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股市不是提款机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炒股(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投资是一生的事业,不是一锤子买卖,真正在市场中生存下来的从来就不是靠一次暴富,一次暴富最后倾家**产的是多数。

要认清市场,首先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每个行为对盈利都会产生影响,每天收盘后一定要花一点时间把当天的操作以及看盘时的心理过程复盘。回想一下,面对波动是如何想的、如何操作的,得失利弊在哪里,好的方面如何保持,坏的方面如何吸取教训。

通过反思彻底解剖自己,把失败的根源找出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反复输光,那么请退出吧,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市场,有些事我真的做不到。市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此而已。

恐惧与贪婪,没有人能够免俗,只不过经过历练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情绪,相对理性去思考和操作罢了。工夫在诗外,交易的功力同样在市场之外。每天花十分钟总结自己,心理顽疾终将克服。

记住,只要还有翅膀,天空就是你的。

继续说第二个问题。从理财角度,一个家庭拿出多少钱(或者说多少比例的家财)投资股市比较合适,即金融资产的组合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答案,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还是有一些普遍性的原则可以跟大家一起讨论。

非止股票,任何金融资产配置最大的前提都是手里必须得有钱,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个基础上,家庭必须留足现金(现金+活期储蓄资金等于三个月收入)保证日常开支。一个家庭留出来的现金没有真正的标准,高收入家庭消费必然高,低收入家庭消费必然低,安全现金的绝对数额一个家庭跟一个家庭也就不会一样。

此后,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买保险,综合意外险、定期寿险、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有没有配置,是否足额。这类支出,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预防性需求。除去必要支出与预防性开支,剩下的钱财是可以用来投资的。

金融产品具有一定收益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普通人的收入不高,一般情况下每个月的结余不是很大,风险承受能力一般会很弱,无论如何赚到的钱也不会很多。

我想对大家说的是,不该碰的理财绝对不能碰,那份收益对您来说不会实质性提升生活品质,本金损失带来的风险却一定会实质性损害生活品质。一句话,“赚得起,赔不起”。换一句话说,财富收益与财富占有是一个道理,普通人家不要幻想通过理财实现财富自由,保本最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而言,普通家庭的钱至少八成比例要购买银行发售的债券型理财产品或其他保本型理财产品最为合适。

如果实在对股市或者任何金融产品有兴趣,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从这部分钱投入股市的第一天起就记为损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投资股市不是理财。

即使对于比较富裕的家庭来说,也请记住,金融类高风险产品配置不能超过家庭净资产50%(请注意,是净资产)。净资产的一半钱也不是全部拿来投资股票,其中20%—30%的资金应该用来购买国债和基金,剩余的20%—30%才可以用来投资股票。

从安全和科学的角度看,整个资产配置就像一座金字塔,底层低风险的资产配置比例一定要高,越往上风险资产配置比例越应该降低。下层大部分安全资产作为防护垫,上层有风险性的资产博取高额收益。塔尖上高风险产品的投资即便失利,因为配置比例不高,也不会对整体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投资成功,那就是锦上添花。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的数据从侧面证实了上面的观点。

2017年中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94332元,其中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66。35%,金融资产所占比重为16。26%。从金融资产的结构看,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中安全性较高的存款、现金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都超过了八成。

股票在风险类资产中的参与率最高,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家庭对股票资产的参与率最低仅为2。77%,年收入位于25万—50万元的家庭对股票资产的参与率最高,达43。97%【张燕。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重庆大学,2016。6。12。】。

此外,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在资产组合中应该占一个怎样的比例,还受到收入、个人预期、家庭结构、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富裕的家庭,然而股票在家庭资产配置上的比例有显著的差异。古人云见贤思齐,那么在理财方面,美国拥有百万富裕家庭的资产配置对我们具有参考意义。

美国富裕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较均衡,现金和储蓄只占金融资产的7%,远低于中国家庭的比例。从持有股票类资产的总量上看,美国富裕家庭持有股票类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约为中国的一倍。对于股票配置,中国富裕家庭更愿意相信自己,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美国富裕家庭的金融投资更相信更加专业的金融中介机构,间接持有股票达34%,而中国富裕家庭间接持有股票的比例只有2%【李鹏程。中美富裕家庭资产配置比较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9。】。

如何购买股票以外的金融产品,这就是我们下一章要说的问题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