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记(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咖啡馆的落地玻璃隔出一段可以与妈妈休憩的空间。天气太热,走一遭衣服已被汗浸透,原本第二天想去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计划就此作罢。

坐下就不想动。就着目力所及,左手边的一对情侣当然成了我的模特。

坐标:杭州河坊街

杭州老城区的河坊街有点难找,地铁于修建中,烈日烧烤。我以最快速度“到此一画”。尽管网上说老街已商业味重重,但这些地方不都是给游客准备的吗?

我们没去胡雪岩故居,倒在胡庆余中药堂廊亭中坐了好一会儿,喝了中药解暑汤。

一位当地老伯,下午接了幼儿园放学的孙女,几乎每天下午都在这里乘凉,玩儿一会儿。小孙女好动,画她的时候,我要求她数60下不乱跑,一分钟画好,加上画了她心心念念的蝴蝶,小姑娘欢喜得抱住我。

分手后又在街中遇上,小姑娘老远就大叫“阿姨阿姨,奶奶奶奶”,可爱极了。

坐标:木心纪念馆

“他就这么死了,我不能袖手旁观。”

陈丹青操心,光为木心纪念馆那几张画如何摆放更合适就反反复复多次调整。

好在有陈丹青。

馆内手稿录像等均不能拍照,我忍不住立在画像前画几笔。

画小、心大,处处体现细节。

好的画,让人想一看再看。

我贴在展览玻璃上看木心的入狱手稿,鼻子压扁了也辨认不清小小纸片上那密密麻麻如蚁的文字。三次入狱,66页手稿,约60万字,缝在棉袄夹层带出。

木心写道:“哀愁是什么呢?要是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一些事,做了,还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坐标:乌镇

不得不说,乌镇因为木心而变得格外与众不同。

推窗看到皆是景,无非生活人家。

西栅书场评弹,从小熟悉却未曾明白,权当置身回忆。

“现做豆腐,尝尝吃吃”两个老男人的豆腐摊,在东栅几乎最后一档,旅客们大多前面一路吃饱了过来,买的人不算多。我太喜欢各种卤豆腐了,10块钱满满一大碗。

到底江南男子,年轻时定眉清目秀、相貌堂堂。

这些看似为自家老宅,其实都是租的,据说都是被包下来的。

与十年前来乌镇的感受不同。不把自己当游客就更能体会木心的那句:风啊,水啊,一顶桥……

最好吃的,从来都是童时记忆的味道。“光明冰砖”“重重卤味”构成了我的口味标准,简单又明确。

镇中古戏台,演奏者古筝弹得有模有样,身后大匾——盛世华章。

之后,那人又执麦唱起来:“既然曾经爱过又何必真正拥有你……”古筝弹得好不好听不懂,这卡拉OK跑偏一点调子就回不去了。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坐标:姑苏水上游

寒山寺寒拾殿,才画两笔,时雨。

和合二仙寒山对话拾得——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回复:“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万事随缘,历历代代说如是,何曾容易做到呢?

坐标: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江宁织造府

看过那么多书本上的服装历史图片,走近真实服装才被其真实尺寸震撼。不比画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一些巨型的大袍面前,我特地留影展示比例。

比如这件黄调的元代大袍,几乎如一件装置作品,我想象着主人的身高、体形,就算现代人的身材装进去,都绰绰有余。

有意思的是:我的比例标注动作不少姑娘看到觉得有趣,居然纷纷效仿,竟成了拍照新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