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房地产总论 涨跌阴阳(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所谓资本利得,您可以理解为股价上涨、房价上涨,您在低买高卖之后的差额收益。如果用象牙塔里的经济学解释,投资工具买入与卖出差价,即转让价值(proceedsofdisposition),具体到房地产就是买房卖房获得的收入。

在任何一个时代利息都遵循算数算法,资本利得则遵循几何算法,增值速度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最直白的解释,中国有1亿股民,哪一个是真正为了获得年底利息分红?不都是为了获得股票买卖的差价,获得资本利得吗?

同理,以自住的房子为例,早一天买下来不是为了省掉房租(房租比房款利息便宜很多),而是为了将来不花更大的价钱。

关于房地产市场房租与房产增值之间的差距,我们给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要形成真实需求,购买力、购买意愿二者缺一不可。租房市场是普通人的市场,由普通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决定,在租客收入没有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房租很难大幅度上涨;房地产买卖市场购买力、购买意愿由社会精英层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一个城市收入最高的阶层将形成本地房地产市场购买力、购买意愿。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总是高于低收入者,他们的需求也强于低收入者,因此,房价的上涨速度总是快于租房和工资的上涨速度就不足为奇了。

末流之竭,当穷其源。

请不要对当下视而不见,只有透视当下,不为当下所迷,才有可能走出当下,走向未来。惧怕高房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惧怕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知道,金融市场中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存在确定性,但是房地产市场不是虚拟经济,也就不会遵循金融市场的逻辑。透过并不遥远的中国房地产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房地产始终处于一个长波涨幅。图4-1描绘了1987—2017三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连一个波峰还没有出现,一只这样的牛股为什么不买入、持有呢?

须知,金融市场中有一条基本定理:趋势一旦形成,逆转就需要时间。某种财富的趋势一旦形成,人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路径依赖,从而促使价格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行。

逆转日线形成的趋势需要以“交易日”为单位的时间,同理,逆转年线形成的趋势,一定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虽然股市和房市有诸多不同,但是奠基性的理论却是一致的。

图4-11987—2017年中国住房均价走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整理。】

未来市场的走向难道还看不明白吗?提醒一下,图4-1给出的数据可是年线,至于你能读出什么,又准备如何去做,全靠对当下的自悟。

至于您非要说中国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所有数据都是基于经济上行期之类的反驳的话,我只想说,这难道不是杞人忧天吗?

如果中国的数据只是个例,那么全球性数据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则更具备说服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曾对美国过去123年的房价走势进行研究,发现只有28个年份房价是下跌的,95个年份房价上涨,其中最大累计33%的跌幅发生在2007—2011年的金融危机期间,而过去却有三次十年翻倍的大牛市行情。也就是说,美国从建国至今的二百多年房价始终是螺旋式上升,人们只记得西方市场的房价暴跌的灾难,殊不知过去一百多年没有买房才是最大的灾难。

耀眼的东方明珠,香港百年来房价也始终处于一个螺旋式上升态势,房价走势大开大合,并不改变上涨的大趋势。1981—1984年,房价三年累计下跌三成,随后13年私人住宅价格指数飙升8。84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房市六年跌幅超过60%,但从2004年至今是长达15年的牛市……

凯恩斯说,长期来看,我们都将死去。但在我们死去之前,房地产业不会比我们死得更早。

人类一路走来,产业有荣辱兴衰,无数曾经辉煌的行业终归寂寞,但是房地产业就是一轮永不落山的太阳。只要地球上有人类存在,就需要栖身之地,关于房地产投资的主题将永恒存在。

这个世界上,有人活在未来,有人活在当下,有人活在过去。在房地产市场,有人住在未来,有人住在当下,有人住在过去。

想一想北上广深的二手房,有多少是三十年前甚至年限更久的?住在其中的人们哪一个不想奔向现在?

想一想北京、天津、青岛、沈阳民国年间建造的依然岁月静好的小洋楼,那是百余年前的建筑,百余年前其主人已经生活在未来了。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想从现在奔向未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