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暗流与温软(第1页)
清晨的静安寺路己经有了动静,黄包车的铃铛声、小贩的叫卖声裹着薄雾飘进石库门。曼茵帮陈峥理了理西装领口,指尖无意间触到他锁骨处的皮肤,两人都顿了一下,她迅速收回手,把叠好的手帕塞进他口袋:“洋行里人多眼杂,记得少喝外面的水。”这话半是叮嘱半是暗语——“外面的水”是指陌生人递来的任何东西,防的是日伪的试探。陈峥捏了捏口袋里的手帕,那上面绣着极小的梧桐叶纹样,是曼茵昨晚连夜缝的,方便他在紧急时辨认自己人。“知道了。”他声音放软,伸手帮她把耳后的碎发别到耳后。两人并肩走下楼,弄堂口正有个穿短打的男人靠在墙边抽烟,眼神时不时往这边扫。陈峥自然地揽过曼茵的腰,语气亲昵:“晚上想吃什么?我回来时绕去菜场买条鱼?”“好啊,清蒸吧,”曼茵顺着他的话头接,指尖悄悄在他掌心划了下——这是他们约定的“有可疑人员”的信号,“昨天的青菜很新鲜,再买一把。”穿短打的男人见他们走过来,灭了烟转身进了旁边的巷子。陈峥等他走远,才低声说:“是76号的特务,看装扮是外围盯梢的,以后出门更要小心。”到了裕昌洋行门口,曼茵跟着陈峥走进那栋洋楼。大厅里铺着红色地毯,几个穿西装的职员正低头交谈,角落里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忽然抬头,目光落在他们身上——正是陈峥提过的管账李经理。“陈先生,这位就是陈太太吧?”李经理笑着迎上来,眼神却在曼茵身上扫了一圈,“早就听说陈先生娶了位漂亮太太,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说话时,手指无意识地着袖口的金表链,那是日伪人员常用的配饰。陈峥笑着握住他的手,语气热络却保持着距离:“李经理过奖了,内人没见过洋行的场面,以后还要靠李经理多关照。”他顺势把曼茵往身边带了带,“曼茵,快跟李经理问好。”曼茵点头微笑,目光却留意着李经理办公室的方向——门没关严,能看见里面挂着一幅日本军旗,桌上还放着本日文杂志。“李经理客气了,以后还要麻烦您多指点。”接下来的几天,曼茵跟着陈峥熟悉洋行的工作。她表面上帮陈峥整理文件、接待来访的家眷,暗地里却留意着职员们的交谈——从他们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日伪的动向:76号最近在严查租界里的“可疑分子”,己经抓了几个军统的潜伏人员;日本宪兵队还在追查一批失踪的军火,据说藏在上海的某个仓库里。
每天晚上,两人都会坐在客厅的灯下,把白天收集到的信息汇总。陈峥会在纸上画出洋行的人员关系图,用红笔标出可疑人员,曼茵则在旁边补充细节:“今天李经理跟一个日本商人打电话,提到了‘下周的船运’,还说‘货要仔细检查’,说不定跟军火有关。”“我也注意到了,”陈峥皱着眉,在“船运”两个字下画了条横线,“王巡捕说过,日本最近有一批军火要从上海运走,目的地不明,看来就是李经理说的这批。我们得想办法查清楚船运的时间和码头。”局势越来越紧张。有天下午,曼茵去菜场买东西,刚走到鳝鱼摊前,就看见几个穿黑制服的特务突然冲进菜场,举着照片挨个盘问。摊主悄悄给她使了个眼色,曼茵心里一紧,假装去买葱,慢慢挪到一边撤出菜场。刚走到巷口,忽然被一个特务拦住:“站住!你是哪里人?来菜场做什么?”“我……我是来给先生买晚饭的。”曼茵强装镇定,手指悄悄摸向口袋里的银哨子,“我先生在裕昌洋行做事,就在前面那条街。”就在这时,陈峥忽然从巷口的水果店走出来,手里拎着一袋苹果,快步走到她身边,一把揽过她的肩,对着特务皱眉:“兄弟,我太太只是来买个菜,你们这是做什么?”他从皮夹里摸出洋行的证件,“我是裕昌洋行的陈峥,这是我的证件。”特务看了看证件,又看了看陈峥的穿着,知道洋行都有洋人背景惹不起,脸色缓和了些:“原来是陈先生,抱歉,我们只是例行检查。”说完就转身走了。等特务走远,曼茵才松了口气,手心己经攥出了汗。陈峥拉着她走到僻静的巷子里,语气带着点后怕:“不是让你别单独出门吗?万一出事怎么办?”“我想着早点回来给你做饭,”曼茵低下头,声音有点委屈,“没想到会遇到……。”陈峥看着她泛红的眼角,心里软了下来,伸手帮她擦了擦额头的汗:“好了,没事了。以后要出门,等我回来陪你一起去。”“嗯!”曼茵轻声应着点点头。他掌心带着温度落在她的额头上,让曼茵忽然觉得,这份在危险里滋生的依赖,己经悄悄超过了“同事”的界限。那天晚上,陈峥做了曼茵爱吃的糖醋排骨,还开了一瓶红酒——是洋行的客户送的。灯光下,红酒在杯子里泛着微光,曼茵看着陈峥,忽然说:“陈峥,你有没有想过,等抗战胜利了,我们会去哪里?”陈峥握着杯子的手顿了顿,抬头看着她:“没想过那么远,现在只想着把眼前的事做好。不过……”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柔和,“要是胜利了,也许陪在你身边的人……就不是我了。”曼茵的心轻轻颤了一下,低头喝了口红酒,甜中带点涩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她想起在重庆时他对她授课时的认真;想起来沪火车上他体贴的照顾;想起他在做菜时会记住她的喜好。