释】
[1][参阅《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二篇全文。]
[2][在《释梦》(1900a)第二章的类似段落,有一些关于思考的说明性评论。]
[3][《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1923c)中,记载着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法的细微差别的表述。]
[4][参阅《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10讲。]
[5][弗洛伊德在《关于解释的可能性的限制》(1925)一文中加了一个特殊注释。]
[6][参阅《释梦》(1900a)。]
[7][参阅《释梦在精神分析中的运用》(1911)。]
[8][参阅《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1923c)中第二部分。]
[9][弗洛伊德在此用“稽查员”(Zensor)这一拟人形式取代非人格的“稽查”(Zensur)一词,这是鲜有的一个例子。请见《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26讲中的编者脚注(标准版,第16卷,第429页)。]
[10][这句话几乎逐字照搬弗洛伊德《释梦》(1900a)第1版《序言》中的第2句话(标准版,第4卷,第2页)。]
[11][《释梦》(1900a),标准版,第4卷,第2页。]
[12][这个观点在弗洛伊德最早期的心理学文章中就已有,即其第一篇名为《防御性神经精神病》(1894)标准版,第3卷,第55页。]
[13][参阅《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11讲。]
[14][《释梦》(1900a)第六章第五节中对这些实验有更详细的描述(标准版,第5卷,第384页)。]
[15][弗洛伊德1914年在对《释梦》(1900a)的几段补充中,对西尔伯勒的实验做了更充分的说明,并附有大量的引文(标准版,第5卷,第344~345页及第503~504页)。]
[16][《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中曾论述了象征作用,但这种适用于女性的梦的事实,仅在一些较早期发表的《得自精神分析实践的观察与实例》(1913)中提及。]
[17][参阅弗洛伊德去世后发表的对该论题的注释(1940c,1922)。]
[18]希腊神话中弥诺斯(Minos)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曾给了忒修斯(Theseus)一个线团,帮助他逃出了弥诺陶洛斯(Minotaurus)的迷宫。——中译者
[19][即德文中的“h?ufigkeit”和“h?ufung”这两个词。它们都来自于“Haufen”,这一词根,意指“堆积”。]
[20][参阅《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11讲,也可参阅《释梦》(1900a)。]
[21][参阅《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12讲。所有的一切又可见于《释梦》(1900a)。]
[22][参阅《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14讲。]
[23][参阅《精神分析新论》(1916~1917)第31讲。]
[24][最后三段的主题最早载于弗洛伊德《超越快乐原则》(1920g)第二、三章。在本讲演后面第32讲中对它有更进一步的提示。]
[25][在《精神分析与治疗》(1941)的英文编者语中记载着一系列弗洛伊德关于该主题的文章,琼斯(1957)在他的传记第3卷第四章中,对弗洛伊德关于神秘主义的态度作了综合概述。]
[26][即检验事物以看它们是真是假。这在《心理玄学对梦理论的一个补充》(1917a)中有论述。又见于《精神分析导论》(1916~1917)第23讲。]
[27][弗洛伊德《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c)一书第四章中,对这种“非理性快乐”有详尽论述。]
[28][引自歌德《浮士德》,第1部,第4场。]
[29][参见《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c)第五章中类似的论述。]
[30][这个例子最早在《梦和心灵感应》(1922a)一文中有更加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