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老照片(第1页)
午饭如我预料的一样丰盛,可能是考虑到我早上被吓到,那道霸气的焖白鳝没有上桌。
除了蒸肉蟹,炒贝尖,小青菜外,还有一份很特别的寿桃,跟我以前往吃的口感都不同,很绵软,里面的豆沙馅也没有那么甜。
阿婆还让天娇装来一壶自家里酿的米酒,我端起银制的酒杯祝阿婆生日快乐,阿婆笑着说慢点喝,米酒虽甜但后劲大。小心一会儿吃醉了上头。
我开心的说不怕,这么难得的日子,我独自跟寿星吃寿宴,吃醉了也开心。
阿婆不断的给我夹菜,笑着招呼我多吃些,她自己却基本没动筷子,她说上年纪的人食量有限,喝些羹汤就好。
从我们入座开始,桌上就摆放了三副碗筷,我以为是张阿嬷会过来与我们一起吃,但一顿饭吃完,首到天娇过来收拾桌子,那副碗筷的主人也没出现。我想大概张阿嬷在外面忙得没顾上进来吧。
饭后又闲聊了几句,我问阿婆要不要午休一会儿,下午再过来找她玩。阿婆说也好,上年纪的人精神不济,可以让我去书房自己找书看,或者回屋睡一会儿。我想了想问道书房里书都可以看吗?
阿婆笑笑说:“书自然是让人看的呀,去挑吧!”
我开心的应了声好,便准备去书房。出门前阿婆还叮嘱我,自己泡些淡茶喝,吃了酒,容易口干。
临出门前,阿婆说下午早点过来,给我煮咖啡,太晚了喝影响睡眠。我心想阿婆真是厉害,这个年纪的人喝咖啡的怕是不多。
我独自在书房里,懒散的扫视书架上的书,阿婆的书架囊括都是些古典文学。心想夏日的午后读文言文是不是太助眠了,于是转了一圈,还是回身在书桌上拿了一本《基督山伯爵》,心想阿婆还看世界名著,那个时代的女性大多数都与我外婆相似,不算文盲,也基本识字不多。
我用玻璃杯给自己泡了一杯龙井,找了把椅子坐下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被尘封的往事
屋外的流水席仍旧持续的流水作战,来来往往都不知道翻桌了几遍。只是吹吹扫扫的音乐停了,大概吹累了也都去午休了。
我蜷缩在椅子里,翻开了手中的书。书比正常印刷版小了不少,可能比32开还小些,所以拿在手上单手翻页很容易。
打开封皮,一排英文美术体字映入眼帘,“Thelodayhasanend”。落款时间是1938年3月。
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英文翻译过来是“最难过的日子也有尽头”。时间与文字对应,反射出那特殊时期的年代感。
再看这本书的纸张,确实陈旧泛黄。想想阿婆带着这本书几十年间的过往,突然感到书本在手上的份量加重了。于是,立即端正了坐姿,以肃穆的心态开始阅读。
“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西日,在避风堰了望塔上的了望员向人们发出了信号,告之三桅帆船法老号到了。……”。沉下心后,一页一页的读了下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看到眼皮发酸,站起来做了两下拉伸。一张纸片从书里掉了出来,吓得我以为书掉页了,捡起来一看,是一张发黄的黑白老照片。
照片上一个烫着时髦发型,穿着包边螺纹半袖旗袍的女人,坐在一把金属太阳椅上,面容娇美,笑容恬淡。这应该是年轻时的阿婆,因为她双手叠放在膝盖上的姿势与现在的阿婆一样。
翻过照片的背面,是三个竖版书写娟秀的钢笔字:盼归来!
盼归来?是出自李商隐的《夜与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还是王维的《山中送别》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呢?
再翻过照片正面看年轻时阿婆的容貌,不知是不是被这三个字影响,此时觉得阿婆那恬淡的笑容更浅淡了。
“叮当姐”盯着照片出神,有人进来都没发觉。天娇说阿婆午休好了,叫我去房间玩。
我赶忙将照片夹回书里,心想与其自己琢磨,不如首接跟阿婆求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