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坚守原则巧妙阻止作弊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书生:考古奇才玩转科举齐云深盯着那张被咬住的纸团,眼看着唾液顺着作弊考生的嘴角滑下,浸湿了前襟。那人喉头一滚,正要咽下去——

他指尖一动,轻轻敲了下砚台边缘。

“咔。”

声音不大,却像根针扎进死寂的考场。那人吞咽的动作猛地顿住,嘴唇还沾着纸角,眼神惊疑不定地扫过来。

齐云深低头吹了吹笔尖,仿佛刚才那一声只是无意碰出来的响。他顺手把墨锭往边上挪了半寸,动作从容得像是在调整呼吸节奏。

那人僵了几息,终究没敢继续吞。残纸从唇间滑落,掉进案缝,他哆嗦着手想去抠,又缩了回来。

好戏才刚开始。

齐云深抽出一张新草稿纸,提笔蘸墨,不紧不慢写下一行字:“夹带者,杖八十,三年不得应试。”

写完,他将纸平铺在桌面最显眼的位置,恰好斜对着邻座视线。然后轻叹一声,自言自语道:“可惜了这等才学,竟毁于一时贪念。”

话音刚落,那边肩膀就是一抖。

齐云深眼角都没抬,继续低头润笔。他知道,这种人最怕的不是惩罚,是被人看穿。你不说破,他还能自我安慰是在“借点灵感”;可一旦点明“贪念”二字,心魔就自己爬出来了。

果然,那蓝衫考生脸色由白转青,手死死攥着笔杆,指节泛出灰白色。他想装作没事继续答题,可笔尖悬在纸上半天,一个字都落不下去。

考场里重新安静下来,只剩笔锋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但这份静,和之前的专注不同。那是绷到极限的弦,随时会断。

齐云深没再看他,而是翻开自己的卷子,准备答下一题。他故意让袖口拂过桌角,“啪”地一声轻响,像是书页翻得太急打到了木头。

两名巡考官原本己走远,听到动静同时回头。

年长那位目光如鹰,扫了一圈,最终落在齐云深这一排。他脚步一转,朝这边踱来。

齐云深头也不抬,专心写着“民为邦本”的破题句。他笔法稳健,字迹清瘦有力,一看就是经年苦练的功夫。而旁边那人,听见脚步声逼近,整个人几乎缩进了案板底下。

监考官停步。

目光先落在齐云深卷上,略一停留,随即转向右侧。

那人案下露出半角纸片,边角还沾着口水印。

监考官眉头一皱,伸手抽出——是一张写满答案的小笺,字迹潦草,明显是临时抄的。

“还有么?”他声音不高,却压得整个区域鸦雀无声。

差役上前搜查,从案缝、鞋底、甚至发髻里翻出另外两张传条。其中一张赫然写着“每七里设一闸”,正是齐云深先前故意放出去的错误数据。

监考官眯起眼,冷冷看了那考生一眼:“看来你是真想尝尝廷杖的滋味。”

那人伏在案上,额头抵着冰冷木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全场气氛骤然收紧。其他考生屏息凝神,连翻页都变得小心翼翼。

自此,再没人敢东张西望。

齐云深这才缓缓吐出一口气,像是卸下了肩上的千斤担。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水己凉透,舌尖泛苦,却正好提神。

他重新铺开一张草稿纸,开始推演第三道策论题:“赋税之制如何兼顾国用与民生”。

这次他不再设局,只专心解题。思路如溪流般自然淌出:先列历代税制利弊,再引《管子》“取民有度”为纲,最后结合地方实情提出“三等九级均输法”——按田产分级征税,灾年减免,丰年预储。

写到关键处,他忽然察觉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背上。

回头微瞥,是那位年长监考官,正站在廊柱旁,手里拿着没收的传条,若有所思地看着他这边。

齐云深不动声色,低头继续书写。

其实他心里门儿清:那位大人未必看不出他之前那些小动作。什么轻咳提醒、推错答案、制造声响……哪是普通考生能玩得这么溜的?但对方没说话,反而多看了几眼他的卷子,甚至还点了点头。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默许。

考场如棋局,有人下的是死活棋,有人下的却是风向棋。齐云深没揭发,没喧哗,也没邀功,而是用规则本身反制违规者,既守住了底线,又没搅乱秩序。这种人,哪怕出身寒微,也值得高看一眼。

他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提笔写下最后一段结语:“税者,非取之于民,实乃借之于民。今日所征,明日必还之以安;今岁所取,来年当报之以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