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案情分析会开得并不顺。尸检无结果,死因不明,侦察方向暂不明确。细节条分缕析罗列好,等待进一步验证。关键证物,是那根梅花钉。

肖荃安排芮智去民俗博物馆找一位研究员,查访关于梅花钉的信息。关于梅花钉,有三点猜测:

一、钉子即为杀人凶器,但需等待尸检后研判。

二、额头钉钉子是凶手迷信所为,属于作案恐惧心理的延伸。

三、钉子或有可能是凶手故意遗留,误导警方去猜测作案动机。

但利用坛罐进行抛尸,又显示出作案者掩藏罪证的强烈心理,如此快的暴露,应是其始料未及。第三点仅是在缜密思维下才会做出的行为,因此暂不考虑。

芮智倾向于第二种猜测。

新津博物馆不大,但顺应历史的发展,从新石器时代带图案的石块,到唐宋古墓出土的丝纺,再到民国的木犁耙和老独轮车,称得上全面。一只眼突嘴尖的猿人雕塑蹲在门口,迎来送往,不知和新津有什么瓜葛。

芮智打完电话,等在了猿人雕塑旁。他要等的研究员姓庞,致力于新津民俗文化的挖掘。新津街头好几尊丑陋的石头雕塑,就是这位庞姓研究员负责施工的。庞研究员想象力丰富,汉武光辉、唐宋遗风,移花接木,统统赋予新津。

芮智不关心这些,他只来办事。

庞研究员姗姗来迟,小碎步走得轻快,灼灼白发,德高望重。

“来啦,上办公室,这不是说话的地儿。荃儿呢,没来?”

“肖头儿在忙,派我过来。”

“这臭小子,顺走我一对儿核桃,到现在没还。”

芮智跟着庞研究员向办公室走去。

一进办公室,庞研究员就展示了几幅钉子照片。老头子喜好传播知识,喋喋不休介绍起来,“瞧,这种在古代叫‘涿弋’,铆在宫门王府的门上,纵九横九,那是帝王之门,亲王六十三,郡王四十五,都要分等级。这枚在咱们新津出土,很珍贵。这种是用来锔的,锔懂吧?”

“不太懂。”芮智尽量认真听着。

“锔就是把坏掉的瓷器搞一块,你瞧,这个是小荷叶,很漂亮吧。荃儿说要找一种钉子,带来了吗?我瞧一眼,看是哪里的用途。”庞研究员自信满满,天下似乎没有他不识得的物件。

芮智从文件夹里拿出照片。钉子从尸体额头取出,已拍了高清照,寸许,尖利,钉头梅花錾得工整,倒像枚饰物。

庞研究员手捏照片,眉头锁着愁,老花镜耷拉在鼻梁上。

“少见哪,新津要有,我肯定见过,那一定不是新津的东西了。需要查查资料,或许也不是个有意思的东西,有人要特意去做,也能搞出来,不一定有历史。”

“这种钉子会用在哪儿?”

“那你们又是从哪儿搞来的?”

“一桩案子,在峪田发现一具尸体,钉子钉在尸体额头。”

“啊……”庞研究员一惊,“荃儿居然没提。峪田有人用这种钉子吗?”

“查了,没查到。”

“那怎么会钉在额头上?”

“还在查证。”

“钉子是整个钉进额头的吗?”

“嗯,寸许长全在额头里,开颅才取出来。”

“真可怕,想一想,都瘆人。看来你们是遇上难题了。”庞研究员把照片推开,拒绝再看。

“庞老师听过额头钉钉子的传闻吗?”

“没听过,那太稀奇了,全中国应该都没这种事。当然,我还要查查资料,不见得能帮上忙。小芮,了解弟子规的历史吗?”

“不了解。”

“弟子规最初就是源自咱们这儿,我正在考证这事儿。有些历史不研究,新津人的文化自信难建立,没有文化自信,丑恶的事情难免发生。你们警察干的事儿,完全治标不治本,人生全浪费在那些丑恶的事情上了,不可悲吗?”

芮智的脸潮红,人生仿佛定格在“可悲”两个字上。但宏大的社会命题,他不关心,也关心不起来,他要解决的是“钉子”的问题。

“庞老师,会有人因为迷信把钉子钉进额头吗?”芮智又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