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004(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004

奎斯登贝格:你看到了什么?

奥克塔维奥:那段旅行之路!

奎斯登贝格:但是,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

奥克塔维奥:

来,过来,朋友,我必须乘机马上赶上这段不吉利的路,现在我的眼睛已经睁开,我必须使用我的眼睛,来!(拉着奎斯登贝格)

奎斯登贝格:现在做什么?我们要去哪儿?

奥克塔维奥:到她那儿。

奎斯登贝格:到……

奥克塔维奥:(马上纠正自己)到公爵那里去,我们走。

在这个口误中,“她”取代了“他”,其意思是向我们揭示:这个父亲已经看出了他的儿子赞赏公爵理想的真正动机,同时,这个朝臣抱怨,他好像在对他“打哑谜”。[69]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位剧作家将口误用在了他的戏里,这是由兰克(1910)发现的,我引用兰克的表述如下:

这个口误出现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第三场,第二景),从戏剧的观点来看,口误的使用是由一定的动机驱使的,而且使用得非常巧妙,像被弗洛伊德注意到的《华伦斯坦》中出现的口误一样,这表明作者非常明确口误机制的内涵,而且观众对此也是了解的。剧情是这样的,出于父亲的意志,珀霞必须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一个丈夫,幸运的是她逃脱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人。最后,她发现巴萨尼奥是自己喜欢的人;但是她又怕他摸错了彩盒,她很想告诉他,即使摸错了,她仍会将自己的爱给他。但她要信守诺言,在这种内心冲突的情况下,她用一首诗表达出了对他的爱:

我乞求你留下来,哪怕一两天,在你冒险之前:因为,选错了,我失去了你的陪伴,我要暂时忍受:

总像有什么在向我诉说(但这不是爱),我不要失去你……

……我会教你如何去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这样我就违背了诺言;

因此我不会这么做,这样你可能会失去我;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使我有负罪感,因为我已经背约,诅咒你的眼睛,它们迷惑着我,要把我分开;

一半是你的,另一半是你的,——我是说,我自己的,但如果我的也是你的,就都成了你的了。

这里她想给他一个巧妙的暗示,因为她已经向他表明了一切。换言之,即使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我完全是他的,并且会全身心地爱他——由于这种极端的心理敏感性,这一点从这首诗迸发出的口误里表现出了,通过这种艺术手段,作者成功地减轻了这个恋人的难以忍受的迷茫和富有同情心的观众对这种选择结果的焦虑程度。

出于对这位伟大的作家利用这种口误的兴趣,我想再举一例,这个例子是由琼斯报告的(1911b,第496页):

“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兰克让我们把注意转向了莎士比亚的另一个精彩的例子,坡提亚通过口误向敏感的观众揭示自己内心的秘密。我想将这个例子和自私的本性相联系,这正是这位伟大的英国作家的绝妙之作。小说的剧情是这样的:威伦比·帕特先生是一个颇受周围人羡慕的贵族,他钟情于康斯提亚·达哈姆小姐,但她发现他很自私,这种自私的本性被他很巧妙地掩盖了起来,为了逃避这个婚姻,她和奥斯福德船长私奔了。几年后,帕特又爱上了克拉拉·米德尔小姐。书中绝大多数内容是详细地描写她在发现他的自私后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外界的压力和关于名誉的观念,使她不能违背誓言。同时,从她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变得越来越令人讨厌了。她比较信任她的表兄和秘书瓦龙·威福德,她最终和这个秘书结婚。但出于对帕特的忠诚,她将其他的动机掩藏了起来。”

“在描述她的内心痛苦的自白中,克拉拉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高贵的绅士看到现在的处境,不鄙视我,而帮助我,嗨!让我从这个痛苦的地狱中挣脱出来,我对此再也无法忍受了。我是一个懦夫,甚至弹指之力就会改变我,我相信,我会伤痕累累、痛苦呻吟着飞向一战友……康斯提亚遇到了一个士兵;但是,啊,因此我爱她!他的名字是海瑞·奥斯福德……她没有犹豫,她砍掉了锁链,为自己找到了归宿。啊,勇敢的姑娘,你是如何看待我的?但是我没有海瑞·奥斯福德,就我自己……’这突然使他想到了另一个名字,因为奥斯福德这个名字震动了她,她面色变红。”

