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朝堂局势初步了解心忧患(第1页)
墨滴在“效率”二字上晕开的那一瞬,齐云深没抬头,只把笔轻轻搁进袖袋。灰袍学子还蹲着,手指悬在纸面,像怕碰坏什么机密图纸。
“这字……真能写进策论?”他又问。
“写不写得进,不是我说了算。”齐云深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上的灰,“但我想写。”
话音落,他转身就走,脚步不急不缓。身后议论声嗡嗡响起,有人笑他狂,也有人低声说:“这人怕是要撞南墙。”
他没回头,心里却清楚——墙早就立着,只是以前看不见。
李慕白等在文会所外的石狮子旁边,手里摇着把破扇子,见他出来,立马凑上来:“哎哟我的哥,你可算出来了!我都以为你要被那群老学究当场抓去讲课。”
“没抓成。”齐云深笑了笑,“不过差一点被你的扇子砸到。”
“这叫风度!”李慕白一抖扇面,上面画着条歪歪扭扭的河,“你看,这是我昨夜梦到的黄河改道图。”
“梦里还能治水,你这脑子比砚台值钱。”齐云深抬脚往前走,“走吧,醉仙居还有半碗冷茶等着我。”
两人并肩往回走,日头偏西,街面热气渐退。阿西早候在酒楼门口,一看见他们,立刻喊了一声:“齐爷回来了!李公子也来了!”
赵福生从后厨探出头,手里端着个青瓷小壶:“刚泡的秋露茶,今年头采,专治心火旺。”
茶端上来时还冒着细烟,齐云深捧杯没喝,先闻了闻:“听着不像光为我准备的。”
“聪明。”赵福生坐下,压低声音,“今儿街上几个老农嚼舌根,说去年青州赈灾粮运到一半就没了影儿,连麻袋都被人拆了补裤子。你说,这事儿是真的假的?”
李慕白正要喝茶的手一顿,杯子停在嘴边。
齐云深盯着茶面晃动的光影,慢悠悠道:“粮不会自己长腿跑,账本也不会自己改数字。要是真没了,底下人饿死,上面人照样吃肉喝酒——那说明,不是粮丢了,是规矩坏了。”
“好家伙。”李慕白放下茶杯,扇子也不摇了,“你这话要是让礼部听见,明天就能给你发个‘妄议朝政奖’。”
“我不是议,是问。”齐云深看着他,“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有些文章写得极好,却落榜?有些人明明不通水利,偏偏派去管堤坝?”
李慕白沉默片刻,忽然冷笑一声:“你还记得府试那天,坐在你左边那个穿蓝衫的江南考生吗?文章写得跟绣花似的,结果考官批了个‘笔迹模糊’,首接黜落。”
“有这事?”齐云深眉梢微动。
“不止一个。”李慕白压低嗓音,“据我打听,那一科至少压了七个寒门才子。理由五花八门:字太潦草、用典生僻、甚至有人说他‘气息浮躁’。可你知道最绝的是啥?”
齐云深没说话,只轻轻点头。
“这些人里,有三个后来投了裴家门下做幕僚,立马就被举荐进了国子监。”李慕白扇子一合,“水面上风平浪静,底下早挖好了暗渠,专门引流那些不服管的。”
齐云深指节轻叩桌面,发出笃笃两声。
“所以你是说,有人故意不让能干事的人上来?”
“不是不让上来。”李慕白苦笑,“是只让听话的人上来。你能力强没关系,只要你不听招呼,那就对不起,考场失常,命不好。”
赵福生听得眉头紧锁,猛地一拍桌子:“前年冬至我施粥,有个妇人抱着娃跪在锅边,哭得嗓子都哑了。她说她男人是运粮民夫,活活饿死在半道上——车是空的,账本却是满的!这种事,上面从来不说,也不查。”
屋里一下子静了。
茶烟袅袅升起,在窗纸上投出淡淡的影。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一下,又一下。
齐云深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这双手写过考古报告,抄过八股文,也曾在街头饿得发抖。现在它握得住笔,却摸不清这世道的底。
他忽然开口:“如果有一天我真当了官……我是该先改律法,还是先换人?”
李慕白差点呛住:“你先活下来再说吧。”
“怎么?”齐云深挑眉。
“你以为科举只是考试?”李慕白冷笑,“这是战场。你写得好没用,关键是看谁想让你中。你在模考里画图表,那是踩了某些人的红线。他们不怕你聪明,怕你开了这个头——以后人人都讲实话,谁还听他们念经?”
齐云深没反驳。
他知道李慕白说得对。
他也知道,自己己经不知不觉踩进了泥潭。
更深的地方,还没看见。
“那你呢?”他看向李慕白,“你家有钱有势,干嘛掺和这些?”
李慕白摇摇头,眼神难得认真:“我爹让我娶尚书家的闺女,说是为了‘稳固门庭’。可我宁可去修渠。水往哪儿流,我知道;人往哪儿走,我也想搞明白。”
赵福生叹口气:“你们这些读书人啊,总想着救天下。可天下在哪?在我这口锅里,在那些蹲在街角啃冷馍的老百姓嘴里。”