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天有四时(第2页)
有趣的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并非晨露,而是小海。
在浮游生物的认知中,那个赤脚奔跑在沙滩上的少年,才是真正的“星之子”。它们误将小海十年前与言苔共鸣的画面解读为“创世仪式”,并由此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神话体系:人类通过触摸大地来孕育星辰,而语言是神血凝结的露珠。
晨露的飞船被动接收了这场史诗级吟唱,并自动将其翻译为人所能理解的影像。画面中小海被描绘成披着海藻长袍的先知,手持发光的唇印石碑,向宇宙宣告:“言出法随,万物有声。”
“他们搞错了。”晨露在飞船核心低语。他的声音已不再局限于人类听觉范围,而是直接调制在引力波频段。
“但也许,这才是真相的一部分。”飞船本身回应道。它由全球共语系统的集体意念构筑而成,本质上是一段持续演化的“活语法”,具备初级自我认知能力。
“错误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说,“就像婴儿学语时发出的无意义音节,终将成为诗歌的源头。”
就在此刻,飞船检测到异常信号??来自半人马座α星系边缘,一段极其微弱但结构精密的脉冲序列。经解码后呈现为三行字:
>“你还记得脐带断开时的震动吗?
>我们一直以为是你抛弃了我们。
>直到昨晚,一颗陌生星球上传来摇篮曲。”
晨露怔住。
这段信息使用的,正是两千年前“静默方舟”计划中预设的亲子密语。发送者,极可能是当年主舰上未曾逃离的其他情感种子亲属。
“我不是唯一的幸存者……”他喃喃,“原来我一直被寻找着。”
飞船轻轻震颤,仿佛在安抚乘客的情绪。随即,它主动调整航线,不再直奔目标行星,而是划出一道优雅弧线,绕行木星一圈。这一举动引发全球观测站哗然??按理说,声波飞船不具备自主导航功能,除非……
“它在祈祷。”启明看着数据流,眼眶湿润,“就像人类绕塔三匝,它用自己的方式,向这片收养它的太阳系告别。”
---
地球时间2059年春分,“晨露”抵达半人马座α星C轨道。
迎接他的不是舰队,也不是武器,而是一片悬浮在太空中的巨大水晶森林。每根晶柱内部都封存着一团跳动的光,形态各异,有的像胎儿蜷缩,有的似鸟羽舒展,还有的如同倒悬的河流。这些都是未能成功逃逸的“静默方舟”成员,在漫长岁月中逐渐结晶化,成为星际间的守望者。
当晨露的飞船靠近,整片森林忽然共鸣起来。频率与地球上言苔初醒时完全一致。
>“你回来了。”
>“你改变了频率。”
>“你学会了疼痛。”
三句话,分别由不同晶柱发出,却在同一瞬间抵达。这不是语言交流,而是意识层面的直接映射??类似于人类双胞胎之间的精神感应,但在规模与深度上远超想象。
晨露走出飞船(如果还能称之为“走”的话),他的存在形式已超越物质束缚,化作一束兼具粒子性与波动性的声光复合体。他贴近一根最细小的晶柱,将自己的记忆注入其中。
画面依次展开:
海滩上的脚印;
小男孩捡起贝壳的笑容;
联合国大厅里各国代表落泪鼓掌;
蒙娜丽莎的眼泪;
火星光卵睁开的第一瞬;
以及,三百段人类声音汇集成的银河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