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导论014(第7页)
[215][《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c)。弗洛伊德在《释梦》,标准版第4卷第297~298页讲述了他是怎样在一个评论家(威廉·弗利斯)的引导下写这本著作的。这位评论家抱怨说,他报告的梦太富有诙谐性了。参见《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对这一观点所做的一段说明(标准版,第8卷,第173页)。]
[216][这个术语在第19讲做了解释。]
[217][见《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第六章,特别是标准版第8卷第173页和179~180页。这个观点已在上面第174页提到过了。]
[218][这也是在《释梦》,标准版第4卷第99页注中报告的。]
[220][在《释梦》,标准版,第5卷,第523~524页和在《梦和心灵感应》(1922a,标准版,第18卷,第216页),以及在《心理玄学对梦理论的一个补充》(1917d,同上,第14卷,第228页)对此做了全面讨论。]
[221][对这个问题所做的进一步讨论,参见《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1923c)第七节。]
[222][在本系列讲演的最后一讲近末尾处有一处对梦的重新说明。]
[22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论》(1933a)第29讲又重新讨论了这个梦的主题。]
[224][弗洛伊德此时已约60岁。]
[225][这是弗洛伊德早期焦虑理论的主题。他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二篇论文(1895f)完全是关于洛温费尔德(L。L?wenfeld)的批评的。洛温费尔德尽管不是弗洛伊德观点的追随者,但最终却对这些观点更加喜爱。参见该论文的编者注,标准版,第3卷,第121页。]
[226][这是暗指弗洛伊德近一时期曾和阿德勒及荣格进行过争论。这在其《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d)中可以看到。]
[227][或许直到本演讲为止,弗洛伊德观点的主要变化是,他抛弃了神经症的纯创伤性的因果关系,以及他坚持先天的本能力量的重要性,坚持幻想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可参见他的《我对性欲在神经症病因中的作用的看法》(1906a)一文,标准版,第7卷,第273~278页。当然,后来他的观点又发生了更重大的变化——例如,关于焦虑的本质(参见《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d),同上,第20卷,第157页及以下几页)以及关于女人的性欲发展(参见《两性解剖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后果》(1925j)的编者注,同上,第19卷,第243页及以下几页)。但是,首当其冲的是在《超越快乐原则》(1920g)中对本能理论的修正,以及在《自我与本我》(1923b)中对心灵所做的新的结构性描述,所有这些变化15年以后在《精神分析新论》(1933a)中做了讨论。]
[228][指战争年代在日用物品杂货店外面排的长队。]
[229][在某些较早的德文版本中这个句子是以较不清晰的形式出现的。]
[230][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精神分析是这些系列演讲的最后一讲的主题(第28讲)。]
[231][弗朗斯瓦·劳伊莱特(Fra,1797~1851)。见劳伊莱特,1834,第131页。]
[232][例如参见让内,1888。]
[233][关于这个问题的要点,参见让内,1913,第39页。]
[234][弗洛伊德在他的《强迫性行为与宗教活动》(1907b)的论文中曾对这一病例做过较简短的说明,尽管在某些方面比较详细。标准版,第9卷,第120~122页。]
[236][强迫性神经症患者所感觉到的闹钟和手表不相似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对“鼠人”的分析》(1909a)中提到的,标准版,第10卷,第232页。]
[237][弗洛伊德在关于妄想狂的案例《与精神分析疾病理论相违背的一例偏执狂》(1915f,标准版,第14卷,第270页)作了说明。]
[238][参见《图腾与禁忌》(1912~1913)中关于“群婚”的说明,标准版,第13卷,第7页,以及在《处女的禁忌》(1918a)中的讨论,同上第11卷,第194页,及以下几页,和196页注②。]
[239][参见弗洛伊德关于这个主题的论文(1916c),其中包括对这个案例的一个简短说明,标准版,第14卷,第339页。]
[240][弗洛伊德很久以前就在他《再论防御性神经精神病》(1896b)的论文中提到过一个几乎是同样精心阐述的睡眠仪式,标准版,第3卷,第172~173页注。]
[241][包括在《癔症研究》(1895d)中,标准版,第2卷,第21页及以下几页。]
[242][见《释梦》(1900a)中关于“典型的梦”的那一节,第五章(四)。]
[243][这个症状在弗洛伊德的《强迫性行为与宗教活动》(1907b)一文中对这个病例做过进一步的描述和解释,标准版,第9卷,第120~121页。]
[244][安娜·O从未结过婚。见琼斯,1953,第247~248页。]
[245][创伤性神经症在第381页再次被提到。弗洛伊德后来在《精神分析与战争神经症:导言》(1919d)做了更多的说明。]
[246][这个独特的观点几年以后在弗洛伊德对“强迫性重复”的第一次讨论中起一定作用。见《超越快乐原则》(1920g),标准版,第18卷,第13页和第23页。]
[247][这已在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的《绪言》(1893a)的第四节得到承认,标准版,第2卷第14页。]
[248][弗洛伊德后来又回顾了这一点(第356页)。]
[249][例如,见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绪言》(1893a)的第二节,特别是它的最后两段,标准版,第2卷,第11页。]
[250][这个主题在第22讲再次做了讨论。]
[251][关于这个主题,见弗洛伊德的心理玄学论文《悲伤与抑郁症》(1917e),虽然该文是在两年以前写的,但实际上是在本演讲之后才发表的。简短地提到抑郁症是在第26讲。]
[252][弗洛伊德对这段情节做了更全面的说明,那是在他最后一篇未完成的论文《精神分析的一些基本教训》(1940b[1938])中说明的,他本人在现场。也请参见第103页。]
[253][参见第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