这些细碎的瞬间,像一颗颗温软的糖,悄悄融化在乱世的紧张里。接下来的日子,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陈峥利用买办的身份,跟李经理热络起来,试图打听船运的具体信息;曼茵则借着接待家眷的机会,从她们的闲聊里收集线索。有天晚上,陈峥回来时,手里拿着一张纸条:“王巡捕传来消息,76号明天要去霞飞路的书店搜查,那里有我们的一个联络点,现在外面查得紧,让我们想办法通知里面的人转移。”曼茵立刻站起身:“怎么通知?现在都宵禁了,我们现在出去太危险了。”沉默片刻,“我有办法,”陈峥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纸团,里面包着一根火柴,“这是联络暗号,只要把火柴放在书店门口的花盆下,里面的人就知道有危险。你在家等着,我去一趟。”“我跟你一起去,”曼茵拉住他的手,指尖不自觉地用了点力,“两个人一起更安全,我还能帮你望风——你忘了,青浦班时你教过我,‘同伴是最好的掩护’。”陈峥看着她眼底的坚定,没再拒绝,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好,跟紧我。”两人换了身灰布衣裳,戴着宽檐帽,悄悄走出弄堂。街上很安静,只有几个特务在巡逻,手里的电筒晃来晃去,光在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像张随时会收紧的网。他们绕着窄巷走,尽量贴着墙根,快到书店时,陈峥让曼茵在巷口的邮筒后等着,自己则猫着腰,悄悄走到书店门口——花盆就放在台阶边,他飞快地蹲下身,把纸团塞进花盆的泥土里,指尖刚碰到冰凉的瓷盆,就听见身后有石子敲击路面的声音,那是曼茵敲击电讯节奏的声音:“快!有人过来了!”是两个特务,手里的电筒正往这边扫。陈峥立刻转身,拉着曼茵躲进旁边的门洞里——门洞很小,两人几乎是贴着站在一起,他能闻到她头发上淡淡的皂角味,也能感受到她因为紧张而微微发颤的肩膀。他下意识地把她往怀里带了带,用自己的后背挡住门洞外的光,气息轻轻落在她耳边:“别怕,没事的。”特务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电筒的光扫过门洞的缝隙,曼茵紧紧攥着陈峥的袖口,指腹触到他袖口处的补丁——是上次在火车上被行李勾破的,她悄悄缝补过,用的是和手帕一样的细棉线。那一刻,她忽然觉得,就算外面再危险,只要能这样靠着他,好像就没那么怕了。等特务走远,两人才松了口气。回到家,曼茵帮陈峥脱下外套,才发现他的手肘处被墙蹭破了,渗着点血。“你受伤了!”她急忙转身去拿药箱,从抽屉里翻出纱布和药水——这些都是阿芳送过来的,她特意按青浦班学的急救知识,分门别类放好。陈峥坐在沙发上,看着她蹲在自己面前,小心翼翼地用棉签蘸着药水擦伤口,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他。“这点小伤,不碍事。”他说,目光却落在她垂着的眼睫上,长而密,在灯光下投下淡淡的影子。“怎么能不碍事?”曼茵抬头瞪了他一眼,语气里带着点嗔怪,“下次再这么不小心,我就……”她顿了顿,“我就不给你缝衣服了。”陈峥忽然笑了,是那种很轻的、带着点暖意的笑,不像平时在洋行里的客套,也不像在青浦班时的严肃。“好,我下次一定小心,不让你再费心缝衣服。”他说着,伸手拿起桌上的苹果,用小刀仔细削着皮,削好后递到她手里,“今天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望风,说不定就被特务发现了。”
曼茵接过苹果,咬了一口,甜脆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她看着陈峥手肘上的纱布,又看了看他手里还没削完的苹果,忽然说:“以后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一起,好不好?”陈峥削苹果的手顿了一下,抬头看着她,眼神很亮,像落了星光。“好啊!”他说,声音很轻,却很坚定。窗外的风还在吹着梧桐叶,屋里的灯光暖融融的。他们都知道,接下来的路只会更危险——76号的追查、军火的秘密、日伪的监视,每一步都可能踩进陷阱。但他们也知道,从今晚开始,他们不再只是并肩作战的同事,不再只是扮演夫妻的搭档,而是在乱世里,能彼此托付后背、能共享一个苹果、能把“一起”当成承诺的人。这份感情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也没有亲密的动作,却藏在每一次互相掩护的冒险里,藏在每一顿温热的家常菜里,藏在知道对方会等自己回家的安心感里——像慢火熬的汤,在乱世的烟火里,慢慢熬出了温软的味道。
作者“蓑笠居士”推荐阅读《被尘封的往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