“由于这两个名字都有‘福德’,因此很容易联系起来,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主要的原因,即作者据此揭示其真正的动机。在另一段,有一个同样的口误的出现,之后是一个迟疑,然后转变了话题——这是人们在精神分析以及荣格的自由联想的理论中所熟悉的,当人们触及到自我情结时往往有这样的表现。威伦比先生和蔼地谈到威福德:‘大惊小怪,解决你所不熟悉的办法是超脱可怜的老瓦龙。’克拉拉回答:‘但是,奥斯福德先生一威福德……你的才子,他们从湖那边漂泊过来,当他们表现出愤慨,他们是何等的美妙!我要问你,诚然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羡慕,难道这会使人悲伤吗?’威伦比先生好像突有所悟。”

“在另外一段,克拉拉通过口误表露自己内心的秘密,即她和瓦龙·威德福的关系很密切。

她对她的一个男友说:‘告诉瓦龙先生一告诉威福德先生’。”

我们在这里提出的关于口误的观点,即使很小的例子也可以得到验证。我多次看到,这些重要且明显的口误都有其本身的意义,正如我们列举的很明显的例子,这些口误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解释。一个女患者强烈地反对我到布达佩斯短期旅行的计划,她决定按自己的路线旅行,她给我说了这么一段话来为自己辩护,说她只计划去三天,但说走了嘴,说成了只计划去三周。她暴露了一个事实:为了表示对我的不满,她宁可陪我三周而非三天,因为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一天晚上,我因为没有到剧院去接妻子而向她表示歉意,说:“我到剧院时已经10点差10分了。”她马上纠正说:“你的意思是说10点过10分吧。”当然我是说10点差10分,因为在10点以后就不用道歉了。当我到剧院时,大门已经在黑暗中关闭着,剧院空空如也,我从剧院的广告上看到,演出在10点前结束。但实际上演出结束得要早,我妻子当时并没有等我,当我看一下表,发现已经是10点差5分了。但是我决定证明我愿意的立场,当我回到家说话时,已经10点10分了,不幸的是我的口误打乱了我的计划,表明我并无诚心,这就迫使我认错而不是主动认错。

有时,有些言语混乱不能说是口误,因为它影响的不是单一的词,而是句子的结构和对句子的完成,像结巴或口吃这样的言语混乱往往出现于人们紧张或发窘的时刻。但是,正如前面的例子所示,引起言语混乱的是内心冲突,这种冲突通过口误暴露出来。实际上,我并非认为,在君主这样的听众面前说话时,在表达爱的时候,在保护自己的名声或名誉的时候,总之在自己全身心地投入的时候,任何人都会出现口误。但是在我们对作者的风格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会不可避免地使用这方面的规则来对其深层的原因进行剖析。这种写作方式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作者针对的是他自己,同时我们又会发现,这种被迫出现的表达(使用一个巧妙的句子)其目标不只一个,我们会认识到这种制造出来的、复杂的思想,或我们会听到作者压抑的自责声。

自从这本书首次出版以后,朋友和同事们在讲话的时候都开始留意这些口误,他们都对自己本土言语中出现的这一现象进行观察,正如我们所期待的,关于决定这些口误的规则并不以语言的种类为转移,他们的解释和我们在上面所列举的讲德语的人出现的口误例子的解释完全相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里我仅举一例:

布里尔(1909)自己报告:“一个朋友向我描述了一个患者的病情,希望知道是否我能使他的状况有所改善,我说:‘我相信我会通过精神分析方式及时地消除他的所有症状,因为这种病是durable(顽固的)。’”——实际上他想说“可治疗的”(curable)。

总之,为了给对精神分析不太熟悉的读者提供帮助,我还要再举一例,以便让他们能从这些口误中领会其深刻的心理根源。本例是由杰克尔报告的(1913)。

“12月11日,我认识的一位女士,用有些挑战的口吻对我说(用波兰语):‘为什么我今天说我有12个手指头?’在我的要求下,她说出了缘由。她准备和她的女儿一起外出旅游,她让她的这个女儿——时而有点痴呆——去换一下上衣,她就去房间换。在她的女儿回来后,发现她的妈妈正在修理指甲,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女儿:‘看,我现在已经准备好了,你却没有!’

妈妈:‘是的,你更换一件衣服,而我有12个指甲。’

女儿:‘什么?’

妈妈(不耐烦地):‘是的,当然我有,我就是有12个手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